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春節好,唯有閱讀不可辜負
——2022年度嚴選圖書推展
更新時間:2023-01-29 作者:張中江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閱讀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太陽底下,并無新事。即便窗外春去冬又來,整個世界被疫情折騰了一輪又一輪。實際距離上次這么總結,已是一年了。很欣慰您仍舊和我們在一起,很榮幸與您初次相識。因為書。
過去一年,我們總共推出了12份月度書單(另有四份季度影響力書單),遴選了770種我們認為的好書,每次又嚴選10本,捧在您面前。我們當然無法保證所有的好書都盡在其中,事實上這也做不到。更何況,“什么是好書”本來標準就難統一。不同的立場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水平,還有很多偶然的因素,都會影響一份書單的面目。我們只是希望,在除夕之前捧出的這道菜,還算合您口味。
我們延續了月度書單采取的分類,依然是主題出版、文學、人文社科、生活·科普、財經、童書和藝術·教育,這次總共推薦90種書。原創依然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引進版的好書我們也有合適的推薦方案。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們將采取圖文、視頻等各種手段,盡可能多地報道好書和好的作者。過去一年,我們的嚴選書單除了在報紙、公眾號和視頻號、微博等商報媒體矩陣露出,還有了多家線上聯合發布平臺以及包括王府井新華書店、涵芬樓書店和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等在內的多家線下合作方,通過專柜集中呈現。未來也歡迎您通過任何一種方式參與“嚴選”。我們誠摯地邀您同行,與書為友。
主題書勢頭不減 愈發百花齊放
上一年,我們從三月書單開始,將“主題出版”列在所有類別最前面。將近一年的時間下來,能明顯感受到這類圖書的品種和品質都很繁榮,其中不乏很多名家潛心撰寫之作。關于領導人重要講話和論述的數部著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紅色氣質》收錄了大量珍貴照片,以可看可感的方式,展示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黃金團》的作者樊希安,選擇了一個大眾了解較少的角度,塑造了黃金部隊的英雄形象。從陸續公布的銷售數據也可以看出,主題出版的精品力作已成為各家出版機構必須布局的重要構成部分,圖書的形式和可讀性也有了很多創新和變化。
文壇老將穩健 中堅力量持續生長
2022年和2023年,是恰逢魯獎、茅獎接續頒出的年份。各大文學類出版社爭相推出名家新人力作。在這一檔期,曾經以先鋒文學聞名的作家孫甘露,終于推出了準備多年的《千里江山圖》,一面世就好評如潮。林白的《北流》也是沉潛8年之久的作品,其中的文字試驗和方言寫作以及結構、女性成長和知識分子思考等等,都令這部小說極具辨識度。同樣是名家潛心多年的作品,王躍文在《家山》中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鄉村史詩。作品的方言寫作極為華彩,其中的信函、公文等別具匠心。作家本人在接受商報專訪時坦言,“寫好鄉村就是寫好中國人,就是寫好了中國”。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在如此宏偉的大背景下,作家們紛紛自覺挖掘鄉土中國的文化資源。70后代表作家喬葉的《寶水》,被認為是同代人的“突圍力作”。新時代的鄉村正在發生巨變,作家們的筆觸也體現了知識分子的關注和責任。同為70后的魯敏選擇了另外一條不輕松的路徑,書寫中國人近幾十年的奮斗史、財富史以及由此帶來的觀念轉變和心靈嬗變。過往在作品中與古典文化相接甚多的葛亮,則將目光看向中國的傳統美食文化。新作《燕食記》以飲食的傳承、流變、革新勾連起近代百年嶺南歷史。當下中國在國力不斷強盛的同時,作家們的視野也早就面向世界。艾偉的《鏡中》穿梭于中國、緬甸、美國和日本四個國度,巧妙地編織起一張愛恨交疊而疑竇重重的迷網。小說的結構和敘事都體現出作者精巧的審美和構思。沉寂多年的作家王朔,也在2022年推出了《起初·紀年》。這本厚厚的關于漢武帝的書還只是其新作的一部。王朔轉而回望歷史,本身就成為話題,引發眾多關注。這一年的原創文學佳作實在是太多,哪怕選上二三十種也難以窮盡,作家們蓬勃旺盛的創作力,助推中國文學從高原到高峰。
傳統文化持續升溫
近年來包括考古在內的傳統文化類圖書持續涌現佳作,《尋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記》通過專業學者的記錄,實證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匠心致遠 影響全球文明的中華工匠技術》則挑選技術史上有代表性的工具,講述他們在全球范圍的傳播歷史,從而說明了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陶庵回想錄》作為去年頗受關注的一本書,敘述了陶亢德與眾多名作家的結識、交往,文學刊物的創辦、經營情況,以及個人的經歷,對研究當年的文學現場和社會風貌,有很強的史料價值。《王賡武回憶錄》則回顧了傳主的成長,以及在各國治學生活的經歷。入選生活類的《中國的蔬菜:名稱考釋與文化百科》,以“釋名”為切入點,詳解270余種蔬菜。生活的點滴之處,皆可溯源.源于何處,何時進入中國都進行了詳細考釋。《粵菜北漸記》作者廣搜史料,筆下不止寫了飲食,實際不乏文人軼事,可謂是一部飲食文化生活史。《一只早飛千年的鳥:中國古代氣象觀測與測量科技》講述了中國古代先進的觀測氣象的裝置和科技。藝術類里的《中國繪畫:遠古至唐》《據幾曾看》對傳統繪畫有更深入的介紹。
挑戰與機遇并存,未來如何預測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經濟產業格局相應帶來變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可避免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如何在當下的全球經濟鏈條中找準適合未來發展的位置,尤為重要。《全球產業鏈重塑——中國的選擇》一書,就給出了在全球產業鏈重塑過程中,一系列具有現實意義的政策實踐探討。《中國出口之謎:解碼“全球價值鏈”》也從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扮演的角色出發,揭示了中國出口奇跡形成中的那些關鍵因素,同時揭示了未來的成長。《凝視未來》旨在幫助創業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管理的博弈》則指出,“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練基本功”。這些基本功是有效管理的基石,它們就是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人員配備。
童心接古今 浸染傳統之美
在童書方面,《飛揚的心》是跨界作者的組合,冬奧會冠軍和繪本名作者聯袂為孩子奉獻的勵志禮物。《我們的祖先:中華姓氏的故事》從孩子小時候就給他們介紹身邊的傳統文化。《水墨漢字繪本》同樣具有濃濃的傳統味道,從源頭講解漢字的世界。《秘境回聲》是國家公園題材兒童小說,講述了一個個精彩的生態故事,與當下注重生態保護的大環境亦有呼應。《我的家鄉十八洞》展示了脫貧攻堅勝利后家園的巨大變化與勃勃生機。同樣是當下重大關切的主題。《樺皮船》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樺皮船技藝傳承人的真實生活經歷為原型,表現自然與社會、人類與文明、生命與愛等文學的永恒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