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nèi)容

首頁 > 粵評粵好 > 批評進行時

范若丁 黃樹森 章以武 左多夫 伊始 郭小東 | 名家談《枕水聽濤》

更新時間:2023-03-01 來源:華夏雜志

微信圖片_20230301093400.jpg

夢中的水聲

范若丁(花城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花城》原主編)

近日,我常常似夢似幻地聽到水聲。有大江大海相擁掀起的激越巨浪,有灌溉千頃良田的涓涓清流,有漁舟唱晚的槳櫓,有孩子們嬉水的喧鬧,我正迷惑這些或悲壯或柔和或歡快的聲音由何而來,忽然看到身旁一部書稿——作家盧錫銘的新作散文集《枕水聽濤》。

盧錫銘的故鄉(xiāng)在虎門——一個從歷史到現(xiàn)實都非常有名的地方,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前后有天壤的變化。人們對故鄉(xiāng)大都有一種依戀之情,這不僅因為故鄉(xiāng)的風光,而且有他少年生活的記憶。盧錫銘的《枕水聽濤》是寫故鄉(xiāng)虎門,而且多是寫虎門的水。虎門為珠江八個出海口之首,它靠江靠海,也有大嶺山、象山、三臺山、眼眉山、釣魚崗等起伏的山崗和萬頃良田,但水是它最美最讓人難忘的地方。

我是外鄉(xiāng)人,其實我與虎門可早有緣分,1954年我到過那里。當時國家要對煙酒實行專賣,我和幾位參加籌建廣東專賣事業(yè)管理局的同事到各地調(diào)查情況,給籌建工作提供依據(jù)。現(xiàn)代的人們很難想象,當時我是坐單車去的。從廣州乘火車先到石龍,石龍離太平(虎門)還有幾十公里,就只有去乘單車了,那時候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單車。后來我再去時,就坐花尾渡船。就像盧錫銘文中所說,花尾渡是一種靠火船拉動的巨大客船,有兩三層高,白色,每次拉動像一只在水中滑行的白天鵝。沿途每到一碼頭,岸上就會有清脆的鐘聲飄過來,隨后上來幾個乘客。隨著時代的變化,交通工具也有變化,到了20世紀90年代,廣州到虎門已經(jīng)有了水上飛翼船和高速公路的公共汽車,現(xiàn)在就乘高鐵和城軌了。交通便利了,人民的生活更是日新月異。作家盧錫銘雖然出外工作數(shù)十年,但對故鄉(xiāng)念念不忘。2008年,他讓我聯(lián)系幾位作家到他家鄉(xiāng)走一趟,采訪和參觀,寫一部反映虎門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報告文學集。于是金敬邁、章以武、左多夫、伊始、艾云、張梅、郭玉山和我就隨盧錫銘走進虎門。

我負責采訪南柵村,蔣光鼐的故居就在這條村。它位于廣濟河口,古代河道口設置柵欄,緝查私鹽,派兵駐守。這魚米之鄉(xiāng),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農(nóng)民只能在地里刨食,一年三造還填不飽肚子。“文化大革命”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破壞,而且對經(jīng)濟造成極大的傷害,最好收入的生產(chǎn)隊,社員每10個工分為1.2元,最差的只有0.6元。改革開放大潮沖開這柵門,翻起滔天的巨浪,這村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采訪當年已實現(xiàn)全區(qū)人平均收入14535元,如今的南柵更是工廠林立,街道縱橫,昔日的農(nóng)村嬗變成一個繁華的小鎮(zhèn)。虎門更是氣象萬千,比內(nèi)地一個中等城市還要興旺。歷史的嬗變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今后的樣子也難以猜想。

盧錫銘的散文新作,有其鮮明的特點,即寫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是普通的,人人有之,但非人皆用之。通過真情實感書寫,透視社會前進的履痕,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文章寫得再美,空空如也,也只是一紙彩色廢紙而已。這本書稿最感人的就是動真情抒實感,思馳千載,下筆神助,直面社會,直面人生,煙火味濃,浪濤聲高。非一般鄉(xiāng)愁文章可比。我驟然明白,這水聲,扣動的是時代的浪潮。

