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藝名家來把脈,助推創作大突破!東莞市重點題材規劃論證會舉行
更新時間:2023-06-19 來源:東莞+
6月16日,東莞市重點題材規劃論證會在東莞市文聯舉行,邀請了邵麗、金仁順、謝有順、楊湘粵、李維福、馬國華等一批國內文藝名家與東莞重點文藝題材負責人(代表)面對面交流,對東莞重點題材作品進行分析論證,并從專業的角度,對未來東莞文藝創作提出意見建議。
實力呈現
36個重點題材項目參加論證
會議當天,東莞有36個重點題材項目及其負責人(代表)參與論證。其中,文學類20項,涉及報告文學、散文、小說、童話、詩歌、影視劇本、文藝理論、以及地方史、本土文獻整理等多個文史門類;藝術類16項,涉及音樂(歌曲、戲曲、交響樂)、舞臺藝術(音樂劇、兒童劇、歌劇、舞劇、相聲劇)、廣播劇、美術、書法、數字動態長卷等多個藝術門類。
文學類包括了陳啟文的大型報告文學《散裂中子源》、塞壬的大灣區創作題材散文《百年廣九家國夢》、丁燕的報告文學《文脈流芳沃中華》、詹谷豐與李炳球合作的地方史《東莞傳》,陳璽的劇本《珠江潮》、柳冬嫵的文獻整理《莫言在東莞》等業界名家重大題材,以及周齊林、莫華杰、莫寒、易翔、穆肅、何回、曾海津、陳末、彭爭武、許曉雯、許轉燕、孔鑫雨、劉帆等實力青年作家重點題材項目。
藝術類則包括崔臻和的大型交響音畫東江說之《嶺南意象·灣區暢想》、帥志剛的鄉村振興創作題材廣播劇《第一書記》、聶艷的鄉村振興創作題材客家山歌劇《木麒麟》等,以及市文旅體局、市舞蹈家協會、大嶺山鎮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團體)的項目,如《上籃》《覺醒》《新昌鼓韻》《重器》《百花洞戰斗》《東縱魂》等。
據悉,為進一步提高文藝精品創作的組織化程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文聯廣泛發動各文藝家協會、宣傳文化系統各有關單位,對全市正在籌劃、推進的重點文藝創作項目進行搜集整理,建立重點項目庫。截止目前,總共收集到的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有36項。這些項目大多背靠時代大背景、立足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基本涵蓋了“七大文化”“四張名片”,具有題材厚重前沿,品種多元齊整、輻射面廣等特點。從創作團隊看,陣營強大,實力雄厚。其負責人更是涵蓋老中青,均為國內名家、業內領軍人物或實力青年作者,都有著豐富的創作實力和經驗,也出過在業界廣受認可、富有影響力的代表性著作。
與會專家表示,從這些項目的組織可以看出東莞對文學藝術的重視和對文藝創作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從作者和作品選題看,可以看出“文藝莞軍”的實力。“東莞創辦的荷花文學獎很了不起,東莞的文學隊伍很了不得。東莞作家創作的重點作品未來會沖擊國家獎,是有可能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邵麗以文學為例解釋,認為東莞文學近年來越發強大,乃至廣東文學不斷朝著東莞方面傾斜。
專家把脈
面對面分析論證,富有啟發性
論證會過程中,參會人員分別介紹自己的項目亮點,價值及意義,專家針對重點題材作品,作簡要的分析論證,并從專業的角度,對未來東莞文藝創作提出意見建議,為現場作者和市文聯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重點題材范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考慮作者的創作實力,尤其是完善好抓人才、抓品牌的機制,多給予扶持和支持。”邵麗以論證會的文學項目做分析,認為“在重點題材討論中,應該關注作家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當下文藝的認知,讓作家自由創作”,并建議東莞應該為文藝人才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支持,讓他們自由創作,推動東莞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
“即使是有優勢的題材,如果寫得不好,也不會得到獎項的認可。”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有順也以文學為例分析,認為在文藝作品創作中,作者要將藝術性作為首要考慮因素,而非題材。
接著,他建議作者要正確認識主旋律題材。認為最大的主旋律是正能量,是真善美。“我們不能僅僅依據狹隘的固化觀念,而應該更加寬泛地理解,以此推動文學創作的發展。”
而對于題材的處理,他建議作者要重視創作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帶來不同的視角和思考方式,從而呈現出不同的作品風格和特點。因此,在文學創作中,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非常關鍵。一般來說,角度可以從多個方面切入,比如主題、人物、情節、背景等方面。同時,還可以結合歷史、文化、社會等因素,從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出作品的內涵和特點。在選擇角度時,需要考慮到作品的目的和受眾,以及自身的創作能力和經驗。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可以為文學創作注入新的活力和靈感,從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文藝精品既與群眾喜好有關,也與創作者的追求有關。