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蔡崇達新書《命運》大灣區首發!長篇小說續寫《皮囊》中的至親生命歷程
更新時間:2022-09-26 作者:孫 磊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9月25日,蔡崇達長篇小說《命運》大灣區首發式暨分享會在廣州珠江公園灣區書屋舉辦。
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申霞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郭冰茹,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伍方斐等專家與蔡崇達展開對談。
前一天,蔡崇達還在廣州購書中心與“讀懂中國”文學院秘書長、詩人歐亞展開了對談。
新作《命運》由果麥文化出品,浙江文藝出版社、廣州出版社聯合出版,以九十九歲的阿太一生的故事為主線,串聯起福建閩南沿海小鎮幾代人的人生故事、命運選擇與時代浮沉。
這位“90后”女性,是蔡崇達母親的外婆,《皮囊》里的那句“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正是出自阿太之口。
命運就像家鄉的一條條河流
廣州購書中心活動現場,蔡崇達表示,這部作品起心動念于三年前,也是對當時自己生命中遇到的諸多命題——故鄉與遠方、理想與現實等等的回答。
“家鄉蘊藏著許多寶貴的生命秩序、精神秩序,它會帶給我們堅定的力量?!彼衙\比作家鄉的一條條河流,只有站在終點才能看清它的流向與秩序。往回看得越遠,對未來才能看得越透徹。
歐亞評價道,這是蔡崇達對“向死而生”的另一種詮釋?!叭绻以谇啻簳r代讀了這本書,也許我的很多選擇和努力會更釋然和勇敢?!彼锌?。?
“我們終將生下自己的命運,我們終將是自己命運的父親和母親。”書中這句話引起了許多讀者的注意。
蔡崇達認為,永遠不要低估一個老人的力量——他們已經走過了認識命運,繼而與命運相處、和解,最終“生下命運”的過程。如阿太一般年過耄耋的老人,他們已經“趟”過了自己的命運,也同樣可以陪伴后代“趟”過他們的命運。
《命運》訴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繼處女作《皮囊》之后,時隔八年,長篇小說《命運》才與讀者們見面。蔡崇達直言,創作《命運》的過程確實并不容易。
16萬字篇幅的《命運》中,開篇約占七千字,蔡崇達卻寫了足足27個版本,各個版本都寫了近萬字。談及如此艱難的起筆,蔡崇達坦言,推動這條命運的厚重河流淌起來并非易事?!啊睹\》不是我來講故事給你聽,而是訴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span>
他把小說創作比作構筑大樓,與傳統小說不同的是,構筑《命運》這座大樓的鋼筋水泥不是矛盾沖突,而是情感結點和人心命題,串聯起具有人類共性的幾十個人生命題。
它讓讀者在閱讀時既感到審美快感,又很親切?!伴L篇小說不需要用故事去娛樂讀者,而是要呼喚出人心最深處無法表達的真誠。”
蔡崇達出生于福建泉州,但對于廣州他并不陌生??梢哉f,他是從廣州起步的作家。大學畢業后,蔡崇達的第一份工作便就職于廣州的媒體。
此后,他獲得的第一個獎項、第一次主編經歷等等也都發生在這個城市。“廣州給了我生命中很多個第一次,它是我的第二故鄉?!?/span>
除了媒體工作,作家蔡崇達也在廣州完成了內心寫作文化的搭建。
在他眼里,廣州務實、忠于本源,20年前,這座城市對年輕人生命力的珍惜,給了他一次次機會;20年后,這座城市對世間萬物的珍惜,仍然使他心馳神往?!拔蚁矚g廣州的態度,它是我成長的沃土。”
從女性視角出發描摹閩南民間社會風貌
15歲時,阿太曾被預言命里“無子無孫無兒送終”。為了改寫這個命運,她做了一個女性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包括孕育子女、收養孩子,與艱難且無常的生活抗爭。
《命運》以阿太的視角“追憶似水年華”,書寫了她長達99年的悠長人生,以及書中的阿母、神婆等別具一格的女性形象。
“《命運》塑造了很有力量、很典型的人物阿太,這是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形象,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濒吣洗髮W文學院教授、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申霞艷動容地說,阿太讓她想起了自己的老祖母,在中國的大地上,有一群默默無聞的的女性,她們也許只是普通的鄉村婦女,卻具有頑強的生命韌性、細膩的內心力量、飽滿的人生智慧。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郭冰茹則注意到了《命運》中對生與死的書寫方式,她指出,對于死亡,書中的人們不是采取恐懼、悲傷的態度,而是充分準備、盡力控制,這反而促動人們認真面對此一生的生存狀態。
郭冰茹認為,每個人都有著“自我超越”的能力,只有當人們愿意直面某些人生命題時,才可能從各種行為、措施中尋求到解決方案。
“這是一部‘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的作品?!睆V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伍方斐認為,《命運》從文學視角重新發現了閩南的民間社會,既讓讀者感受到在地文化的獨特性,又把某種具有共性的中國文化精神、日常生活經驗抽象、傳遞出來,具有豐富的文學、哲學意義。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各地的習俗、禮節,對于養育一方水土、陶冶一方風情,有著無形而巨大的力量。今時今日,無論是書寫新農村建設風貌,還是書寫民間社會故事,都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有力支撐,重新發現全國各地的民俗文化、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