我讀老盧的文章,每個細節(jié)都會在我心里響動,如那嶺南水鄉(xiāng)女人愛穿的木屐在石板路敲出的踢踏聲,常在我心內(nèi)回旋,這就是他成功之處。

啊!枕著水韻入夢,聽見時代濤聲。


開鎖之匙

黃樹森(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原參事)

浪打山崖,風過海灘。

《枕水聽濤》,把個虎門澆灌得起伏跌宕,渲染得色彩斑斕。帶著慵懶的海風,云的氣氛,把我所有的虎門記憶東莞記憶燃燒。

袁崇煥的“橫戈原不為封侯”,蔣光鼎的“黃蕉紅荔是吾鄉(xiāng)”,坦蕩與余韻,歷歷躍上心頭。錫銘是虎門人,我和虎門也有一個多甲子呈多空糾纏的情緣,這是一種沉浸式的互文體驗。

1958年,我在中山大學中文系念書,我們在中山大學北門乘船,往虎門勞動鍛煉,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站在北門碼頭,逆流而上,往西看,對岸長堤是舊時富可敵國的十三行所在地;順流而下,往東看,走十海里,便是汪洋浩瀚的珠江口,這里發(fā)生了兩場堪稱轉(zhuǎn)折點的戰(zhàn)爭:崖山海戰(zhàn)和鴉片戰(zhàn)爭。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這“終必復振”之地,就是崖山之戰(zhàn)的珠江口、鴉片之戰(zhàn)的珠江口。這一地理形態(tài)的奇雄,梁啟超、法國年鑒學派大師布羅代爾、湯顯祖都有論及,其中的奧秘是多么值得深究。

我們坐的船,就是錫銘在《枕水聽濤》中寫的“火船拖省渡”,那船,走了整個晚上。我們走的水道,就是白鵝潭—海心沙—伶仃洋—虎門,孫中山、蔣介石、文天祥、湯顯祖、蘇東坡當年走過的水道,這又是一條十分神奇的水道。

《枕水聽濤》說東莞三件寶——“莞鹽”“莞香”“莞草”,虎門是主要產(chǎn)區(qū)。

我住在虎門白沙一戶農(nóng)民家里,廳堂里堆放著虎門特產(chǎn)的水草,幾臺打席機日夜兼程穿梭不停織著草席。草簾,即日本酒吧啡吧門口掛的那種。

這三件寶使地域的經(jīng)濟與文化發(fā)生多么大的變化,而虎門還有很多特別的生活情趣。

有一天,三同戶抓了一窩田鼠,通體透紅,尚未開眼,送了我兩只。說非常干凈,叫我合著燒酒吞下,很滋補的。

20年前的2003年,在陜西電視臺,京滬陜粵四地文化學者做一個“非典與文化”的專題節(jié)目,我講了這段經(jīng)歷,惹得在場的陜西師范大學學生十分驚訝,大聲質(zhì)疑,怪不得廣東是非典的發(fā)源地。我回答說:吃鼠之風,源于中原。廣東很多方面,乃中原舊文化舊風俗的“保留所”而已。著名經(jīng)濟學家陳序經(jīng)在《廣東與中國》(《東方雜志》1939年第36卷第2號)中說:“古代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喜吃狗肉之風,至今還遺留在廣東。戰(zhàn)國載,周人謂鼠末臘者補,那么周人不但吃鼠,而且有臘鼠。”據(jù)考據(jù),序經(jīng)所言“戰(zhàn)國載”,即載于《尹文子》(四部叢刊景明覆宋本);吃臘鼠事,在北宋沈與秋《龜溪集》、元人賈銘《飲食須知》中也有記載(周松芳《食鼠記》,《廣州文藝》2015年第8期)。可見,虎門連每一個特別生活情趣亦有很深的社會淵源。

唐宋以來,中國經(jīng)濟文化走勢,順東向南,出口“終復必振”的大門,就在珠江口。珠江口兩岸有八門: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虎門乃八門之首。

珠江口省港澳大三角,大灣區(qū)前海—橫琴—南沙小三角,咽喉之地幾何中心就在虎門。《枕水聽濤》以歷史之門、南疆之門、物華之門、人杰之門、嬗變之門敘述闡析。它是中國晚清和當代現(xiàn)代化的登陸地。

