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張陵 | 同樂街上的中國故事
更新時間:2023-02-15 作者:張陵來源:《 中華讀書報 》
吳君是寫故事的行家里手,準確地說,是寫新時代深圳故事的行家里手。不久前,我們讀到她的長篇小說《萬?!?。如今,我們又讀到她的長篇新作《同樂街》。兩部作品都反映新時代深圳現實生活,講述的都是“民生”的故事,讀者可以作為姐妹篇來讀。《萬?!分匦姆旁诒容^深圳與香港的差異。同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但“民生”發展走向卻完全不同?!锻瑯方帧穭t把反映的重心放在展現深圳自身的歷史與現實,寫出由小漁村融入城市后的人心之變,由此折射出“民生”問題的深刻矛盾與碰撞,表現出深圳人民創造自己美好新生活偉大創造和時代風貌,視角精準,思想內涵非常濃厚。
簡單梳理作品的故事線索,就知道《同樂街》要寫好有多難。90后的“深二代”鐘欣欣下到同樂社區鍛煉,主要工作或者說唯一的任務就是勸導同樂街的陳有光一家不要坐等救助,應該自食其力。而陳有光則是同樂街上破罐破摔人人討厭的釘子戶。不光好吃懶做,還到處惹是生非,被同村人鄙視地稱為“黏蟲”。毫無社區工作經驗的鐘欣欣無從下嘴,只得求助于陳德福,這個當年“同樂合作公司”的一把手,現在卻是受到處理的邊緣人。這幾個人形成的故事基本關系,馬上能讓人意識到,這個故事具有鮮明的現實矛盾性和沖突感,作家需要經受寫作思想藝術突破的考驗。
這種寫作難度是作家吳君自覺主動選擇的。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繁華的城市,寫財富神話,寫時尚傳說,寫創業者、成功人士、社會精英的故事通常比較流行,也比較容易。而寫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更深層次地揭示“民生”問題,在現實的矛盾沖突中展現生活變化進步發展就非常難寫。吳君恰恰就是一個不滿足現狀,不斷自覺挑戰寫作難度的作家。寫好“民生”永遠是作家沖擊新的思想高地的最大的自我挑戰。
《同樂街》里的鐘欣欣在相當長時間里,工作無法進展。陳有光不是拒絕他,就是戲弄她,躲避她,永遠是一幅無賴嘴臉等待合作公司的救濟。在陳德福的指點下,鐘欣欣才了解到,早在深圳經濟發展的早期,也就是所謂“三來一補”的年代,陳有光家是發達過的。父親陳水是村主任,而他自己則一度成了來料加工廠的廠長。深圳的原住民占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特別突出,陳有光因此順風順水,頗受外來打工妹的青睞,是她們最理想的結婚對象。陳有光也突破村子“不娶外人,不嫁外人”的傳統習俗,勇敢迎娶了漂亮的“北妹”歐影。隨著“三來一補”的年代結束,知識經濟的年代快速到來,深圳正在向著建設國際大都市方向不斷提速。失去了來料加工經濟支撐的陳有光,不僅當不了廠長,也因沒有文化,無法掌握先進技術而每天借酒消愁。此時父親陳水因為讓外來媳婦有了村里的分工而落選,淪為賭徒,欠下巨額賭債,“合作公司”不得不停止陳家的分紅。一系列變故導致了陳有光性格發生了變化,整天沉浸在過去的好時光里,做著昨日的美夢,醉時把歐影打得渾身是傷,醒來怨天尤人。兒子陳小橋因父親的行為影響了學習,甚至一度患有輕度抑郁癥,不得不休學。陳有光的人生失敗,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高利貸投機者不斷向陳有光灌輸空手套白狼的財富觀,誘發陳有光一夜暴富夢想。殊不知,他和他的家庭,正在走入人家設計好的罪惡圈套之中。
陳有光以及他的家庭際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的矛盾沖突和嚴峻現實。超常規高速發展,彎道超車式的發展,以及高科技經濟快速替代勞動密集型經濟的發展,似乎必然性改變人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的挑戰,產生一種社會沖擊力,引發出社會的矛盾沖突風險。速度越快,沖擊力越大,風險也越大。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率先經受著時代的風雨,承受著現實的風險。多數人可以適應時代的變化,跟上時代的要求,但仍有人會由于種種歷史的現實的原因被落下。陳有光一家,便是這樣的家庭。而以鐘欣欣、郭正安為代表的公職人員,不斷助力陳有光們踩上發展的節奏,跟上時代腳步,和全體人民一起共享深圳改革開放成果,共享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新組織起來,走“共同富?!敝?。
很顯然,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個作家能從這個生活視角去發現社會矛盾沖突,還沒有那一部小說能從這個思想層面去反映現實,描寫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里的一群不起眼的社會工作者每天忙忙碌碌的事無巨細看不到頭的工作,找到這些小工作與大社會,大時代的關系。熟知深圳生活,熟知基層工作的吳君發現了,找到了,寫出來了。作家筆觸能夠伸到這個生活的角落,作品主題超越一般同類題材小說。
小說中的兩個重要人物鐘欣欣和陳德福最有研究價值。
陳德福曾利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在蔡老板支持下,靠經營海產品,打撈到第一桶金,積累了大量財富,成了無近聞名的“魚王”。他本想跟著老板去香港發展,但蔡老板建議他回村帶著鄉親們發家致富。原來,陳德福的爺爺是地下黨,曾幫助過蔡老板的爺爺度過許多難關。蔡老板深刻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真正解決中國人民的貧困問題,所以他希望陳德福致富不忘祖輩的初心,回村當給老百姓謀幸福的帶頭人。陳德福入黨后,接替陳水當上村主任并擔任“同樂合作公司”的老總時,城市化進程如火如荼。陳德福憑著他的聰明意識到,同樂村的村民可能會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受到損失。于是,為了讓村民得到更多的補償,陳德福計劃了搶建,他因此受到了黨紀政紀的處理。他曾經覺得委曲,自己為老百姓做事,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當然,他仍然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重新入黨的機會。直到他得重病進了重癥看護室,人們才發現,這個曾經的“魚王”,把自己的多數財產都用在了同樂街的慈善事業上。這個具有共產黨人品質品格的人物形象,在以往的文學作品里不曾見過,很有新意,讀來令人感動感慨。
30歲的鐘欣欣到了同樂街之后,她先是迫于無奈想盡辦法接近陳有光一家,后來主動幫陳有光安排職業培訓,為陳小橋開家長會,照顧陳有光父母,支持歐影反抗家暴,協助公安部門防范犯罪分子對這個危機四伏家庭的圖謀。過程中,她受盡了委曲。直到陳有光終于重拾信心,建立起勞動致富的道德理念,獲得了重新就業的資格,回到了同樂街的集體中,鐘欣欣才深深地認識到,她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更是她一生的寶貴財富,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改造,境界得到升華?!锻瑯方帧纷畲蟮牧咙c在于,年輕的共產黨人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有歷史使命感,有現實擔當精神,是能夠承擔起民族國家社會重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