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公安文學新跨越——“廣東公安文學作品研討點評會”在線上成功舉辦
更新時間:2023-01-04 來源:廣東公安作協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講好廣東警察故事,提升公安文學作品的影響力和創作水平,在第三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即將來臨之際,廣東公安作協聯合廣東省作協于2022年12月31日上午在線上召開“廣東公安文學作品研討點評會”。本次點評會分別邀請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鐘曉毅,廣州市作協副主席、一級作家張梅,評論家、教授何龍等著名作家評論家。廣東省作協二級巡視員、社聯部主任謝石南以及廣東公安作協會員近300人在線上與會。
本次點評會共包括四場,點評內容包括袁瑰秋的長篇人物傳記《這方水土這個人——人民警察黎宗權》《永遠的莞香——追記全國公安一級英雄模范黎偉標》、朱東鍔散文集《與警服相伴的歲月》、鄧醒群詩集《在場者》《守護者》、李曉達散文集《甲子甲子》、陳悅蔚長篇小說《字證其罪》等。
鐘曉毅充分肯定了袁瑰秋的長篇人物傳記《這方水土這個人——人民警察黎宗權》《永遠的莞香——追記全國公安一級英雄模范黎偉標》中展現出來的時代感和在場感,她認為,這兩本書融入了作者的思考,體現出女性作家的敏銳、細膩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建議作品在文字的節制、精煉上再下功夫。
張梅點評朱東鍔和鄧醒群的作品,她認為,朱東鍔散文集《與警服相伴的歲月》具有濃厚的公安生活原型、濃郁的公安生活底色,因為作者對生長與工作的土地充滿感情,迸發出創作靈感。鄧醒群的詩集《在場者》《守護者》語言樸實,但很有詩意,以獨特的方式構建自己文學空間。
何龍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認為李曉達的散文集《甲子甲子》是童年的記憶、青年的視覺,精神飽滿,體現出“少年情懷總是詩”的特點。如果在題材的選擇上跳出甲子鎮,或許能得到更多讀者的共鳴。陳悅蔚的長篇小說《字證其罪》是一部奇特的推理小說,語言、題材、人物的獨特性非常強,體現出作者的職業特點。
本次點評會內容豐富,點評有力,各位作家評論家傾心以授,短短時間有褒有貶,真讀、真評、真懂、真感情,令人感動,備受鼓舞,廣東公安作家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收獲很大。
廣東公安作協成立于1997年,是全國全省最早成立的行業作協,本次作品點評會是25年來的首次。它伴隨著新年的來臨,昭示著新時代公安文學春光明媚的開始。廣東公安作協將以此點評會為契機,帶領廣大公安文學愛好者繼續弘揚好公安文化,發揚好警察精神,創作出一批扎根土地、扎根社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學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