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打造嶺南文藝高地 強化高品質文化供給
更新時間:2022-09-21 來源:廣東廣播電視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近年來,廣東始終把文化強省建設納入“1+1+9”工作部署,大力推動文藝事業取得新進展新進步,全力打造嶺南文藝新高地。
近日(9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行。廣東共有4部作品入選參評、參演劇目名單,入選作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并最終獲得兩個文華單項獎,雜技劇《化·蝶》的演員吳正丹獲“文華表演獎”,來自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話劇《大道》的導演王筱頔獲“文華導演獎”,來自廣州市話劇藝術中心。
第十七屆“文華導演獎”獲得者 話劇《大道》導演 王筱頔:
《大道》反映了我們廣東高科技領域
電信領域幾十年的發展歷程
怎么樣從跟在別人后面跑
然后自立自強
自己搞研發
最后能夠躋身于世界前列
我想從這樣一個領域
能夠反映出廣東的一批企業家
他們創業的這種能量和激情
入選話劇《深海》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核潛艇300米極限深潛為線索,生動立體地再現了“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從零開始鍛造國之重器的感人故事。雖然沒能摘得本屆藝術節的“文華大獎”,但該劇深受行內外專家學者以及觀眾們的好評。
國家一級演員 話劇《深海》黃旭華妻子李世英飾演者 楊春榮:
這個戲我覺得是一次心靈的洗滌
能有今天這樣一個和平以及幸福的生活
是有人為我們守護的
這一點上我覺得這個戲的意義更大
廣東省話劇院能有這樣的一部作品
我驕傲
五年來,我省“現象級”的文藝精品力作頻頻“出圈”,文藝作品獲國家級和國際性獎項達400多項(次),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景象。
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 專職副主席 王曉:
《中國醫生》等“廣式”影視作品全國熱播
歌曲《風從南方來》《大潮起大灣》等
音樂作品廣為傳唱
粵劇“風腔”自成一派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掀起了觀影熱潮
嶺南文藝欣欣向榮
文化強省建設前景動人
隨著文化新業態的蝶變發展,廣東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文藝兩新”)從萌芽到發展壯大,成為文藝版圖中最活躍的力量,在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網絡文學“異軍突起”,涌現出一批“頭部作者”,95后網絡文學作家江源就是其中之一,他創作的網絡小說《超神機械師》入選“2020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海外影響力榜”。
95后網絡文學作家 江源:
加入省作協之后
得到了一些幫扶
比如說參加魯迅文學院培訓之類的
還有一些獎項評選
去年的時候去北京參加新一屆的作代會
都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得益于省里肥沃的土壤,目前像江源這樣的網絡作家在廣東有超過20萬人,廣東網絡文學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據了解,廣東是全國最早開展網絡作家職稱評審的省份,同時也創辦了全國首家專業網絡文學批評理論刊物。
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 專職副主席 張培忠:
近幾年來
省作協非常重視對網絡作家的
凝聚 培養 引導 關心
在思想上加以引導
在創作上給予扶持
在政策上有所傾斜
使得網絡文學隊伍
成為我們文學界的生力軍和新力量
為了推進文藝創作隊伍新陳代謝、保持活力,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廣“師帶徒”“一薦一”“一推多”人才培訓模式,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發揮“傳幫帶”作用,不斷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前不久,14位文學家、藝術家獲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10位文學家、藝術家獲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榮譽稱號。
廣東省文聯主席 李勁堃:
我們將加大對文藝人才的培養力度
特別是領軍人才的培養
我們采取院校教育與傳統的師徒授藝的方式相結合
在青年文藝人才中
挑選具有發展潛力的藝術家
進行“一對一”的系統性專業性的輔導
加強青年人才的成長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廣東將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不斷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