門,是連接不同空間的關節(jié)點,具有穿行、防御、及過渡的功能,成為視覺聚焦的中心點;也是一種記事載體,一種象征之物,不僅是具有標識性、地理性的功能構(gòu)筑物,還有特定的文化指向和民族民間審美暗示。

《枕水聽濤》寫到虎門地理形勢之雄奇:前有珠江蜿蜒而過,東江南端在此地交匯,南流不過十里便是伶仃洋,西流不足十里便是獅子洋。

新石器時代,先人已在此“劃舟捕魚、踏灘采貝”;三國時期至宋,虎門煮海熬鹽,趨于鼎盛;莞草種植,節(jié)節(jié)火爆;“香市”元、明、清三朝已遠播海內(nèi)外。

清嘉慶,太平設墟,三江貨物匯集,商賈如云。民國時期,太平墟擴大,流通暢達,市場繁榮,太平河口,漁舟貨艇即達四五百艘,工商鋪500家。法蘭西香水、意大利皮鞋、日本時辰鐘、美國“勝家”縫紉機、英國“三支槍”自行車,洋貨浸漫。

千年虎門,僅1600年至1795年約二百年間,荷蘭聯(lián)合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法國公司派遣出航中國,經(jīng)過虎門這座大門的,船只數(shù)量達到每年17702艘。(廖炳惠《吃的后現(xiàn)代》,臺灣二魚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4版)

1993年,開放改革興旺時,全國有四分之一的貨車開往珠三角,連接珠江口東西岸的虎門大橋,應運而生。在南沙我見證霍英東這一構(gòu)想的出臺。

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城鄉(xiāng)綜合發(fā)展指數(shù)測試中,虎門居于全國千個強鎮(zhèn)之首。

《枕水聽濤》非一般意義上的鄉(xiāng)愁之作,抒舊之作。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巨變,突出表現(xiàn)為都市化迅猛發(fā)展。錫銘寫了個變遷和重構(gòu)狀態(tài)的虎門,寫了個都市型未來生活的虎門,溢出文學邊緣。

我在虎門食的經(jīng)歷,從食飽—食好—美食;行的經(jīng)歷,從火船省渡—高速列車—城軌。財富增長,帶來的生活變革—觀念的變遷。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文征·東莞詩集序》中說:“此廣東之所受以文明者也,而東莞輒先得之。”東莞的風氣之先,先賢已有預言,在當代表象和文化根脈,在現(xiàn)實認知和歷史體驗,是否成為打開虎門這把“鬼鎖”的鑰匙之一?

在寮步牙香街博物館,有四個字:馦、馣、馝、馞。解釋者,都面有難色,心存敬畏。

真正能夠穿透歷史的,不是鐵血,而是鐵血背后的柔情,真正的大門禁開;不是響聲震天的敲鑼打鼓,而是潤物細無聲的靈魂抵達。虎門的鐵血,就是北大性博士張競生的名言:“丟那媽,頂硬上!”這就是廣東精神,嶺南精神。東莞人很鐵血、很能打,袁崇煥打遼東戰(zhàn)爭,東莞兵喊著“丟那媽,頂硬上!”蔣光鼐打淞滬戰(zhàn)爭,東莞兵也喊著“丟那媽,頂硬上!”。虎門人民在重大的歷史關頭,在現(xiàn)實嬗變中的艱難險阻面前,同樣是喊著“丟那媽,頂硬上!”這是撥開重重迷霧之槳,這是破開重重惡浪之帆,這是打開重重“鬼鎖”之匙。

這啟鎖之匙,便是虎門的柔情和靈魂抵達——

就是《枕水聽濤》中那林林總總、蔚為大觀的情節(jié)譜系,就是專門性、地方性、歷史性為時空的文化背景和個人記憶有關三大傳說;阿娘繡花鞋傳說,引入番薯的故事,蘇東坡夜探海康市集史事;三件寶:莞鹽、莞香莞草。尺幅之間,舒展自如。

