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六十九節大課堂,眾人齊說“那條河”
——“申平獲第13屆《小說選刊》全國大獎作品賞讀會”舉行
更新時間:2023-03-21 來源:惠州小小說學會
三月鵝城,木棉花開紅勝火;西子湖畔,群英共聚賞佳作。3月18日上午,由惠州市文聯、惠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指導,惠州市小小說學會、惠城區作家協會主辦,由陳厚中國協辦的惠州小小說大課堂第69課——“申平獲第13屆《小說選刊》全國大獎作品賞讀會”,在惠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會議室舉行。惠州市委原常委、軍分區政委、著名詩人肖紅,惠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劉若霖,著名評論家、教授謝友祥,惠東縣原常務副縣長崔國華,海燕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志平,廣東華通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名譽會長賀妙忠,廣東閱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閱客文學院院長鄒雄彬,陳厚酒惠州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王黎明,深圳市得此書院院長、爆破作文創始人鄭北京,惠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林惠聰,惠州市報告文學學會會長李華生,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郝全彬,以及市小小說學會30多人參加會議。賞讀會由惠州市小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小小說評論家雪弟主持。
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志社主辦的第13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日前揭曉,申平小小說《修復村前那條河》獲微小說大獎。其頒獎詞為:《修復村前那條河》以精湛的敘事技藝和凝練的文學語言,書寫了新時代村落十多年來的山鄉巨變,以及激變中自然景觀與精神世界的創傷與修復。據了解,《小說選刊》是中國作家協會唯一的大型文學選刊,“茅臺杯”年度小說獎,是《小說選刊》和國酒茅臺共同打造的文學精品項目,在文學界享有崇高地位,是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仰慕和信賴的國家級權威獎項。
圍繞《修復村前那條河》,與會專家學者展開熱議。“通過這篇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小小說可以寫得那么豐富,可以寫得這么大。”特地從珠海趕來的謝友祥教授第一個發言說,從這篇不足兩千字的小小說里,他讀到了社會變遷、人的變化,作品以隱喻的方式表達了作者的憂思,內容非常豐富;同時,作品選材很成功,反映的主題宏大且深刻,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另外作品語言凝練,無法加減。曾志平認為,申平《修復村前那條河》通過簡單的事,寫出了沉甸甸的厚重主題,體現了作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寫文章就是要符合時代潮流,以小見大地反映時代變化。鄒雄彬、鄭北京、李華生、林惠聰、肖建國、海華、陳樹龍、胡玲、李艷、白雪、周小婭、孫鐵梅等在發言中表示,申平的這篇小小說屬于新現實主義作品,具有鮮明的隱喻特征,寫出了鄉愁,微言大義,是生態文學創作的一種新的嘗試,讀來讓人產生強烈共鳴。
劉若霖代表惠州市文聯,對申平作品獲獎表示祝賀,她同時希望惠州文藝工作者們要彼此借鑒、互助提高,并勉勵大家弘揚主旋律,在創作的道路上站得高、走得遠。她表示,惠州文聯正在出臺相關扶持獎勵政策,目的就是鼓勵大家多出精品,形成百花競放的局面。
肖紅在講話中表示,申平小小說《修復村前那條河》獲大獎,實至名歸。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惠州乃至廣東的榮譽。惠州是一片熱土,申平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時代性,也有深刻的現實內涵。這篇作品提醒我們無論作為社會人還是領導者,都要思考如何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不但要注意修復自然中的“那條河”,同時還要注意修復精神上的“那條河”。
賞讀會上,申平介紹了他創作這篇作品的過程,分享了創作體會。他說,我寫的“那條河”,就是我赤峰老家的河流,作品的構思就是站在干涸已久的河岸上及與文友的交談中完成的。這說明,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到生活前線去積累和發現素材;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保持時代敏感性,時刻關注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這樣才能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時代的節點,創作出好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