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一場盛夏文學之約:“文學服務群眾”進企業志愿活動走進羊城創意產業園
更新時間:2023-07-08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七月盛夏季,文學送清涼。
7月6日,“文學服務群眾”進企業志愿活動在羊城創意產業園舉行。本次活動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羊城晚報·羊城派、品牌傳播中心、羊城創意產業園協辦。
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蘇毅,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工會主席向欣,省委主題教育巡回指導組第三組組員湯雨生,省作協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賀仲明,省作協副主席、省網絡作協主席阿菩,省作協二級巡視員、社聯部主任謝石南,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社)編輯委員會專職編委林如敏等出席活動。
面向基層:廣泛開展文學志愿活動
向欣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服務省委中心工作,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
她指出,本次“文學服務群眾”進企業志愿活動走進羊城創意產業園,將文學志愿活動與“為群眾辦實事”、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創新推動,開展“名家面對面、送文學進企業”閱讀分享,豐富了園區企業員工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蘇毅在采訪中表示,“文學服務群眾”系列志愿活動,是省作協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的有力舉措,用文學方式生動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積極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為社會提供高品質文學供給和服務,大力推動“書香嶺南”全民閱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她還強調,將繼續組織和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在積極投身文學志愿活動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涵養精神品格,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據悉,今年廣東省作協將攜手社會各界組建10支文學志愿隊伍,以省、市、縣三級聯動為抓手,以百場活動為目標,面向基層、面向市民、面向企業廣泛開展文學志愿活動,為建設志愿強省作出文學新貢獻。
本次活動邀請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賀仲明以及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林俊敏(筆名阿菩)進行文學主題分享。來自羊城創意產業園的洋蔥集團、瀚華設計、中科零壹、良策網絡、無憂娛樂、天聞角川、星嘉科技、點加眾創、靈感科技、自我游、千和文化、凱圖北春等數十家園區企業愛好文學的職工代表,羊城晚報“青年理論學習提升工程”青年理論學習訓練營成員、羊城晚報2023年“揚帆啟航”新員工訓練營成員在現場聆聽了講座,近兩百名文學愛好者在盛夏時節與知名作家共赴一場文學之約。此次活動羊城晚報·羊城派及品牌傳播中心進行了錄制,省作協社聯部、羊晚集團人力資源部、文化副刊部、音視頻部、創意園公司聯動支持。
文學講座:闡發文學與時代的共鳴
“《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很多學者把它們定為通俗小說,但我不認同。這些作品雖然寫的是‘江湖’,但它們表現出的人道主義關懷,那種包容性、俠義精神、仁愛精神、個人氣節和家國情懷,可以說達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在第一場文學講座中,賀仲明以《文學如何表達中華文明的獨特個性》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從金庸和孫犁的作品切入,從藝術特點、思想性、價值觀等方面深入解讀這些作品所折射出的中華文化的獨特性與優良傳統。
在他看來,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要在世界文學中展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精神,才更能凸顯其文學價值。他提到,孫犁的作品書寫戰爭,但他不直接寫戰爭的血腥與苦難,而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書寫戰士的感情和老百姓的感情,表現戰爭時期的“善和美”。“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和平理念的體現。從這方面來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反戰文學不同,孫犁的作品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個性。”賀仲明說。
在第二場文學講座中,作家阿菩以《網絡文學的熱點與社會影響力》為主題,分享自己關于近些年來網文持續火爆現象的看法。在他看來,網絡文學改變了傳統的文學創作方式、傳播方式,創新了文學表達的方式和手段,推動了文化的繁榮發展。“網絡文學市場持續繁榮,像《瑯琊榜》《甄嬛傳》《羋月傳》這些大火的電視劇,都是由網文ip改編,有些網文作品本身就是流量,有著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對此,阿菩建議對網絡文學的社會影響力進行積極引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作,注重社會效益,防止脫軌,推動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力的提升。
互動交流:職工與名家暢談文學新趨勢
活動特別設置的現場提問環節,觀眾們爭相提問,熱情高漲,分享自己關于文學的理解,現場氣氛活躍非凡。有觀眾圍繞中國網文走出國門的優勢以及如何進一步擴大海外讀者覆蓋面等話題進行提問。在阿菩看來,過去的網絡文學“出海”存在翻譯成本高、時間慢、人才少等問題,如今基本解決了。“現在進入到機器翻譯時代,準確率可達95%。一般文學作品基本都能批量翻譯。”阿菩認為,網文要擴大海外傳播力,關鍵在于打通渠道。
“未來,網絡是否會取代報刊雜志等傳統的小說發布平臺?”針對這位讀者提出的“尖銳”問題,在阿菩看來,這只是時間問題。“如今是印刷時代與電子時代的交接時期,介質往介質的遷移,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這也不用感到唏噓,只是說有一天它會實現載體的變化而已。”
聽完講座后,不少企業職工感受頗深,紛紛表示希望園區能多舉辦此類活動,豐富自身的文化生活。
廣州洋蔥時尚集團有限公司對外事務部總監張捷陸告訴記者,自己也是文學愛好者,這次“文學服務群眾”進企業志愿活動,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能讓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各行各業共同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為文化產業公司的一員,廣州天聞角川動漫有限公司總編輯兼副總經理梁衛本就從事網絡文學出版、漫畫改編等工作,在他看來,本次“文學服務群眾”活動對從事相關創作的工作人員頗有啟發,引發大家思考、碰撞如何以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正氣、銳氣培育和創造文化作品。
畢業于暨南大學的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青年員工孫牧告訴記者,羊城晚報與暨南大學合作成立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讓她倍感驕傲,本次講座讓她受益匪淺。“兩位作家的分享讓我認識到,我們的文字既能貼近群眾,也能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個性,既能剖析微觀,也能觀照整個時代全局的變化。文學和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有相通之處,如何發揮文字的力量是值得探討的方向,今天的講座是一個很好的指引。”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青年員工李可欣表示,羊城晚報作為一張嶺南文化大報,致力于講好嶺南故事、傳承嶺南文化,我們作為青年記者,將繼續肩負這個使命和責任前行。
文字:周欣怡
圖片:鐘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