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人間四季桂子飄香
更新時間:2023-03-20 作者:任克勤來源:海珠作協
初春,大地萬物復蘇。連日來,廣州正沐浴于春日的暖陽中。大街小巷的桂花次第盛開、花香彌漫。它清可絕塵,濃能遠溢。
我家所在的海珠區濱江東某小區,種著一排排青翠茂盛的桂花樹,每當花開,每個角落都充盈著桂花濃郁的香氣。一陣爽颯的風兒吹過,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樹,隨風搖曳起來,遠遠的,便可聞到撲鼻的香氣。桂花又叫“九里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整個大院,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陣陣濃烈的桂花香味撲面而來,淡雅而不疏狂,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每天晚飯后在大院漫步數千步,是我多年堅持的習慣。整個大院,時常聞到桂花香。不高的樹上開滿了一朵朵黃黃的小小的,帶著濃郁香味的桂花。有時我長久地駐足在桂花樹前,被散發出的誘人幽香所吸引,深深地吮吸桂花香甜的味道。開始不以為然,一天,我突然想到,桂花是長年開放的嗎?在我的記憶中,桂花不是一年開一次嗎?桂花香,是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在江西老家,每當到秋天,幾乎從每個角落,都能尋覓到桂花的清幽。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這樣傳唱的啊,一首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至今影響了幾代人。我可以完整地唱完“八月桂花遍地開”。然而,廣州的一年四季,街頭巷尾卻處處能聞到桂花的芳香。
桂花,自古深受人們喜愛。桂花最美的花性,就是在仲秋八月開花。故有“八月桂”之稱。秋風起,明月高,碧空凈,桂花就開了。桂花原產我國,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我國傳統的桂花品種丹桂,花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氣味最為濃郁的經典品種。唐·宋之問《靈隱寺》寫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仲秋時節,天高氣爽,夕陽落下,夜色降臨,花城早已是桂花遍開,滿院芳香了。唐·王建《十五夜望月》所吟:“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李商隱一句“桂花飄斷月中香”,寫出了皎潔秋月下的桂花馥郁。人間八月,人們在秋夜涼風月色下,享受最美的桂花香。人說桂花是天上的樹,但我所看到聞到的桂花,卻是人間最美的花,這香氣,不是從月宮中來,而是從人間,由秋風帶給了天宮的月亮。
四季桂,是桂花大家庭的后起之秀。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金桂和銀桂都在秋季開花,香味都較為濃郁——前者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花色最為艷麗;后者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或淡黃,冬天在廣州,主要是四季桂開花,打破了一般桂花品種一年只開花一次的常規,每年于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綻花四次。桂樹四季常青,多在高山。《山海經》有“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山海經》又有“桂林八樹,在賁隅西”。經過考證,這八棵大桂樹,在今天廣州番禺。四季桂給了我們春的暖意生機,夏的美麗清涼,還有秋的芬芳和冬的頑強,默默地奉獻自己的香與甜,四季都在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美麗。
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即清雅恬適之樂。真正歡欣的生活,都是源于平平淡淡。花中有高貴的牡丹,艷麗的玫瑰,還有純潔的百合,而我獨喜歡不起眼的桂花。我想起李清照為桂花而作的一首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似乎天生擁有清雅的品質。雖說是花,卻開得小小的,點綴在大片大片的綠葉之間,不爭不搶,不招蜂引蝶,不擾亂心神,自有閑情。李白,借桂花托己志,即使終生無緣于朝堂,也要如桂般清靜守心,志高而行潔。若能如桂般,安然待秋天,守得寧靜,香遠益清,所得歡喜,才能彌久而醇厚。青年詩人程晟亞有首桂花詩:“靜待桂花開,用悠長的夏天,等待一場久別重逢。時間,已經慢了很久很久,心心念念的那一樹花兒還沒有盛開,我們,都不敢老去。”
為此我感覺到,做人就應同桂花一般,在紛繁的世間,靜靜飄香,靜靜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林清玄所說:“這世間,爭名逐利的人很多,但能在身邊事物(小如一朵桂花)中找到清歡的人也不少呀!”安于靜守清歡,安于內心的充盈和自在,才能如潺潺流水般,源源不斷。只要你細細體會,便能發現,生活的幸福感,其實,正在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確幸”。
我覺得,桂花之使人難忘,是那種馥郁的香氣,特別爽心透肺。有人喜歡凌霜傲雪的梅花,有人偏愛小巧玲瓏的雛菊,有人偏愛高雅美麗的玫瑰,而我卻獨愛香飄萬里的桂花。宋人盧梅坡《雪梅》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名句。在南粵大地,寒冬臘月,當梅花競放之時,依然見到桂花飄香,特吟小詩記之:
嚴冬臘月能奇放,凍雪凌霜照綻芳。
色淡花黃秉雅性,根深葉茂蘊濃妝。
春來冬去循更替,乍暖還寒自奮張。
桂不與梅爭俏艷,梅然妒桂有馨香。
【作者簡介】
任克勤,網名天道酬勤。大學教授。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協公安分會會員、廣州市海珠區作協會員。作品發表于《牡丹》《秋光》《詩詞報》《華文作家報》《遼寧文學》《大連文學》《作家平臺》《金土地》《瓢泉》等報刊。偶有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