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胡曉芳 | 陳啟文《藍色火焰》:新聞性與文學性的巧妙融合
更新時間:2023-06-19 作者:胡曉芳來源:中國作家網
認真對待每一部作品、每一位作者,發現并努力將作品打造到最好是文學編輯的應盡職責。好的作品里有精彩的故事講述、鮮活的人物塑造以及獨具特色的語言魅力。我責編過多部報告文學作品,每部作品的信息量都很多,編輯過程中,能學到不少東西。作品《藍色火焰》是作者陳啟文穿行于塔里木盆地,通過親身參與和實地調查,灌注了艱辛的采訪心血而最終達到文學性和新聞性完美結合的優秀作品。作者用扎實豐富的事實和血肉豐滿的人物細節,將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及南疆利民人的故事呈現于讀者面前。作品處處體現出作者對南疆利民工程的敬畏、南疆利民人的謳歌,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領悟。
作品為我們講述了許多的故事,幾乎每一個都讓我震撼,是故事本身,也是作者的寫作手法讓我感動。《藍色火焰》不僅具有文學的藝術性,同時具有社會意義。作品呈現給讀者的不僅僅是敘述一個改寫南疆歷史的工程,更是顯示我們祖國的強大和我們勞動人員的偉大。作者對李曉波等主人公都有著鮮明深刻的評價,在敘述中充滿激情。
大多報告文學作品中都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而作者的呈現方式各有千秋。陳啟文的《藍色火焰》是散文式的敘述,讓我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當我讀到最后,“當他又一次轉身,奔向塔里木盆地的最西端,我愣愣地看著一個被陽光投射在戈壁灘上的身影,一個踏實而低調的身影,許久,那長長的影子都沒有被風沙出走。”每一次審校時,讀到這兒,我都會熱淚盈眶,之后更是覺得余味無窮。這個結尾引人深思。
在校對稿子的過程中,陳啟文老師多次和我溝通細節問題,他對作品的每個細節,甚至每個詞都非常嚴謹。我讀過很多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知道優秀的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性,能夠將新聞性和文學性做到完美融合的作品并不是特別多,在這個方面,《藍色火焰》的完成度很好。作品開頭部分“這里是中國最后看到太陽落山的地方,也是祖國最牽掛的遙遠邊疆。這也是我第一次從地圖上走進這個星球上的第一個內陸盆地。”敘述生動鮮明,展現了文字的力量,其中感情真摯而有吸引力。
身為編輯,每天與不同的作家交流,閱讀各種題材的優秀作品,我一直覺得編輯作品是個永遠不會枯燥,時刻能感到新鮮而又從中能獲得種種收獲的工作。因為《藍色火焰》,我將陳啟文的其他作品找來閱讀,對他的創作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藍色火焰》中有一句話,“人非草木,一如樹木,年復一年都會留下生命的年輪。”我想自己這些不斷從作家、作品中收獲的心得與體會,最終也鐫刻在生命的印跡里。
(作者系《人民文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