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美好生活基層行 | 作家深入中山各鎮街采風,感受香山文脈與高質量發展成果
更新時間:2023-09-01 來源:中山市文聯
今年7月12-16日,2023年“美好生活基層行”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采風創作活動暨文學創作培訓班在中山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1位著名作家深入中山各鎮街采風,創作出了一批精品力作,生動展現了香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時代風采。活動期間,通過舉辦文學創作培訓班、專題講座、改稿會等活動,拉近名家與中山作家、文學愛好者、青少年的距離,為推動中山文學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感受城市新變化,書寫中山“好故事”
在中山采風期間,黃亞洲、葛水平、肖克凡、李曉東、興安、黃風、馬步升、李約熱、趙燕飛、李佳怡、張瑞田等11位著名作家前往翠亨新區、西區、小欖、三鄉、沙溪、板芙、南朗街道等鎮街,通過走訪參觀、體驗交流等方式,了解中山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情況,感受香山文脈與中山高質量發展成果,找尋文學創作靈感。
采風作家中很多人都多次來過中山,他們感嘆中山近年來發生的變化,甘肅省作家協會原主席、甘肅省社科院研究員馬步升表示,“中山的河流、水域比我第一次來清澈多了,而且空氣好多了,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標志著中山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自然環境的改善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電影《山楂樹之戀》編劇肖克凡第三次來中山,他感覺中山的變化非常大。尤其是去深中通道走訪體驗到未來大灣區交通的便捷之后,他深受震撼稱之為“大灣區建設的大格局”。他指出,文化本身就是一條無形的河流,只有通過這種大格局大交流,文化才越來越厚實。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認為,中山是一個內外聯通的交通樞紐,可以輻射大灣區的周邊城市,必將變成一個新時代的投資興業的高地、人才富集的熱土,中山以特有的先驅精神和創新精神為指引加強文化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山有幾百萬新中山人,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部關于家在中山、投資興業在中山、愛家立業在中山開枝散葉的感人的故事,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中山,說明中山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一個可以構建幸福生活的溫床。”
探尋香山文脈,傳播中山“好聲音”
中山深厚的歷史人文資源和獨特的民間文化吸引了作家們的關注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7月13日,2023年“美好生活基層行”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采風創作活動暨文學創作培訓班啟動儀式在板芙鎮里溪村舉行。采風作家與中山市作家協會會員代表、青少年記者團代表等參加活動,深入走訪了解里溪村的發展歷程、紅色文化資源,同時還現場觀摩了中山市文聯在里溪香山書房開展“雙聯雙助”活動的書法公益培訓班、攝影展覽等。里溪村的改革創新經驗以及鄉村振興推動綠美村莊建設,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雙聯雙助”結出的碩果都讓作家們留下深刻印象,紛紛提筆寄語里溪。馬步升在離開中山前再次單獨前往里溪書寫“屋仔樹”的故事。他認為,中山歷史人文積淀深厚,尤其近代以來得風氣之先,誕生了一大批先賢,能誕生這樣的人物它是有土壤有條件的,不是突如其來地誕生了某一個偉大人物,一個時代先鋒人物,他們是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
截至目前,各位著名作家在中山采風期間創作了逾30篇(首)作品,參與活動的中山作家、小記者撰文近50篇,從不同角度書寫呈現小康樣本、大美中山,以文學的形式推介了中山,傳播了中山好故事、好聲音。肖克凡的《精彩依然是中山》被《中國藝術報》刊載,馬步升的作品被廣東作家網轉發,“行吟詩人”黃亞洲每到一處均有感而發,即興賦詩,此行共創作了21首詩歌作品,在其個人公眾號上每篇閱讀量均為5000+以上。
活動得到媒體廣泛報道,傳播效果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山廣播電視臺、中山日報、“中山+”、中山網、中山商報香山少年、人民號、文藝中山公眾號、中山作協公眾號等全媒體上發布、轉發各類報道30多篇。報道閱讀量大,“中山+”發布的《探尋香山文脈!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采風創作活動舉行》以及中山廣播電視臺《全國著名作家中山采風圓滿“收官”》的閱讀量均破萬。相關報道還得到人民日報APP“人民號”轉載。
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涵養文學“好苗子”
為進一步提升中山作家作品質量,推出精品力作,在本次采風活動期間,中山市文聯、中山市作家協會還組織舉辦了文學創作培訓班、專題講座。黃亞洲、葛水平、肖克凡、馬步升、李曉東等5位中國作協知名作家親臨授課,幫助中山廣大文學創作者、愛好者開拓思路、提高文學鑒賞力和創作力,共計40多位中山作家參加了本次創作培訓班。11位專家針對中山本地15位潛力作家作品進行審讀與改稿分享,為中山作家的作品進行“把脈會診”提點指導,提升本地作家的創作水平。著名作家結合自身的創作經驗,指導中山作家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文藝的主流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同時堅持守正創新,打開自己“這本書”,用文學發現人性之謎,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為培育文學“新苗”,活動期間組織了30名青少年文學愛好者組成小記者團參與此次活動,與著名作家實現近距離接觸,每位參與活動的小記者都寫下了心得體會。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詩人、作家、編劇黃亞洲在中山紀念圖書館報告廳開講《漫談紀實文學創作》,逾百名文學愛好者參與。黃亞洲建議青少年多讀書、多動筆,學會觀察、善于思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為寫作積累素材,同時要善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李約熱勉勵中山的文學創作者“用雙腳去丈量,用眼睛去觀看,凝視火熱的社會生活,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做一個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人。”通過組織活動,提高了中山文學創作者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文學的種子,讓他們更加熱愛閱讀、樂于寫作。
擦亮創作基地品牌,文藝賦能“好生活”
自2021年以來,在中國作家協會社聯部和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的關心幫助下,中山市文聯充分發揮“兩個優勢”,已連續三年指導市作協舉辦“美好生活基層行”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采風創作活動,為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等搭建平臺載體。多位著名作家都表示,中山的文學創作者近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創作態度十分真誠。希望中山的同行更多深入到火熱生活的第一線去汲取靈感,中山相關部門為文學愛好者們創造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黃亞洲認為,中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強大的經濟驅動,這些本身就是中山未來精彩故事的核心部分,怎么去創作形成自己的創作素材,這是寫作者要需要面對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作家在中山都可能寫出他自己心目當中的作品。他希望中山能夠繼續經常組織來自各地的作家,讓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面邊走邊看邊寫邊同本地作者共同交流。
近期,市文聯將指導市作協將近三年名家采風的作品匯編成冊,于今年內出版《大美中山——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采風作品集萃》。未來,市文聯將繼續發揮平臺紐帶作用,加強與中國作協、廣東省作協的密切聯系,擦亮“美好生活基層行”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實踐基地品牌,鏈接更多優質資源,爭取與魯迅文學院合作舉辦中青年作家創作培訓班,扎根中山精彩實踐,創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工作途徑,團結和支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開展系列文藝活動,創作更多反映生活、謳歌時代、思想深刻、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為推動廣東文學異軍突起、繁榮發展貢獻應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