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助力文化強市建設!惠州長篇小說創作繁榮發展,近20年創作出版長篇小說100余部
更新時間:2023-07-14 作者:宮曉磊 來源:惠州日報官方客戶端
惠州市小說學會自2005年7月成立以來.長篇小說創作成果豐碩,不僅數量激增,題材寬度和主題深度都得到深入拓展,藝術表現的邊界也得到極大開拓,共創作出版長篇小說100余部。當前,惠州正在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惠州長篇小說創作團隊在惠州市小說學會的帶領下,期間幾多艱辛幾多突破,幾多求索幾多收獲,在助力惠州文化強市建設中彰顯鄉村振興的人間煙火。
展示時代風采傳遞時代強音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文化市場蓬勃發展,人們文化生活和文化選擇日益多元,長篇小說雖然失去轟動效應,但這并不妨礙它持續呈現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成長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州市創作多樣化、出版多樣化、閱讀多樣化已成常態。在這多樣化的格局中,惠州作家用文字記錄對新時代的所見、所想,講述自己不負偉大時代、勇于筑夢的精彩故事,抒發作為鄉村振興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的真實感受。創作的多部作品生動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巨大變化。展示時代風采、傳遞時代強音、塑造時代人物的長篇小說依然強勢呈現。例如惠州市小說學會會長吳振堯的“東江五部曲”及獲全國農村文學題材優秀小說獎的《南風薰》等,記錄了對東江流域文化的深切感悟,生動展現了東江地區的發展變遷。2019年,其長篇小說《萍水相逢》《桂花飄飄》分別獲得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長篇小說獎和優秀長篇小說獎。
近二十年來,惠州長篇小說創作數量激增,題材寬度和主題深度都得以顯著拓展,藝術表現邊界同樣得到極大開拓,長篇小說創作總體上呈現出一條清晰而強勁的發展軌跡,廣大作家走在鄉村振興康莊大道上,呈現向多、向廣、向深的特征。延續這一良好發展軌跡,擴大長篇小說創作優勢、提升作品質量一直是今日惠州作家們的使命與擔當。
準確深刻地捕捉時代精神
如果進一步檢視近二十年來我市長篇小說的創作發展經驗,最重要的有時代感。不少文藝評論家認為,時代既可以是當下時空,也可以寫出時代跨度和歷史縱深;時代既能夠近距離貼身表現,也可以拉開一定距離后再行反思;時代絕不僅是浮在表象的人、事、物,重要的是準確而深刻地捕捉到時代感和時代精神。惠州近年來涌現出的多部優秀作品,正是文學作品時代感的體現。
惠州市作協主席陳雪的《穿越封鎖線》,真實地記錄了廣東地方黨組織和東江游擊隊赴險蹈危營救文化人士的始末,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營救細節。還有張道華的《卑鄙》、吳振堯的《東江水韻》、木子紅的《事隔多年》、徐英的《筑巢》、周后運的《碧血丹心——鄧演達傳》等作品,均是圍繞惠州名城名人開展的優秀創作。
惠州作家在廣袤時空中呈現時代感,是近二十年長篇小說創作提供給后人的一條重要啟示。讓讀者感時代之風氣、辨時代之潮流,體會一種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從而起到文學提振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長篇軍事題材迎高光時刻
惠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雙擁模范城,擁有著厚重的人文底蘊,愛國擁軍蔚然成風,為軍事題材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同時,惠州退役軍人中有許多寫作人才,也創作出了不少文學作品,為長篇軍事題材創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目前,惠州軍事題材文學創作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是紅色敘事與抗戰風云;二是軍旅人生與日常生活。長篇小說有陳雪的《東縱戰士高漢如》、吳振堯的《桂花飄飄》以及即將出版的《我的戰友,我的歌》、曾志平的《六如臺》、張梅梅的《中國女兵》、毛錦欽的《蝶血羅浮》、牟國志的《東縱北撤》、榮凱的《初心永恒》、周后運的《開國將軍袁也烈》等作品,以見微知著的精刻細描,蕩開取材立意的空間,彰顯出軍事題材小說獨特的思想藝術以及豐盈的內容載量。此外,還有不少惠州作家的作品以不同角度的書寫,展示部隊生活的多元景觀,豐富了惠州當代軍事文學的創作路徑。
目前,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的廣大鄉村世界,激發了惠州作家們的創作熱情。很多作家表示,要接續前輩的鄉土文學傳統,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續寫富有時代特征和文化底蘊的精品力作,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助力惠州文化強市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