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文學通史》初稿討論會召開
更新時間:2022-11-02 來源:廣東作家網
10月31日下午,省作協在廣東文學藝術中心23樓會議室召開《廣東文學通史》初稿討論會。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學術顧問、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春聲,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斯奮,執行主編、各分卷主編彭玉平、林崗、陳劍暉、紀德君、陳希、賀仲明,以及徐燕琳、閔定慶、吳曉佳、翁筱曼、耿淑艷、劉衛國、李嬋娟、史洪權、龍其林、黃雪敏、劉茉琳、杜昆、馮傾城、程露、徐新韻、周丹杰等撰寫專家和省作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逾30人參加會議。省作協主席,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總主編蔣述卓,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陳昆出席會議。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黃天驥提交了書面發言。會議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總主編張培忠主持。
期間,與會人員就已完成的《廣東文學通史》初稿進行討論,重點圍繞是否落實各卷提綱、是否堅持正確史觀、是否做到守正創新以及各卷內容等方面提出修改、統稿意見和建議。
陳春聲認為,《廣東文學通史》總體編撰工作進度喜人、督查有力,初稿史料豐富、內容扎實,開辟了很多課題研究的新領域,是一部值得期待的有思想、有質量、有情懷的文學通史。同時他提出幾點建議和希望,一是榨干文字,二是厘清脈絡,三是去重提煉,四是強化緒論,凸顯廣東文學通史的學術性、歷史性、地域性。
蔣述卓認為,要做好初稿的修改工作,一要做到內容均衡,防止比例失調;二要統一體例,風格一致;三要審核把關,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最后討論。
張培忠作會議總結指出,在黨的二十大剛剛勝利閉幕之際,本次會議的召開正當其時、意義重大,這既是《廣東文學通史》初稿討論會,更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會和宣講會。《廣東文學通史》從謀劃籌備、正式啟動到初稿完成,歷時兩年零四個月,編撰團隊以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克服重重困難,經過日夜奮戰,目前已基本完成5卷近200萬字的初稿撰寫工作,成效非常顯著。《廣東文學通史》要在2022年12月底形成定稿,2023年4月底前出版,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接下來要進一步把握原則、把握共識、把握特色,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來統籌和把握整個《廣東文學通史》的撰寫、修改、統稿和定稿工作。一要全速推進尚未完成初稿的撰寫;二要邊修改邊統稿,分卷主編要著手第一輪統稿;三要進行第二輪統稿,執行主編要進行第二輪統稿;四要召開編委會征求意見;五要根據編委會的意見對全書做最后統稿。他要求,統稿要處理好幾個關系:點和面的關系、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普遍性和獨特性的關系、查漏補缺與規范體例的關系、提高質量和把握進度的關系,按時保質完成編撰工作任務,為明年5月省作協成立70周年獻禮。
(文:楊璐臨 圖:蔡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