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鐘聲 | 兼具歷史真實與現(xiàn)實價值的力作
——評張況長篇歷史小說《趙佗歸漢》
更新時間:2023-09-18 作者:李鐘聲來源:南方日報
在我既往印象中,張況是一位有重大影響的詩人,以中國歷史文化長詩享譽詩壇,記得《詩刊》原主編、著名詩人葉延濱就稱之為“創(chuàng)作了歷史地標的重要詩人”。
最近,得知他用五年時間寫了一部20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趙佗歸漢》,我內心很震撼。在我的有限認知中,這應該是廣東目前為止體量最大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之前,張況曾花18年完成10萬行《中華史詩》文學工程。如今,他再次挑戰(zhàn)自己,想在嶺南歷史題材小說方面有所建樹,這也合乎情理。
在嶺南,趙佗有“人文始祖”之稱。作為“嶺南拓荒者”和“第一代南越王”,他實行“和輯百越”的開明政策,并將中原的先進文化、農耕技術等帶入嶺南,對嶺南發(fā)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張況這部長篇小說重拾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其歷史價值的彰顯就在這里。
張況家鄉(xiāng)廣東五華,是西漢長樂臺(五華獅雄山遺址)所在地,長樂臺是趙佗在嶺南所建的四大行宮之一,也是其接受漢朝印綬的重要見證之地,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況得天時地利,所以他以巨大擔當,扛起了書寫填補南越國早期歷史空白的責任。張況晝伏夜行,極其認真地進行歷史檢索,作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很好地豐富、再現(xiàn)了南越王趙佗以民族大義為依歸,毅然回歸漢朝,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這段恢宏歷史,成功地塑造了趙佗心系家國、愛民如子的藝術形象。
我認為,一部成功的小說,必須有各種細節(jié)支撐,才會顯得真實可信、豐滿動人。張況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既注重大歷史的書寫,同時也有非常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比如,他對秦始皇、趙佗、劉邦、項羽及鑿靈渠的史祿等幾位重要歷史人物的描寫就非常成功。小說筆觸細膩,以人性化再現(xiàn)了“歷史人物也是人”的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這些人物的愛情故事非常精彩,寫得很到位,例如秦皇霸氣側漏、堅決不立皇后,趙佗、項羽追求真正的情感依歸,劉邦的政治聯(lián)姻等,書中還通過虛構的雙胞胎兄弟陳武陳文與雙胞胎姊妹鳳娟鳳媚的愛情悲劇,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生活。小說宮廷色彩與市井氣息并存,人間百態(tài)、斗智斗勇盡在其中,既生動傳神,又發(fā)人深省。
又比如張況對嶺南歷史文化、風光風景、風土民俗、民族關系,甚至嶺南美食的描寫等等,讓人就像邁進了歷史博物館似的,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細讀之后,我為張況的情節(jié)設置、人物描寫擊節(jié)叫好,從心底里佩服他講故事的能力。長篇寫作是作家的“長征”,在包羅萬有的各種可能性中,張況將每一個細節(jié)都照顧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歷史上關于南越國的記載是極為有限的。小說中有名有姓的各色人物就多達百個,如何處理好人物關系與歷史關系,對張況來說是一大考驗。所幸這難不倒張況,他盤活了各種資源,將各色人物的命運鋪排得井井有條。很明顯,小說基于歷史事實,同時又做了許多大膽合理的文學化想象。張況是位智者,他緊扣“祖國統(tǒng)一”這個重大主題,從思想性、藝術性與可讀性上做文章,成功處理好了各色人物與趙佗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些人物共同構成了這部小說的人物關系鏈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串起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小說寫到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共置三十六郡,其中三十五郡皆毫不含糊就地起名,可唯獨在平定嶺南之后,卻設立了“南海郡”,而非“嶺南郡”或“五嶺郡”。張況描寫秦始皇設立這個獨一無二的“南海郡”的真實目的,非常可信,很有說服力,反證了秦始皇對嶺南與南海的極端重視。他在小說中巧妙地書寫了秦皇與群臣議決“南海郡”的精彩場面,恰到好處地借秦皇之口,道出了自秦置“南海郡”始,茫茫南海從政體上、法理上就屬于中國,中國對南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基本事實。
毫無疑問,張況的《趙佗歸漢》是一部抒寫中華民族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振興、各族人民融合發(fā)展的雄壯史詩。張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高度的歷史文化自信,為我國史學界、文學界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和意義的研究方向與路徑。這是這部小說的最大閃光點,這也是廣東作家講好中國故事、嶺南故事、灣區(qū)故事的一部重要力作。
(作者系著名文學評論家、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南方日報》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