就是《枕水聽濤》那豐厚習俗;過省渡,趁天光墟,吃田螺、“和味龍虱”“臘鴨軟喉”“蓮子糖水”和來往虎門香港的“南進丸”。以及“斬草的”鄉(xiāng)丁壯男、“疍民”的漂流習俗,“咸水歌里”的水上人家,“撐蒿”的傳人,船艇小孩腰間掛著的小葫蘆。一經(jīng)擊發(fā),四圍共鳴。

承接虎門器道香火,續(xù)寫大灣區(qū)精神紐帶的,非“莞香”莫屬。

2006年,我以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身份,在東莞做田野調(diào)查,跑了18個鎮(zhèn),聽了一百多人的故事,在大嶺山雞翅村,碰到一位香農(nóng),種了數(shù)十畝“莞香樹”(沉香樹的一種)。他說祖祖輩輩,以此為生活,別看中斷了一百多年,他堅信東莞大地會重新漫山遍野地種莞香樹。在當時所有會議上,我問與會者,竟無人知道東莞和這種樹有何關系。

2008年,在鉤稽文獻,網(wǎng)羅遺逸,主編《東莞九章》過程中,重讀明代冒辟疆的散文名著《影梅庵憶語》,內(nèi)邊的香緣、品香、焚香、辨香,在作者的雕刻抒寫中細膩精致,水靈鮮活,令人情理互交,心身皆醉,文章結(jié)尾處有“又東莞以女兒香為絕品”“余曾得數(shù)塊于汪友處,姬最珍之”。姬者,秦淮八絕的董小宛是也。葉靈鳳的《香港方志》把香港得名,歸于莞香。《東莞九章》據(jù)此把“莞香”定為東莞歷史文化的精髓之一,此書紙風行,第一版印了五萬冊,造成一個熱門話題,“一個文化元素激活一場經(jīng)濟寂靜的風暴”。

2009年10月10日,寮步“千年香都現(xiàn)代香市”講壇開壇,我和郎咸平、何紹田作了《文化軟實力提升來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對話。

2019年12月,中國(東莞)國際沉香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組委會授我“香博會十年特別貢獻獎”,我很看重這個獎。

香器有形,香道無價。浮生如香,在哪漂泊繚繞,就在哪釋放光華。

15年光陰,彈指而過。在2019年香博會獲悉,現(xiàn)如今,香業(yè)香事,十分火爆。中國沉香種植,以東莞為始,粵桂滇瓊跟進,已種植250萬苗,約五億株。在廣東,“香鋪”探驪得珠,“香人”別具手眼,“香生活”精彩紛呈;東莞“牙香街”,中山“香街”,電白“香街”,香囊香粉香膏香油,美容、祭祀、醫(yī)藥之物,琳瑯滿目;長篇小說《百年莞香》賣得很火,舞蹈《莞香》斬獲大獎,33集電視連續(xù)劇《莞香》收視不凡。香早已非秦淮八絕名妓和慈禧龍床上的“香”,而進入百姓日常生活。

錫銘寫作《枕水聽濤》時,是想要寫出一個從農(nóng)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的虎門。農(nóng)業(yè)文明實質(zhì)上是一種血緣文明,工業(yè)文明實質(zhì)上是一種市場文明。這本著作寫了一個傳承性的虎門,也寫了一個變異性的虎門。

在虎門,幾位浙商對筆者說:虎門粵商“敏于行”,不打嘴炮,一個早茶商議的事,中午就可踐行;信譽度高,大家有利可圖;低調(diào)務實,推出中國富豪榜的胡潤說:“有資格上富豪榜的,東莞還有許多,東莞的富豪都比較務實,低調(diào),不太注意媒體宣傳,只管踏踏實實做事。”

在東莞,筆者跟幾家私人博物館館主交談,他們都是把賺到的錢,變成文物收藏,并作為遺產(chǎn)傳之子孫。子孫文化素質(zhì)高低,經(jīng)歷水平大小,辦事能力強弱,決定他們未來財運的貧富。這一新倫理觀念,在香港《大公報》刊出后,引起強烈反響。

《枕水聽濤》透視千年虎門從“疍家女”“自梳女”“撐蒿工”向現(xiàn)代服裝業(yè)制造工的過渡;從傳統(tǒng)香農(nóng)香商向當代“香道”“香生活”的轉(zhuǎn)型;從農(nóng)耕時代向現(xiàn)代城市化的重構(gòu),“衣食住用行”,由“省渡”向高鐵,由溫飽向美食,由“香裝飾”向“香生活”變遷、重構(gòu)。全國千鎮(zhèn)之首的虎門,是這一生活革命和現(xiàn)代日常生活理念的經(jīng)典個案。

暮齒之年,春秋數(shù)易,驀然回首,恍若隔世,追憶無盡,此情依舊。


散文林中的一支響箭

章以武(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廣州市作家協(xié)會原主席,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得主)

春天里,日照朗朗,讀罷錫銘的長篇散文《枕水聽濤》,心潮起伏,十分感動!

