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十萬工農下吉安》出版 | 感受革命先烈創業的艱辛
更新時間:2023-05-19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日前,《十萬工農下吉安》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為紅色長篇紀實小說,講述了1930年10月,紅軍攻打吉安城這一戰斗前后發生的無數曲折、悲壯、感人的革命故事,以及其間涌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人物。
全書分“倚清秋”“大江流”“幾時收”三部,共36章、247節,塑造了曾山等一大批立場堅定、不怕犧牲、敢于戰斗的革命工作者形象。小說將讀者帶入了特定的歷史氛圍之中,有助于讀者感受革命先烈創業的艱辛,認識革命流血犧牲的殘酷,感知今天社會的安定來得極其不易。
精彩書評:
為歷史塑像,讓被時間湮滅的場景重新閃閃發光?
——讀《十萬工農下吉安》?
西籬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推出了長篇紀實性小說《十萬工農下吉安》,作品中滿溢真誠而熾熱的感情,深深感動了我。
作家肖棧光從事文學創作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作為江西人,紅色革命歷史早就成為他的創作資源。為寫好這部作品,他花了十多年時間,記錄父輩口述、閱讀大量史料、尋找和他一樣的紅軍后代,采訪的足跡遍及福建、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廣東、廣西、貴州、北京、天津及東北三省等地區。他創作的素材準備中,有名有姓的有一千三百多人,最后寫進書中的有近九百人,包括贛西南特委書記、贛西南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茅坪區委書記蕭中鼎、下龍鄉蘇維埃政府主席施秀蘭等等。
他寫人時并不簡單地只講述他們的信仰和革命激情,在寫他們的“革命性”的同時也寫真實的日常中的人性,寫他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盼,寫出他們個性與心靈中樸素和柔軟的方面。
兩個戀愛中的青年男女的羞澀、默契、急切、矜持,生動有趣。這和過去一些經典紅色文學作品中對革命者個人感情的回避和簡單處理是不同的。作者對于紅色歷史及其當中革命者個體的生活和成長,恰到好處地把握了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書寫手法,駕輕就熟地在宏大敘事中真實、生動、準確地塑造了眾多革命者形象。而這些,長期以來一直是紅色題材文學創作力求突破的地方。?
對于前前后后無數次大大小小敵進我退敵退我攻的戰斗耐心而翔實的書寫,是該書的重要內容之一。作家懷著經久不衰的激情和崇敬,以全能的視角抵達了歷史的現場,既有全景,又有中景、近景和特寫。他遵從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令那些被時間湮滅的慘烈和悲壯的歷史場景重新閃閃發光。
作家從歷史故事的原始性出發,進入歷史現實的嚴肅性中,不是簡單地呈現、還原,而是在歷史的原態中,雕刻出十萬工農群像,將革命者思想、情感、信仰等閃耀著鉆石光芒的價值發掘出來,將他們赤子般的靈魂描繪出來,讓我們產生深深的代入感,令我們因共情而淚水滂沱。?
回望歷史,與彼時的人們深情對視。歷史長新,英雄之魂馳騁縱橫。贛西大地,那片黑夜降臨如同潑墨而至的鄉野,在作者的心靈里,是他永遠的故土夢鄉。十萬工農下吉安,是歷史壯麗輝煌的展演。作者以對這段歷史的廣闊透視,以樸實而老到的塑造英雄人物的細膩技巧,構建了宏大而豐富的歷史畫卷與具體的立體而真實的歷史場景,足以令《十萬工農下吉安》顯示它的厚重。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家不僅抵達了歷史的某個地理和時空位置,其作品也抵達了紅色文學在新時代語境中所能到達的一定高度。他為歷史塑像,為紅色題材的文學書寫提供了參照。
(西籬,本名周西籬,一級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