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走進小小說的奇妙世界——“百名小小說作家進校園”第5場走進順德京師勵耘實驗學校
更新時間:2023-04-27 來源:廣東省小小說學會
什么是小小說?如何創作小小說?……4月25日,廣東省文學志愿服務活動“百名小小說作家進校園”第五場走進佛山市順德區京師勵耘實驗學校,順德本土小小說作家朱文彬現場授課,為該校近800名初中學子分享“小小說的奇妙世界”,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在學子心中撒下文學的種子。
“我的小小說之路、我的文學人生”,講座從幾則小故事講起,朱文彬用親身經歷講述他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走進小小說的奇妙世界的。
從光著腳丫上學的孩童,到成長為一名業余作家;從發表“豆腐塊”似的小小說作品,到出版《樹生橋》《伏波橋》《地下河》等多部著作;從創辦順德小小說學會、作為發起人參與創辦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到主編《順德小小說選粹》《順德文學作品選粹小小說卷》,成為當地小小說的領軍人物,帶領順德創作團隊成為廣東小小說的一支勁旅……朱文彬的文學人生可謂勵志,小小說的魅力盡顯。
接著,朱文彬帶領學生們認識小小說。小小說,又稱“微型小說”“一分鐘小說”“極短篇小說”等,一般是指1500字左右篇幅的小說。其實,從小學開始,同學們就在課本里學習過小小說,如《軍神》《豐碑》《橋》《刷子李》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7至9年級“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中提出:可嘗試寫詩歌、小小說。朱文彬介紹,小小說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切合現代生活節奏的先天優勢,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平民藝術。不僅如此,小小說與高考、與學生越走越近,小小說幾乎成為高考、中考閱讀理解的必考文本。
對于小小說的創作,朱文彬結合自身經驗對學生們進行指導,他鼓勵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豐富想象力,“小小說創作,太需要奇思妙想了!”朱文彬表示,想象力是小小說作品能走多遠、能飛多高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課堂上,不少學生手拿著紙筆,邊聽邊記,并大膽地拋出疑問向朱文彬請教,現場展開互動交流。講座結束后,為得到作家的親筆簽名,學生們排著隊等候。
據介紹,此課堂是廣東省文學志愿服務活動“百名小小說作家進校園”的第五場活動,也是京師勵耘開展的以“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書行”為主題的“悅讀”系列活動之一。該活動的成功舉辦,對營造全校讀書氛圍,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