那是散文林中的一支響箭!

作者以深邃的思想,生花妙筆,書寫了他的故鄉(xiāng)——千年古鎮(zhèn)虎門。

那里不僅是水聲水氣水韻水情,不僅是鄉(xiāng)愁綿綿,蕉林牧歌,漁火閃爍,吊腳樓婀娜,咸水歌婉轉(zhuǎn),擺渡人豪邁,我們更佩服作者大氣磅礴,縱深壯闊地書寫了歷史煙云滾滾與改革開放春潮排空史詩式的故事。

虎門,中國近代史的縮影,農(nóng)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嬗變活的標本。要寫得深刻感人,不能只寫閑情逸趣,杯底風波,而是要緊抓大文的發(fā)力點。

發(fā)力點在哪?在《浪拍虎門千帆疾》,在《夜探伶仃洋》,在《龍的嬗變》……這是與逝去歲月深沉的對話,這是對歷史的清醒卓見,這給后來人以思索與啟迪。

虎門,東莞的虎門,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為鄰,地處穗、港、澳幾何中心。它是最早沐浴現(xiàn)代風之地,最早引進外資掀起建設大潮之地,最早思想解放的火花飛濺之地。虎門的人們腳有海水,胸有豪情,描繪華彩壯麗的山河。

虎門的動人故事似星星。錫銘獨具慧眼,善于捕捉發(fā)現(xiàn)它們,經(jīng)淬煉,將一個個有趣故事,個性人物,動人細節(jié),生猛言語,活躍思辨,拼搏場景,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煙火味嗆人,好不親切!

錫銘對我說:不因年齡而停止寫作,停止寫作會快老!

斯言有理!

何等自信!

你這長篇散文挖掘如此深妙,文壇罕見;這本大作的光華,拓寬了嶺南散文創(chuàng)作的新邊疆。

由衷為你喝彩!


虎門散文第一書

左多夫(《羊城晚報·花地》原主編)

盧錫銘在《枕水聽濤》前言說:虎門是歷史之門、南疆之門、物華之門、人杰之門、英雄之門、嬗變之門。他這樣概括,也這樣寫,講述的是虎門古今的地域、血脈、文化、生存,釋放出的是種種個人的感悟和思考,令人猶如身臨其境地融入歷史現(xiàn)場和現(xiàn)實生活氛圍。這里有新石器時代末至商時代沙角遺址,有三國時期、南北宋間的商埠,見證過文天祥、林則徐、關天培的浩蕩正氣。改革浪潮洶涌澎湃,這里又率先辦起全國第一間“來料加工廠”。電子、服裝、電力三大行業(yè)撐起中國第一強鎮(zhèn)的天空。

盧錫銘的散文寫作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風格,其作品的厚重感和對時代主潮的表述,源自非常接近腳下的這片土地。他寫獨特的鄉(xiāng)土風情,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傳奇的民間故事,別致的海上捕撈場景,寫煙雨蜃樓,流動騎樓,傍河小巷,咸水歌,木屐聲,還寫橫水撐渡人,纏腳秀才娘,自梳草織女,孤墩守夜人。這就足見作者視野開闊,運筆縱橫的鮮明特點,他確實把虎門的精華所在統(tǒng)攝于筆下,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此地此水風情萬種和時代的脈動。

盧錫銘祖祖輩輩定居于虎門,本人亦生于斯長于斯。親歷,帶動著強烈的情感,讓埋藏的心緒力透紙背,大氣磅礴。

全書由41篇散文組成,篇篇寫虎門,寫得全面,寫得精妙,一個個活脫脫的故事,細細品來“可見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可見農(nóng)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嬗變活的標本”。仿佛一波一波珠江水從心中流過,一聲一聲南海濤在耳邊鳴響。

