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兩部作品入圍茅獎提名,廣東作家未來可期
更新時間:2023-08-17 作者:劉煒茗 戴雪晴來源:南方+
“葛亮《燕食記》、魏微《煙霞里》兩部代表廣東的作品,進入茅獎提名前十。這一屆廣東作家表現亮眼,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廣東文學極具潛力的一個表現?!眲倓倕⒓油甑谑粚妹┒芪膶W獎評審的賀仲明教授對南方+記者說。
賀仲明是著名文學評論家,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2019年的第10屆茅盾文學獎,他就是評委之一。這是他連續兩屆擔任茅盾文學獎的評委。
8月7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公布提名的10部作品,代表廣東的葛亮《燕食記》、魏微《煙霞里》兩部作品名列其中。此前,在茅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公布的238部參評作品中,第一輪進入前80部,廣東作家的作品多達10部,除前兩部,還包括鄧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熊育群《金墟》、陳繼明《平安批》、龐貝《烏江引》、林棹《潮汐圖》、吳君《萬福》、蔡崇達《命運》、厚圃《拖神》。
記者了解到,《燕食記》《煙霞里》等作品出版之后,深受讀者喜愛,入圍國內多個好書榜榜單。同時,也均入選2022年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是廣東省作協實施“廣東文學異軍突起”戰略以來廣東長篇小說創作的重要成果。在文化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展現了廣東文學邁向新氣象的良好態勢。
葛亮近照。
廣東作家的發展與突破
“相比起上一屆茅盾文學獎的評審情況,廣東文學創作的成績有目共睹?!辟R仲明說,“廣東作家在這一屆的表現是非常亮眼的,可以說是有大的發展和突破?!?/span>
在賀仲明看來,來自廣東的10位作家,年齡跨度大,50、60、70、80后作家都有,既有成名已久的成熟作家,也有林棹這樣非常年輕的80后作家,是極有創造力的作家群。
“這些入圍的廣東作家,創作意識強,作品水準高,得到了廣大評委的認可。無論是進入前80名的名單,還是后來進入前40、30名的名單中,廣東作家始終占有非常高的比例。最后有兩部作品進入前十,在各省中已經是非常突出的成績,讓中國文學界對廣東作家刮目相看?!?/span>
賀仲明認為,文學創作既與作家的個體經驗有關,是作家的自覺,同時也跟廣東的創作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皬V東在鼓勵作家創作方面有各種各樣的舉措,包括相關政策的出臺,給作家提供良好的環境等。像魏微,有多年沒出長篇,但是她一直在觀察、在思考、在蓄力、在積累,推出《煙霞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span>
魏微近照。
花城文學院的旗幟效應
在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公布的10部提名作品中,葛亮、魏微皆是花城文學院的首批簽約作家。2023首屆花城文學榜十大好書的評選中,《回響》《燕食記》《金色河流》《千里江山圖》均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提名。
2023年3月,花城文學院成立,這是廣東文學創作氛圍濃郁的一個縮影,更是一個全新起點。
改革開放之初,《花城》雜志在廣州創刊,源源不斷的文學新風,從此吹遍中國大地,成為中國南方的一面文學旗幟,見證且建構了中國文學乃至中國社會的迅速發展。
在廣東濃郁的文學創作氛圍中,進一步打造“花城”文學品牌影響力,高度整合《花城》雜志、花城出版社的資源,花城文學院應運而生,聚攏全國優秀作家資源,匯聚名家,簽約新銳,以重點項目形式密切跟進簽約作家、評論家創作活動進度,維護重點作家資源,助力本土作家隊伍建設,積極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打造“人文灣區”,在中國文學界產生了巨大反響。
花城文學院由廣東省出版集團會同省作家協會、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聯合打造,試圖探索解決廣東文學生產機制的創新問題,通過名家駐館、打造文學之夜、發布花城文學榜、啟動創作項目、實現版權運營與孵化等各種形式,“鼓勵作家們在題材、主題、觀點、風格等各方面進行探索創造,鼓勵出版社在策劃、編輯、形式、傳播、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升級,形成文學精品生產的廣東路徑,拓展文學邊界、凸顯文學價值?!?/span>
花城文學院。
近年來,廣東作家推出了多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學精品,取得了亮眼的成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陳繼明《平安批》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龐貝《烏江引》榮獲2022年度“中國好書”,排名文學藝術類第一。本屆茅盾文學獎,魏微、葛亮兩位作家獲得提名,再一次彰顯廣東文學創作的實力與影響力。
《煙霞里》是廣東文學院院長魏微醞釀多年的長篇小說,由家族故事延伸到更為廣闊豐富的社會畫卷,其中飽含開闊、立體的生活內容,既具有宏大的格局和視野,又展現出細膩的生活質地,為當下的中國文學貢獻了新的美學形態和新的女性形象,是一部人間煙火與時代風云相融交織的心靈史詩。
