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開講:古詩詞是通向傳統文化的捷徑
更新時間:2023-04-04 作者: 黃宙輝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4月2日下午,由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活動組委會指導、廣州新華書店集團傳媒連鎖有限公司主辦的“書紐學堂·名家說”活動在廣州市北京路新華書店舉辦。本場講座以“變化之道與中和之美——談談《白門柳》的故事”為主題,迎來廣東文化大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斯奮和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譚運長。兩位嘉賓通過對談的方式,向讀者講述《白門柳》的故事。
劉斯奮、譚運長(右)現場對談
作為一位深受嶺南文化熏陶的文化人,劉斯奮學識廣博。“我少年時代鐘情于繪畫藝術,但卻考入了中山大學中文系,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現在回想起《白門柳》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有如溫舊夢、如對故人的感覺。”劉斯奮娓娓道來,引經據典,引來觀眾陣陣掌聲。他結合自己童年時期的閱讀、成長經歷,以及對文化的熱愛,向讀者們分享了他歷時16年創作《白門柳》的體會。
多卷本長篇小說《白門柳》,自其第一部《夕陽芳草》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至今40多年。這期間,《白門柳》(《夕陽芳草》《秋露危城》《雞鳴風雨》)已經成為公認的文學經典。配得上“經典”稱號的文學作品一般都有一個特征,就是常讀常新,任何一個時代都能從作品中發現可與時代精神進行對話的思想內容或藝術風格。
“現在是一個可以產生偉大作品的時代。”劉斯奮勉勵現場讀者要多學習傳統文化,他說:“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這是我們精神的根基,也是滋養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四書五經’也許一時間很難全部讀懂,就從古詩詞入手,古詩詞是通向傳統文化的捷徑。”
這場“名家說”活動拉開了書店讀書月的序幕。在4月,廣州新華書店集團還將陸續舉辦文學講座、名家書展等系列文化主題活動,為市民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