盧錫銘《枕水聽濤》:虎門散文第一書。


鮮活著的民間記憶

伊始(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廣東文學院原院長)

盧錫銘筆下的虎門異彩紛呈,令人神搖意奪,倍生感慨。

作家大塊噫氣,奔雷走筆,將一座古鎮(zhèn)的千年變局,演繹成一出威武壯闊的歷史劇,這,實在是一大快事。在我看來,書中更堪玩味的是一些有關民間人物的文字。

《橫水撐渡人》的阿駝,《孤墩守夜人》的端伯,《三弦彈出盲佬歌》的明叔,《古屋飄溢翰墨香》的十公,《安伯墓前三支煙》的安伯,《帶走一盞漁火》的虎叔,還有纏腳梅娘、自梳女阿蓮、鄉(xiāng)干部老陳等一干人等,在古鎮(zhèn)無比厚重的歷史面前,他們實在是卑微得如同草芥一般,在外人眼里,充其量也就是些何足道的里巷鄙夫、鄉(xiāng)村拙婦。然而,作家卻如數(shù)家珍般地將他們一一收進書中,或施以濃墨重彩,或簡約勾勒幾筆,筆觸所及,不但傳神,而且飽含溫藉,也并非一味溫暖柔軟,熨帖人心,其間還夾雜著些許冷硬、粗糲、銳利的文字,或許還連帶一道刺目的血痕。

正所謂,市井長巷,聚攏的是人間煙火,展開的是世態(tài)炎涼。

為小人物立傳其實是一件相當偉大的事情。很欣賞林徽因的一段話:“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多么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一個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屬于自己的狹小世界里,守著簡單的安穩(wěn)與幸福,不驚不擾地過一生。有些人在紛擾的世俗中,以華麗的姿態(tài)盡情地演繹一場場悲喜人生。”

華麗也罷,渺小也罷,或許“這一個”的存在,對“另一個”就如夜幕中的漁火。正如作家自道,盡管三十多年再未謀面,但虎叔于他,就如那盞一再闖進夢中的漁火,“它像一顆晶瑩剔透的心,教我善良地對人;它像一盞明燈,讓我分清黑白是非;它像一支火炬,教我自強”。

寫到這里,不由想起我的孩童時代,大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濱海小城已晉級為省會之城,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依然是那些傳奇般存在的草根名流:“紅坎坡捉蛇五”“做起蒙家泰”“狗肉爹長哥溜”“前線球場瘦仔5號”“東門走神玉英”……歷任市長書記,各路頭家,反而再也無人提起。

漁火不滅,濤聲依舊。鮮活著的,永遠是寶貴的民間記憶。


史與詩的調(diào)性

郭小東(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二級教授)

盧錫銘的《枕水聽濤》與其說是散文集,不如說是一個地方的人物風習史,是沙田水秀的抒情史,是鄉(xiāng)土文明的符號和切口,更是大灣區(qū)行吟的詩篇。

舊時的鄉(xiāng)土,連同已經(jīng)逝去的人生,它們以生命的方式,結(jié)構(gòu)而成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包括對沉融其中的現(xiàn)實、浪漫,以及窮極的想象,都嚴密地,完整地,但是以蟄伏的形態(tài),靜止地存活在殘缺的歲月與零碎的時間中。這些殘缺與零碎,像不同的色塊,如此鮮明地呈現(xiàn)在盧錫銘的畫布中,虎門虎虎,珠水汩汩,沙田風起,枕水聽濤。是散文,是小說,是紀實,是評論……是什么不重要,只要讀出中國故事,中國抒情,中國鄉(xiāng)村素樸的浪漫就夠了。

是《枕水聽濤》,盧錫銘在生命的抒情中走筆沙田,在稿紙上書寫大地的耕耘。盧錫銘以最樸素的字眼,最豐富的行狀,最純真的浪漫,最憂傷的抒情,寫一個30歲的男人,三個兒女的父親,在1978年那個歷史的非凡時刻,搭省渡,去省城上大學。那一幕:父親母親,妻兒小女,鄉(xiāng)親父老,渡口送別。這是這本書一個最為動人,也最為深刻的文化切口。說是文化切口,是這一幕不但是個體的,更象征了一個國家經(jīng)歷非常歲月之后的蘇醒與更新。它為全書的敘述,設定了一個深刻的歷史前提:一代人青春的犧牲,迎來的是國家全新的建設。他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使命,是從個體出發(fā),而過程和結(jié)果更是國家的。

