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如何成為ChatGPT取代不了的作家?陳崇正攜新作《懸浮術》做客西安
更新時間:2023-04-20 來源:南方+
4月18日,廣東作家陳崇正長篇小說《懸浮術》新書分享會在西安萬邦書店舉行,魯迅文學獎得主、《延河》雜志副主編弋舟出席作為嘉賓參與對談,分享會由青年作家丁小龍主持。
《懸浮術》是陳崇正繼《黑鏡分身術》《折疊術》之后推出的一部力作,曾獲紅棉文學獎年度科幻文學獎、華語科幻文學大賽銀獎等獎項。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評價這部小說稱:“《懸浮術》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的一支文學幻想曲。陳崇正借助科幻元素,以令人驚奇的想象力探觸人類未來,其中包含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科技反噬的隱憂,在輕盈的懸浮飛行背后是深沉的哲思。”
本次分享會以“當文學創作遇上人工智能”為主題,三人圍繞“小說中詩的時刻”“小說的未來寫作維度”“小說的藝術裝置”“小說如何生發故事”展開討論。活動現場,陳崇正介紹了《懸浮術》的創作背景,“這是一部意外之作。在寫作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這是一部有著長篇架構的小說,小說的完成過程充滿了不確定,也充滿了驚喜。”他說。
弋舟認為陳崇正作為新南方寫作的重要作家,始終活在這個時代最鮮活的現場,積極參與時代生活,與時代同頻:“陳崇正把文學兌現到生活當中,兌現成為日常生活本身的能力,展現了新一代寫作者應有的樣式。”
在弋舟看來,《懸浮術》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長篇小說的寫作方式,有著更多的隨機性,雖然面目上還是古典長篇小說的樣子,但精神實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丁小龍以阿特伍德、石黑一雄等作家為例,認為陳崇正的寫作有著不一樣的氣息,不僅僅是寫一部科幻作品,也包含了一位嚴肅作家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小說分為九章,每一章的敘事方法都不一樣,每一章都留有懸念,九張不同的面孔形成了拼圖式的藝術裝置作品,九種關于未來的想象匯聚起來,最后達到了敘述的高潮。”丁小龍如是說。
分享會上,弋舟鼓勵青年作家應有勇氣探索新的文學路徑:“在文學中,探索宇宙沒有目的,探索本身就是意義所在;寫作沒有目的,表達出來就是意義所在。”他認為,今天的作家應該嘗試突破慣常的方式去寫作,要寫ChatGPT暫時無法意會和抵達的部分,才有可能成為不可取代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