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笑中有淚、淚中有光,短篇小說集《觸摸塵埃》研討會在穗舉行
更新時間:2023-08-23 作者:黃聞禹來源:新快報
8月20日,由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主辦的“王溱短篇小說集《觸摸塵埃》點評、研討活動”在廣州廣東大廈舉行。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領導、本書作者及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活動。活動由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副院長、一級編劇、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羅麗主持。與會專家嘉賓對作者能關注普通人、為人民而書寫表示贊揚,對其文學價值給予肯定,認為作品兼具詩性、地域性和人文關懷等特征,讀起來笑中有淚,淚中有光。
收錄短篇小說11篇 講述普通民眾的悲歡故事
《觸摸塵埃》的作者王溱是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室的專業(yè)作家,二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該短篇集入選潮州文學院作家叢書,收錄了作者王溱近年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短篇小說11篇,全部為現當代都市題材作品,有關于志愿活動、環(huán)保、養(yǎng)老、文化創(chuàng)新等重大領域,也有關于家庭、愛情、個人夢想和人生思考的。
王溱介紹,小說中的主角大都是普通底層民眾,普通人物的各種掙扎,各種悲喜,各種捶胸頓足和喜極而泣,都能讓有相似經歷的人感同身受。然而他們又不“普通”,他們用自己敏感的、細膩的心去回應這個世界,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從未間斷,直至在屬于自己的那一洼地開出花來。這也就是這本書之所以定名《觸摸塵埃》的緣由。王溱表示,自己寫作的“任務”,就是讓普通人舞蹈。
讀起來笑中有淚,淚中有光
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院長、一級編劇練行村認為,短篇小說集《觸摸塵埃》以平民化的視角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讀起來笑中有淚、淚中有光,這也是王溱寫作上的特色。他期待王溱能繼續(xù)堅持用筆記錄時代,創(chuàng)作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
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一級作家黃國欽指出,《觸摸塵埃》題材和視角多元、接地氣,作者與書中人物平起平坐,容易打動人心。尤其是對傳統的解構與重新建構,這種能力在當下年輕寫作者中難能可貴。
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副院長、一級編劇李新華從一名編劇的角度談了對這本書的看法。他認為,王溱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作家,而且講得生動,懸念疊生層層推進,讓人欲罷不能。同時王溱的小說還具有詩性寫作、女性寫作的特點,也具有濃郁地域特征,文字充滿粵味,期待她能成長為粵派作家中的佼佼者。
從作品中讀懂潮州文化的獨特性
潮州文學院副院長、潮州市作協副主席、一級作家陸燕姜介紹了編撰潮州文學院作家叢書的始末以及跟王溱的淵源。她認為,王溱是幸運的,潮州、廣州雙重生活經歷相互碰撞,在她原有的潮州傳統元素的創(chuàng)作基礎上又多了時尚大都市創(chuàng)作元素,帶來新的融合和更廣闊的文學土壤。
青年作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前漢語言文學系主任林煒娜表示,小說對潮汕風情和珠三角都市生活都有細膩自在的描繪,地域人文色彩的識別度很高。她認為,王溱的小說是借由想象力的文學虛構,對現實生活進行諷刺、思索和剖析。她希望王溱在往后的創(chuàng)作中能保留現在寫作的溫度和詩性,還要進一步展示出銳利生活的捕抓力。
提高作品辨識度,賦予作品厚重感
活動主持人羅麗認為,王溱的寫作是帶有詩性的,具有童心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期待王溱除了繼續(xù)保持旺盛的故事構架能力外,還要更好地把握住新南方語言,形成自己獨特的地域語言風格,不斷提升語言質感。
廣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院書記江少虹認為,王溱是一位勤奮、有靈氣的新起之秀,在寫作的道路上不斷拓展自己的創(chuàng)作邊界,其小說溫情詩意的寫作風格、文體的變化和題材的豐富多樣,展示了其作為女性作家獨特的敘事能力和審美特性。她建議王溱在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中要提高作品的辨識度,要建立人物與大時代的緊密聯系,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賦予作品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