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壇粵軍”再出發,推動廣東文學欣欣向榮
更新時間:2023-05-22 來源:南方+
5月19日下午,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主持召開省作協黨組(擴大)會議,研究部署貫徹落實省委領導調研講話精神。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蘇毅出席會議,各部門、雜志社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
會議指出,廣東作家要胸懷“國之大者”,熱情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深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制造強省建設、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工作第一線開展文藝創作,以火熱實踐的源頭活水,生產出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塑造更多時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弘揚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推進成風化人樹新風;要加大力度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推動粵劇、雜技、嶺南美術、廣東音樂等嶺南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這些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要堅持兼容并蓄、融通中外,發揮好廣東對外開放程度高、文化交流交往多的優勢特點,聚攬中西文化之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動文藝創作在博采眾長中不斷取得新發展;要加強粵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交融,強化三地文藝界溝通對接,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大灣區文藝品牌活動,進一步促進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要注重崇德尚藝、弘揚正道,加強自身建設,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發揚行風藝德,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鍛造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粵軍;要以開展主題教育為牽引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文藝工作,不斷鞏固良好文藝生態,大興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層文藝工作者所思所需、所急所盼,切實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文藝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張培忠強調,全省文學界要以扎實推動全省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一要進一步結合主題教育,切實強化理論武裝。二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加強作家隊伍建設。三要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沉下心創作精品力作。四要進一步組織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五要進一步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加強作協自身建設。
把握時代主題推出精品力作
廣東作家們紛紛表示,將不斷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推動廣東文學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用心用情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立傳。“到生活的第一線去,深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做好觀察者、親歷者和實踐者,以火熱實踐為源頭活水,然后再做創佳者、書寫者、表演者,才有可能拿出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作家陳繼明說。
作家葛亮表示,繼去年出版長篇小說《燕食記》之后,將再次以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揚為題,深入中華傳統行業的歷史文化脈絡,創作新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新作的歷史背景、人文底蘊與人物譜系,與前作均將構成豐厚的呼應與歷史的推進,讓優秀傳統文化與嶺南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
作家鄧一光表示,近期繼續完成長篇創作所需文獻研究,完成環珠江三角洲田野調查,計劃創作和灣區歷史有關的短篇,策劃創作一部當代現實題材內容的影視劇。作家楊黎光表示,計劃利用廣東省作協于深圳前海建立創作基地之機,創作一部“深港融合,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長篇報告文學《深圳河》。擬寫十章,約30萬字。作品以河流為經,歷史為緯,狀寫深圳、香港雙子星城相生、相離、相合的歷史畫卷,和今天引領“粵港澳大灣區”走向融合、走向深藍的不凡歷程。
作家唐棟、魏微、王十月、廖琪、楊克、龐貝、蔡東、陳詩哥等紛紛表示,要更好把握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不斷推出反映時代、謳歌人民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