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nèi)容
《燕食記》:從嶺南的美食文化,品粵港百年的時代變遷
更新時間:2023-02-01 來源:廣東新聞聯(lián)播
李驍,今天怎么不在你的書房
跑出來吃東西來了?
李驍:因為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就跟吃有關(guān)。《燕食記》作者葛亮。如果您對美食感興趣,尤其對嶺南美食感興趣,那這本書推薦給您。這本書沿著嶺南的美食文化一路寫下來,500多頁的大部頭,42萬字。開篇以嶺南老字號“同欽樓”的命運起筆,圍繞著同欽樓的眾多人物也隨之登場,順著他們的命運,同欽樓的命運,串聯(lián)起粵港百年的時代變遷。
那這本書里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部分?
李驍:蓮蓉月餅?蝦餃?哈哈哈!
你看這個吃貨讀美食主題的書,最后想的全是吃。但其實也不全是啦。我為什么對這個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們平時吃到它們都已經(jīng)是成品了。我們更多的關(guān)注點是放在好不好吃,好不好看,貴不貴上。但是這本書里就講了一段,徒弟拜師以后教他怎么做這些,你就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門道兒。像師傅就說,這個做蓮蓉月餅最重要的是這個蓮蓉餡料,蓮蓉要慢慢熬。做蝦餃必須要十二個褶,幾顆肉丁,幾粒筍丁,一點兒不能少。就是你知道了這小物件里有大規(guī)矩,看到了味蕾上雕花的功夫,讀出的是美食在味覺上跳動的美。
然后書里主要人物的命運都跟美食繞不開,有的人的命運注腳像是熬好的上等蓮蓉,絲滑綿密;有的又像是熬了一鍋沒有去芯的蓮子,品嘗到的是際遇里帶來的陣痛。讀完你感受到的是憂傷的美。
那讀完整本書
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說起這事有意思了。我今年過年不是沒回老家嘛,那我就想著給河北的親人們郵寄一點有廣府特色的“年貨”。
后來我就問廣東本地的同事們寄什么。他們就說你買哪一家哪一家的點心,好吃!你買哪一家哪一家的年貨禮盒。這些都是老字號,放心吧!寄回去我也重點強調(diào)說這是“老字號”。所以你看今天我們還在鐘情“老字號”,我們看中的是老字號的什么?讀完這本書我就理解更深一層。
書里面介紹了非常多的嶺南美食的做法,尤其是在“同欽樓”師傅在口傳心授時,你看到了他們對于傳統(tǒng)手藝的那份極致追求,看了對極致的傳承,這背后不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工匠精神”嘛。我們既對這種精神傾心,也對在這種精神下的出品放心,過年回家把這樣的廣府特色的“老字號”產(chǎn)品帶給家人也多了一份暖心。就像我們面前的“一盅兩件”,幾百年傳承下來的風俗民情背后,是生活的習慣,是味蕾的記憶,更是文化脈絡(luò)下的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