魏微《煙霞里》。
而葛亮的長篇小說《燕食記》則以南中國的飲食傳統為切入點,生動描摹出中國近代百年的社會變遷、世事人情、眾生百態,既有對嶺南風物樸素而驚艷的描寫,也有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思考與理解,不僅是一部嶺南飲食流變史,更是一部中國人的精神旅途史。
葛亮《燕食記》。
龐貝是廣州市作協主席,他的《烏江引》入選了2022年度“中國好書”,排名文學藝術類第一?!稙踅方衲赀€獲得了第四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頒獎詞稱,“作者以原創性的敘事形式為難以虛構的題材拓展出文學想象的巨大空間和張力,在結構、節奏、視角特別是語言等諸多方面有所創新,使文本成為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文學性標高之作。”
龐貝《烏江引》。
熊育群的《金墟》在創作手法上形成了實與虛、現在與過去、海內與海外的雙重變奏,既有小說宏大架構與細節刻畫的深思妙想,又有散文狀物抒情的細膩筆墨,還有詩歌靈動跳躍的意象呈現,是熊育群文學創作歷程中萃取眾長的成熟之作。
熊育群《金墟》。
而名列2021年度“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榜首的《平安批》(陳繼明著),以一段潮汕僑民“下南洋”的艱難創業史,把拼搏奮斗與文化傳承融入百年世事變遷,寫出了僑民濃烈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寫出了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傳統美德。
陳繼明《平安批》。
濃墨重彩書寫嶺南故事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廣東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是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小組召集人之一、兩位廣東評委之一。他認為,從參評本屆茅盾文學獎的情況來看,廣東作家整體水平比較高,“廣東是經濟大省,文學創作也應該取得相應的成就。我們要迎難而上,取得突破?!?/span>
張培忠告訴記者,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文學事業,高度重視文學精品創作,對文學有很深的情懷,對作家也有清晰的指引,各種扶持政策都超越了以前。“濃墨重彩書寫嶺南故事,需要我們推陳出新,寫出更多反映廣東精氣神的精品力作。”
“這一屆參評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廣東作家的視野非常寬闊,創作題材非常多元,這是令人欣喜的。寫革命敘事,有龐貝的《烏江引》;寫改革開放,有魏微的《煙霞里》;書寫新時代,有熊育群的《金墟》;寫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葛亮的《燕食記》?!睆埮嘀覍V東作家、作品非常熟稔,“這一次參評茅盾文學獎,總體上來說,按照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第十一屆茅獎評委會副主任李敬澤的說法,廣東作家表現非常突出,就整體實力而言,可以說已經毫無愧色地進入中國文學的第一方陣,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來沒有過的景象,說明廣東文學有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廣東作家有信心也有能力,努力書寫好這個偉大的時代。”
記者了解到,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廣東省作協推出的一項重要措施。此次參評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陳繼明的《平安批》、熊育群的《金墟》、吳君的《萬福》,就是深扎之后的收獲,《燕食記》《烏江引》是省作協重點創作項目資金扶持的成果;魏微的《煙霞里》是省作協在職創作扶持的成果,獲得了全國評論家和讀者的肯定。
張培忠向記者介紹,接下來廣東省作協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就是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組織作家打造新版《人世間》,濃墨重彩書寫廣東創業故事,繼續不遺余力地推動“十百千萬工程”。“十,就是重點扶持十位重點作家,期待他們出精品,期待他們以點帶面;百,是讓一百位骨干作家,深入到全省各地區采風,深深地扎根現實生活,讓他們有思考、有啟發;千,是全省一千位作家掛鎮聯村,熟悉題材,熟悉生活;萬,是全省一萬名文學愛好者、寫作者,去講好鄉村故事。總體來說,我們是多管齊下,建設好平臺,營造好氛圍,為作家寫作提供良好環境,從而出精品、出大作品?!?/span>
張培忠告訴記者,接下來,廣東省作協將從三個層面全方位推動廣東文學創作,助力廣東文化高質量發展:“點面結合,以重點作家為龍頭,出大作品、出精品,起到示范作用;上下結合,從省到市,在鄉村振興、裝備制造、各地傳統文化等領域進行深度創作;內外結合,以廣東作家為主,以省文學院、花城文學院、東莞‘中國作家第一村’為依據,也歡迎全國外省作家參與,包括花城文學院有很多簽約作家,我們歡迎他們來書寫灣區題材作品,作為有生力量,為廣東文學創作助力?!?/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