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在“人文小說季·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的致辭
更新時間:2023-05-06 來源:廣東文壇
在“人文小說季·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的致辭
(2023年2月)
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 張培忠
《煙霞里》
從今天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廣東省作家協會、《文藝報》社聯合主辦的“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連續三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這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作協工作部署、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文學粵軍”重要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匯報。首先召開的是魏微長篇小說《煙霞里》研討會。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廣東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中國作協、人民文學出版社、《文藝報》以及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家魏微是新世紀以來廣東省作協引進的優秀文學人才,也是新時代創作出優秀作品的“文學粵軍”重點作家。從2005年“推介廣東文壇系列新秀”魏微作品研討會,到2011年“嶺南文學新實力”廣東十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再到這次長篇小說《煙霞里》研討會,見證了作家魏微的成長成熟、轉型提升?!稛熛祭铩肥俏何⑷牖浗甑囊徊考蟪芍?,入選中國作協首批“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她善于從生活的激流中擷取屬于自身的文學資源,具備對生活的敏銳把握和深切觀照,彰顯了作家非凡的獨特創造,呈現出鮮明的文學品格。
《煙霞里》拓展了廣東女性文學的藝術疆域?;赝倌陱V東文學發展史,從馮鏗到草明,從黃慶云到郁茹,從何卓瓊、筱敏到張欣再到魏微等,女作家作品千姿百態、豐富多彩,使女性文學成為廣東文學的重要版塊。魏微曾以《化妝》《大老鄭的女人》《一個人的微湖閘》《鄉村,窮親戚和愛情》《姐姐和弟弟》《家道》《胡文青傳》等系列作品,構筑起她的女性文學譜系?!稛熛祭铩芬詴r間為經線、以主人公田莊的經歷為緯線,將個人成長與40年時代發展的重要節點緊密結合,逐年檢視和回顧了一個女人繁茂又寂靜的匆匆一生,以女性的生存、奮斗和自省為著墨點,以冷靜和理性看待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躁動不安,在職場與情場的精神追問。作品展現了人情世態的變遷與精神世界的繁雜,對時代巨浪沖擊下的女性心理、女性情感等進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為解讀廣東女性文學、乃至中國女性文學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
《煙霞里》充盈了中國文學女性形象的藝術畫廊。在文學創作中,女性形象幾乎占據了文學作品的半壁江山。比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傷逝》中的子君等等,都是文學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煙霞里》入木三分地刻劃了一系列煥然一新的女性形象,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烙印了五彩斑斕的印記。主人公田莊是70后的典型形象之一,既溫柔又叛逆,獨處時豐盈,人多時無力;母親孫月華勤勞節儉、潑辣能干,用盡全力去愛家人,卻又不懂得愛的方法,愛之適足以害之,是某類中國母親的寫照;外祖母章映璋,歷經歲月磨難依舊保持大家閨秀風度;姨奶奶章映珊,修養與氣度不凡;鄰居五奶奶,溫厚通達,風趣幽默等等,均令人印象深刻。魏微借助小說的手法塑造了女性群像,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女性形象畫廊。
《煙霞里》探索了宏大敘事的個性表達。香港著名作家西西曾經創作了一系列抒寫港人港事的文學作品。其中,寫于70年代的小說《我城》被認為是一部開創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先河的作品。她有“香港的說夢人”之稱,以從容淡定的文字證明非宏大敘事同樣能創造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作品?!稛熛祭铩放c西西的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我的閱讀感受中,這部作品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把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事象,家長里短,表現得活色生香,甚至驚心動魄。比如,夫妻之間、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單位里頭、家庭里頭的盤根錯節等等。綜觀整部作品,魏微將虛構與真實對撞融合,讓個人與歷史直接對話,以一個女人的際遇折射一個時代的風云,以一個家庭的嬗變反映一個國家的變化,通過凡人瑣事完成宏大敘事,為長篇小說創作開辟了新的路徑。
相信通過今天各位專家的研討,將進一步拓寬《煙霞里》的闡釋邊界。最后,祝研討會圓滿成功!