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一個作品是否是精品,需要考慮它是否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和人民服務。但是,作為作者,我們應該更關注作品本身的價值和質量,而不是僅僅迎合市場或宣傳需要”著名詞作家,廣東省音樂家協會顧問、暨南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導師,研究館員楊湘粵認為,要創作出真正的文藝精品,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認真的付出,不能只注重表面功夫,如何修建一個牢固美觀的房子都需要從最基礎的建筑材料和設計布局入手,而不能只著眼于表面的修飾。“只有把精力放在創作本身,用心地思考創作出的作品對人生世界的啟示和反思,才可以真正創作出文藝界的精品,產生廣泛的影響和重要的價值。”
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副秘書長、一級音樂編輯馬國華建議,要學會有效篩選重大題材,注重重大題材的高辨識度。對于重大題材,指的是那些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內容,比如科技興國等大型主題,對于高辨識度的題材,則需要具有特定的角度和獨到的視角。馬國華舉了東莞市的例子,他們在廣播劇制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績,這說明了制作方面的制勝法寶在于題材本身的優勢。最后,他指出了當前高科技研發對于中國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強國的目標。參加文藝精品評選需要注重題材質量和長遠影響,而廣播劇作為一種文藝形式也需要在此方面進行優化。
此外,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吉林省作協主席金仁順建議重視題材的地域性,突出題材的獨特性;著名詞作家,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國家發展計劃重大項目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副主任李維福建議將外來力量和本地力量融合起來,加強與其他城市和機構的合作,人為搭建能孵化重大題材和高質量作品的平臺。
完善提升
助推東莞文藝精品創作大突破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根據市文聯2023年度工作總體部署安排,當前市文聯的重點文藝創作工作是充分利用好我市文藝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和東莞文學藝術院簽約創作項目扶持辦法等,對重點文藝題材創作項目重點扶持。“我們要集中優勢,重點突破,組織創作一批水平較高、代表性強、沖擊國內省內重要文藝獎項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東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張彤飚在會上表示。
接下來,市文聯將對上述申報項目進行規打磨修改、提高完善進行扶持,使之在全國省內重要文藝評獎取得更加突出的效果;突出本地資源本土優勢來規劃題材,扶持大型報告文學、長篇小說等東莞本土重點題材文藝創作項目和其它在國內有影響的重點項目;結合東莞未來三年的重點文藝創作工作計劃和財政預算來規劃題材,專款專用,確保規劃題材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開花結果。
同時,結合當前的中心工作來規劃,聚焦重要指示精神的題材和重要時間節點的項目外,結合地域實際和特色,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宏偉藍圖,反映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綻放嶺南文化新光彩,凸顯文化強市建設成果,反映“七大文化”“四張名片”等題材。尤其是要聚重點現實題材選題,包括“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主題(聚焦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以及科學家、工程師、創新科研團隊、技能人才等群體),新時代山鄉巨變主題(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展現鄉村變遷、共同富裕的新畫卷,展現鄉村振興新氣象),粵港澳大灣區新氣象新活力主題等,全景式展現東莞改革開放歷程,書寫新時代的騰飛巨變等主題的題材,鼓勵、扶持作者專心創作。
此外,市文聯還將引導和鼓勵文藝家們,瞄準中宣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作協等設立的重要獎項,結合當前國內文藝創作形勢和東莞現有的創作情況、題材資源、人才結構和潛能優勢等進行創作。
張彤飚希望,文藝工作者,尤其重點項目的負責人,結合當前東莞文藝創作的實際,堅持文藝創作工作的延續性、創新性和可行性要求,重點聚焦現場專家提出的重點創作題材,以參加國內、省內系列藝術賽事為契機,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統領,以推出文藝精品為重點,大力實施文藝精品戰略,通過完善機制和創新運作,進一步推出標識性的文藝作品,實現東莞市文藝精品創作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