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家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東莞文藝:2022》作者分享交流會在市文聯舉行
更新時間:2023-03-20 作者:戴浩光來源:東莞+
任何創作都是帶有一定野心的,當一個作家在追問自己內心“你為什么寫作”時,著名作家王十月提醒東莞作家們要深刻記住和領會北宋大儒張載的一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月18日上午,東莞市第十九屆讀書節暨《東莞文藝:2022》作者分享交流會在東莞文藝空間舉行。活動由東莞文聯主辦、東莞市作家協會承辦,邀請了《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王十月,著名詩人、《作品》雜志副總編鄭小瓊等專家,東莞市文聯創作部主任、市作家協會主席胡磊擔任主持。
東莞作家共同書寫“東莞文學史”
東莞市委提出“思想引領+文化供給”的工作主線。而文藝創作隊伍正是承擔“思想引領”重任的輕騎兵和先遣隊。
分享交流會主要圍繞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東莞文藝:2022》展開討論交流,暢談出版物對東莞本土作者培養的價值,以及為東莞文學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
《東莞文藝》是由東莞市文聯組織編輯出版的一份文學類出版物,以文學創作為主體,為本土作者開設創作園地,培養作者、培育作品。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莞文藝》已逐漸成為東莞文學歷史的“記錄者”。該書的作者大多為東莞市作家協會會員,是東莞文學創作的中堅力量。
據市作家協會主席胡磊介紹,2022年,東莞市作協被中國作協授予廣東省唯一的“全國基層組織先進集體”稱號。近年來,東莞市作協不斷加強自身組織聯絡,提升服務質量和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使作協成為廣大作家溫暖的家。據介紹,截至目前,東莞作協共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62人,廣東省作協會員210人,市級會員503人,鎮街作協分會31個;一級作家有8人,二級作家33人。
王十月:寫作要回歸自己的本心
在文學創作方面,王十月也分享了其獨到的見解。“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先問清自己為什么寫作,然后確定要寫什么,最后考慮怎樣寫作。這三個問題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
他認為寫作應該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寫作目的要高于為了發表和獲獎等功利性的目的。“真正偉大的作家不會想太多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關注更宏觀和重要的目標和問題。”他鼓勵寫作者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思考和表達,而不是淺嘗輒止或者另走捷徑,因為寫作是一種與世界和內心對話的過程。
王十月認為,作家想要寫出深刻的作品,首先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而深刻的思想來源于平時的閱讀和思考。如果一個人平時沒有接觸過深刻的作品,也沒有進行過深刻的思考,那么寫出深刻的作品是很難的。因此,他建議寫作者多讀經典,吸取前人的經驗和思想。
同時,他還提到,寫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奇和個性化的寫作方式,因為前人已經有很多豐富的經驗和寫作技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寫作者可以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嘗試一些新的寫作方式,但這需要有足夠的思考和實踐。”
談到《東莞文藝》的出版,鄭小瓊感慨良多,“《東莞文藝》是東莞地區文學創作的孵化地和作家的家園,也是東莞文學繁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表示,盡管《東莞文藝》的發展非常艱難,但是它依靠著一群有理想的人,持續地推進和發展著,《東莞文藝》不僅是東莞文學的名片,也是中國文學創作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出人才、出作品”向“出名家、出精品”邁進
談到東莞文學的發展和傳承,胡磊表示《東莞文藝》在東莞文學創作史上留下重要的足跡,必將推動東莞文學乃至文化強市建設的發展。他提到,《東莞文藝》需要引入一些名家人物和新銳人物以推動欄目的發展,并且需要整合東莞多方面的資源來增強其影響力和特色。“東莞有龐大的寫作隊伍,包括大量副高以上職稱的創作者和隱性寫作者,需要通過這份圖書出版等渠道發掘和推廣他們的作品。”
胡磊也希望東莞廣大作家以自己獨特的文學話語方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生動的筆調、豐滿的形象、深刻的思想,書寫廣闊的時代和自己純粹的內心。胡磊表示,今后,東莞市作協將在廣東省作協和市文聯的指導下,努力實現由“出人才、出作品”向“出名家、出精品”邁進。具體舉措上,將建立東莞文學創作人才專家庫、建立東莞重大題材創作規劃庫、逐步建立東莞文學創作精品庫;繼續組織舉辦市內品牌性文藝系列活動,同時組織做好《東莞文藝》叢書編輯出版工作,統籌組織做好“東莞文藝論見”文藝作品提升改稿會、沙龍分享和交流研討活動等。
在分享會現場,柳冬嫵、塞壬、莫華杰、周齊林、林漢筠、陶青林、謝松良等30多名東莞作家、評論家,以及《東莞文藝2022》的作者代表們也紛紛發言,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成果和寫作歷程。此外,在推出新人作家、重要文學事件、書籍欄目設計等方面,與會作家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有作家認為,《東莞文藝》可以設置一個新銳欄目,挖掘當地的新銳文學人才,并邀請國內名家進行評論和對話,以提高作品的品質和曝光度。
本次活動的協辦單位還有千仞百川(廣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東莞作家》編輯部、《東莞校園文學》編輯部等。通過與會作家讀者和專家集思廣益的探討和分享,對今后的叢書的編輯出版和傳播提供了多元的視角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