《人,或所有的士兵》
今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廣東省作家協會、《文藝報》社、四川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鄧一光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廣東作家創作的各位專家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鄧一光老師是當代文學的重要作家。他2009年遷居深圳后,一手濃墨重彩地書寫特區生活,一手鉤深致遠地重繪戰爭歷史,兼具現實主義的冷峻和英雄主義的情懷,筆力遒勁,直抵人心。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延續了作家一貫的創作風格,又在小說藝術上有新的思考和新的創造,是挑戰創作難度、追求藝術高度、探尋思想深度,具備史詩性氣質的厚重之作。
這是填補題材空白的創新之作。香港十八日保衛戰,是日漸被人遺忘的戰役??谷諔馉幈l后,香港成了重慶國民政府與英美等國保持聯系的唯一門戶,處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941年12月8日至25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幾個小時后,日軍突襲香港,由多國部隊組成的香港守軍經過18天的抵抗、激戰后失敗,傷亡慘重,宣布投降。香港戰役使日本成功占領香港,香港暫時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進入日據時期?!度?,或所有的士兵》依托復雜的歷史展開瑰麗的想象,講述中國第7戰區兵站總監部中尉軍需官郁漱石不幸被日軍俘虜,在位于燊島叢林中的D戰俘營度過三年零八個月非人的生活。作品中對香港保衛戰作出全新的認識和判斷,不是局限于中日之間的戰爭,而是將之作為整個二戰的一部分進行審視,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作品堪稱二次世界大戰的濃縮之書。
這是拓展虛實邊界的融合之作?!度?,或所有的士兵》并不正面書寫戰爭,而是從郁漱石戰后被軍事法庭審判寫起,巧妙地以法庭陳述、法庭調查、法庭舉證、法庭外供述、法庭外調查記錄等公文形式搭架作品結構,多重例證式、多重互證,人物眾多、史料豐富,既有歷史人物,也有虛構人物,既有歷史事件,也有虛構情節,甚至每一日的天氣變化都記錄在案,每一顆子彈的軌跡呈現都纖豪畢現。全書所配置的插圖中,除了涉及虛構地點D營的兩幅圖外,其他全部源于史料。這些地圖在書中的出現,已然構成了熱奈特敘事理論的“副文本”,它們和書籍的標題設計、章節標識裝幀、文章腳注以及長長的參考資料書單一起參與并強化了文本主體。一般認為,杜魯門·卡波特的小說《冷血》開創了“非虛構創作”的先河,其歷時六年在6000多頁案件調查筆錄的基礎上,把傳統小說的想象力和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完美地結合起來,以美國堪薩斯州一件真實的兇殺案為原型完成了作品,表現了作家對救贖的希望與難以逃避的絕望二者之間的矛盾心態。在鄧一光的精心剪裁和深情講述下,《人,或所有的士兵》將公文藝術化,將材料形象化,非虛構的真實歷史背景孕育了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故事具備了非虛構的沉重和宏闊的思考,其對長篇小說虛實結合的創作實踐可以媲美《冷血》。
這是構建中國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的探索之作?!度?,或所有的士兵》突破英雄和戰俘二元對立的固化思維的挑戰,重新審視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和榮耀。主人公郁漱石在國民覺醒時期以少年之身赴日本和美國留學,在民族危亡時刻以青年之身歸國抗戰,在全球反法西斯戰場的香港保衛戰中,率小組與敵寇作戰,因被俘身陷囹圄,經歷了三年多非人折磨,又以直面恐懼與軟弱的勇敢逃出戰俘營,尋找同樣陷入戰爭囚籠的戀人,參加了香港戰后重建工作,由此度過了短暫的一生。鄧一光塑造的主人公顛覆英雄人物視死如歸、無所畏懼的傳統形象,郁漱石宛如蜉蝣般飄零于戰火紛飛之間,深懷軟弱與恐懼之心,卻在絕境中追尋人性的微光,成為戰俘營中的“和平天使”。作品不局限于滄海橫流中的若干英雄人物,而是把視角轉向戰爭漩渦中所有的人,充分反映以人為本、仁者愛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有的精神內核。對比古今中外一系列戰爭文學經典,《人,或所有的士兵》呈現浩瀚之廣與芥子之微,可以視為托爾斯泰文學巨著《戰爭與和平》在21世紀中國的回聲,是向文學高地進發的沉吟之作。
最后,祝研討會圓滿成功!祝鄧一光老師創作再獲豐收!
