
標題

標題
內容
梅州市作協、市客家文學院在蕉嶺縣倉海詩廊舉行第二輪文學志愿活動
更新時間:2023-09-25 來源:文學客家(微信公眾號)
9月23日上午,“文學駐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學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行動”專題文學講座在蕉嶺縣倉海詩廊舉行。此次活動由梅州市文聯指導,梅州市作協、梅州市客家文學院、文福鎮人民政府、蕉嶺縣作協主辦。省方志辦黨組成員、副主任丘洪松,梅州市人大僑工委副主任李智,梅州市客家文學院院長、市作協主席陳柳金,梅州市作協常務副主席游文君,文福鎮黨委書記陳子建、鎮長陳劍峰,蕉嶺縣作協主席曾志雄以及梅州市、蕉嶺縣作協部分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共約80人參加了活動。
據悉,此次舉行的兩場文學講座是繼7月15日省作協在梅州市東山書院啟動“文學駐村·薪火百家——梅州文學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志愿服務行動”后開展的第二輪活動,邀請湖南大學李兵教授、嘉應學院李金龍副教授主講。
李兵教授從教育學的角度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特別強調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他結合生動的生活實例,深入淺出講解,闡釋了良好家風家教對孩子成才以及在鄉村振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深遠意義。認為好家風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形成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家長對孩子的成才目標要有正確認識,指導孩子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為孩子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他還著重強調了文學閱讀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文學是理解人生和瞭望世界的窗口與通道,既能開拓視野,又能訓練思維,激發深度思考與生命體認。
李金龍副教授現場分享了《中國式現代化與鄉村文學的書寫邏輯》,梳理和回顧了鄉土文學的發展脈絡,立足“鄉村生態變遷與文學世界的構型、中國式現代化的脈絡圖景與鄉村敘事的內在邏輯、鄉村敘事的美學形態與生發策略”等幾個關系,結合具體作家作品進行理性而深入地解析。他認為,鄉村成為很多作家構建個人文學地理的根據地,具有地域性和典型性,觀照出特定時代的人情世相、社會形態和精神面貌。他深入講解了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在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拓展新的審美空間。他還指出,中國鄉村書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感悟與解讀,將為理解世界文明現代化進程的多樣性提供獨到的視野。
活動結束后,參加活動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表示,兩位教授的授課各有特點,相得益彰,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讓他們觸感到家風家訓傳統文化和經典文學作品的力量,對他們進行當下社會背景下的鄉土書寫具有啟發意義,值得深思。用開闊、現代的理念介入創作,重在挖掘出文學的意義與價值,力求寫出有質地、有分量的作品,真正賦能鄉村振興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