這個男人與父親,他背后的家國,他身邊的鄉(xiāng)土,他內(nèi)心深處的憂喜,他曾經(jīng)的抱負,與歲月中蹉跎的惆悵,連同踽踽獨行時的孤寂與傷痛……都在這一刻,以生命的樁杵,死死地深駐進他腳下的土地,成為他文學的原點和原鄉(xiāng)的情懷。他此生的一切奮斗砥礪,終將是對此的回眸與反哺。這個情節(jié)與場面的思想蘊含,決定了這本書言史與詠詩的調(diào)性。

《枕水聽濤》中的每一個字,都在努力張揚著這種急逼趨回的情勢。這種情勢,和作者企圖以優(yōu)雅的敘述,緩慢的節(jié)奏,去求諸美文效果,在語法上形成的沖突,使這部書中的文章,發(fā)出不同凡響的聲音。也恰恰是這種沖突,令全書有一種激越而又沉穩(wěn)的文章大氣。作者書寫的每一件俗事,每一個凡人,每一段慵懶的狀態(tài),都因此而互相貫通,向著一個大大的出口,通向歷史的深巷,或是門外闊大的世界。

我不想對這本書做一個庸常的文體定義,所謂大文化散文,所謂詩性散文,所謂各種花樣各種命名的散文,諸如此類的概括與評判,都與我個人的閱讀感覺無關。《枕水聽濤》,它使我讀出了我與我的同齡人的童年、少年和中年的時間,那些窘迫的或者歡欣的時間,油然而生一些感同身受的艱辛或歡娛。許多平常人,在書頁中走進走出,卻走出非常的人生,有想象的人生。他們和讀者一起完成了閱讀,完成了生命的旅程。這種文學文本的質(zhì)地,生長著對歷史的抒情,對鄉(xiāng)土的禮贊,對人生素樸的浪漫,對千百人日常生存的白描,對故鄉(xiāng)、對親人、對友朋的眷顧,對鄉(xiāng)土的愁緒,對自己的珍重。盧錫銘的藝術才情,就在這種質(zhì)樸但不失雋永的描述中,從“我”出發(fā),以熱烈情愫,包裹人和世界。

沉溺于《枕水聽濤》,是多年來我對散文的矯情與虛假,極度厭倦之后的一次留駐。我看見一個踽踽獨行的男人的背影,在沙田水秀的蔭蔽中,在桑基蕉雨、花尾渡和阿駝三寶中,沉郁而又興奮地講述。說著一些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一些為之共鳴的情緒,一些沉埋歲月多時的風物……

一個家族,一個村莊,以至于村莊以外,一個廣袤的世界,它們終將以沉寂的,紙面上的行為,成為許多人的個人記憶,同時或清晰、或模糊著歷史的面貌。但是,這一切的逝去與失落所構(gòu)成的文明,在文學的想像與象征上,卻有望被真實,而不是事實地活躍起來,存在下去,并以抒情的方式,講述與呈現(xiàn)。盧錫銘的散文集《枕水聽濤》,非常出色地實現(xiàn)這種真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免费观看 | 99视频都是精品热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 |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免费 |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 |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三级 | 亚洲精品天堂 |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成人毛片免费看 | 欧美精品一级 | 在线看片成人免费视频 | 片片在线观看 | 色九| 青青操免费在线观看 | 99黄色片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三级大片在线观看 | 青青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 人人射人人爱 | 国产 欧美 日本 | 久久久久一级片 | 经典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 |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午夜观看 | 激情综合婷婷 | 日本高清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a级黄色大片 | 大尺度一级毛片波多野结衣 |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 久草免费资源视频 | 国产男女自拍视频 |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天堂网日本 | 久久澡人人澡狠狠澡 | 色婷婷国产 | 大毛片| 亚洲 欧美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99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