《燕食記》
今天,“廣東重點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葛亮長篇小說《燕食記》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對出席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多年來一直關心支持灣區作家、廣東作家創作的各位專家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葛亮長篇小說《燕食記》先后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廣東省作家協會“2021年度重點作品創作扶持”項目,是繼長篇小說《朱雀》《北鳶》之后,書寫中國近現代歷史主題“中國三部曲”長篇小說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界推動人文灣區建設的重要成果。葛亮以大灣區作家的特殊身份和獨特視角,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灣區題材進行文學創作,充分展示了灣區作家、廣東作家講好中國故事、書寫人民史詩的情懷和初心。
這是百年中國文學的重要收獲。穗港百年風云,灣區綻放活力?!堆嗍秤洝穼⒐P觸聚焦大灣區的前世今生,描摹中國百年社會變遷、世態人情的絢麗畫卷,書寫風云變幻的灣區故事。作品濃墨重彩講述葉鳳池、榮貽生、陳五舉、露露等為代表的四代廚人的命運遭際,生動刻畫了革命志士、商賈政客、鐘鼎之族、行會巨頭、市井小民等大小人物近百人,刻畫人物,性格迥異,栩栩如生;描摹事象,由此及彼,窮根究底。比如,太史一家從廣州到羅崗吃頭茬“霧水荔枝”,從荔枝的種類、特性、吃法作了詳盡的考證和精細的辨析,由繁盛的食材鉤連了食源開發、食具制作、食品烹制,折射出山川草木與人情物理,堪稱嶺南風物的“百科全書”、人間世態的“清明上河圖”,拓展了文學創作的題材領域,豐富了中國文學的煌煌寶庫,超越了單一的文學價值,具備了充沛的哲學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和文獻價值。
這是傳統世情小說的當代探索?!耙燥嬍硨懯狼椤笔侵袊膶W的悠久傳統?!都t樓夢》就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眾多人物的飲食生活,林林總總,至繁至細。據統計,在全120回的小說中描寫食品多達186種。令人擊節贊嘆的是,這些飲食文化描寫不僅妙筆生花展現珍饈美味,也成為推動文本敘事、人物塑造的重要法寶?!堆嗍秤洝飞畹谩都t樓夢》之精妙,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重視挖掘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從粵港吃茶點的習俗生發開來,并選取粵港美食作為故事和人物的落腳點,氣魄雄闊,筆觸細膩,以豐富的學識和扎實的藝術功底把理性思辨和傳奇故事結合得恰到好處。上闋寫師傅,主要背景在廣州,下闋寫徒弟,主要背景在香港,借飲食的跌宕故事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作品借主人公之一五舉之口,揭示了“在傳統中做文章”的創作真諦,生動詮釋了“粵菜師傅”的傳奇故事、曲折人生、家國情懷,并將廣東、廣西、香港、福建、上海聯結起來,既打通了整個嶺南的空間壁壘,又以飲食的傳承、流變、革新彰顯近代百年嶺南歷史風云,讀來既蕩氣回腸、驚心動魄,又一詠三嘆、意韻悠遠。作品在虛構的框架下寫實,在真實的基礎上傳奇,在平靜的敘述中涌動著生活的激流,在充滿張力的描寫中完成了對新人形象的塑造。比如,韓世江在中秋月餅里藏著用小楷寫的激烈的抗日標語,寥寥數筆,廚子韓世江的形象就變得高大豐滿起來;河川守智因吃了含有極其微量的天山巖鹽的月餅而中毒身亡,河川的驕狂愚蠢與阿響的足智多謀形象便躍然紙上。
這是灣區文學融合的開卷之作。作家葛亮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新香港人,在香港讀書、工作,又是土生土長的大陸人,是廣州市引進的人才和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著力打造的人才高地,粵港澳地域毗鄰聯通,文化同根同源。無論是從珠璣巷散向珠三角、港澳地區的廣府人, 從閩南遷移至沿海一帶的潮汕人,還是從中原至贛閩粵交界處的客家人,都在地理的遷徙和文化的融合中,造就了粵港澳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創新性。葛亮在大灣區人才機制的助力下,發揮自身優勢,以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深厚的涵養觀照嶺南,以粵語作為創作技巧的一部分,增強地域特色、塑造人物性格,以厚重之作回饋大灣區的精神滋養。美國作家海明威曾經以《流動的盛宴》一書記錄巴黎,從而使該書成為巴黎廣為傳誦的“文化名片”?!堆嗍秤洝窂臍v史滄桑之處落筆,揭示百年嶺南社會變遷的精神秘史和民族復興的心靈密碼,這是作家葛亮的非凡創造,是一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盛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故事的魅力植根于獨特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是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名片?!睔v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給文學提供了如此宏闊、如此深刻的人生實踐和生命體驗。廣東既是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在地理上是“交匯處”、在文化上是“交融處”、在意識形態領域上是“交鋒處”,是中國故事的精彩縮影,是文學創作的一方沃土?!堆嗍秤洝芬蚤L篇小說的形式為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嶄新范例。期待經過歲月的洗禮,《燕食記》能成為穗港的文化名片、灣區的文化名片、中國的文化名片。
最后,?!堆嗍秤洝费杏憰A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