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韶關市作家協會強化協會管理 促進文學創作
——韶關市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風采錄系列之十
更新時間:2023-08-19 來源:韶關作協
近年來,韶關市作家協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成績,出現了饒遠、桂漢標、王心鋼等具有全國知名度的作家,并形成主打歷史題材創作的團體力量。
優秀本土文學作品代表韶關文藝新氣象。近年來,韶關作協不斷強化協會內部管理,規范條塊制度,用活文藝政策,文學創作躍上新臺階。協會以項目帶動創作,以優質創作贏得扶持,形成良性循環,形成帶動效應,形成創作項目和作家隊伍的不斷壯大。2013年以來,認真組織謀劃題材,積極申報重點創作項目,項目申報近百個,扶持出版文學作品60多部,其中長篇紀實《潛流》獲廣東省魯迅文藝(文學)獎,長篇小說《水滴》、廣播劇《風雨守護》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長篇紀實《粵軍抗戰記》、短篇小說《黑液》獲廣東省作協有為文學獎。積極開展各種主題創作,通過重走粵北長征路、走進蘇區、綠色生態、客家民俗等主題的創作,使韶關作家的題材意識和創作技巧都得到提升。
傳幫帶打造良好社會形象。協會在積極鼓勵、引導作家創作的同時,采取進校園、開筆會、做研討的方式多方培養文學新生力量,協會每年都組織作家進入大中學校園,為文學愛好者授課,傳授寫作經驗。協會承接了韶關市文聯在韶關學院的文學創作班的帶教指導,以體裁為帶教單元,系統指導大學生文學愛好者開展創作活動,其中在校學生黎子創作的短篇小說《城》獲全國大學生文學創作大賽小說類冠軍獎。另外,傾力在基層發掘、培養文學新苗,為基層作者舉辦作品研討會,推進作品進一步成熟,爭取資金扶持出版,極大鼓勵了基層作者的創作熱情。韶關作協還與廣東作協殘聯分會聯手,合力培養殘疾人作家,在韶關設置了廣東省殘疾人作家培訓基地,樹立了文學助殘的良好形象。
新時代,韶關作協將砥礪前行、不忘初心,努力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譜寫韶關文藝事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