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回顧與前瞻:新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暨南大學召開
更新時間:2022-09-19 作者:孫磊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9月17-18日,由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加拿大約克大學、溫州大學人文學院、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聯合主辦的“回顧與前瞻:新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暨南大學舉行。
本次會議是暨南大學、約克大學和溫州大學三校合作開展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學術工作坊”的系列活動之一。加拿大華文文學作家張翎、陳河、曾曉文以及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的50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參會。
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話、交流,探索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路徑。
華文文學發展的歷史機遇
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主任蔣述卓、溫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良好、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程國賦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蔣述卓教授肯定了新世紀以來加拿大華文文學蓬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提出要重視加拿大華文文學多元文化視野等重要特征。
程國賦教授、孫良好教授在致辭中都介紹了所在學校、學科發展建設的情況,強調對華僑華人文化的研究在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與接受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的議題分為“跨國越界:華人流動及其書寫”“新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創作研究”“新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三個方面。
澳門大學的朱壽桐教授在發言中闡發了中華文化的“超限體驗”與華文文學發展的歷史機遇問題,探討展現中華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徑。
在朱壽桐看來,處身于海外的華人能夠從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清晰地觸摸中華文化的邊界,對于中華文化的體驗可以在“超限”的狀態下實行,“因而在創作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展開并完成中華文化的聚焦問題,這就是華文文學創作常常更能夠體現中華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和可行路徑”。
約克大學的徐學清教授、休倫學院的吳華教授依托史料,評析溫哥華的華文報紙《大漢公報》的興衰歷史及其在中華文化傳播中的特征,探究影響華文媒體運行的諸種因素。
新世紀以來加華文學研究現狀及趨向
與會代表從“全球化與海外華人文學的發展”“數字時代華文文學研究之理論語境的變遷”“文化根性與世界性:新世紀加拿大華文文學的多重意義建構”“海外華文文學與重寫中國新文學史”“新世紀以來加華文學研究現狀及趨向”“百年北美移民文學研究”等方面探討了加拿大華文文學研究的理論意識與學術觀念變革等問題。
對新世紀以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創作成績的評析,與會代表重點討論了張翎、陳河、薛憶溈、曾曉文、陳浩泉、趙廉等作家的創作歷程及寫作個性,對張翎、陳河等溫州籍作家寫作中的溫州元素與國際視野,加拿大華文文學中的非虛構寫作現象,移民經驗與現實書寫、歷史記憶等問題的復雜交錯的關系進行了豐富而深入的討論。
在討論中,研究者也重點討論了白求恩精神及其形象在中外歷史語境中的變遷問題,從文學書寫觀照文化傳播與接受中的差異性,為當下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啟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劉艷教授表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海外華文寫作里面,海外華文作家有一個重要的書寫表現就是:雙重經驗和跨域書寫里異域生活的書寫在減少,有關中國想象——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想象,或者說是一種“中國敘事”的小說敘事方法在增加和提升。中國敘事、中國想象有著兩個層面的打開維度,即“歷史想象”與“現實想象”兩個維度。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休倫學院助理教授呂燕表示,二十世紀早期的加拿大華人移民書寫關注的主要對象多為離散身份、文化沖突與故國情結。近年來隨著新移民作家群體的壯大,加華文學展現出更加廣闊的視野,將目光投向復雜交錯的多向遷徙和聯系。
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提供新契機
加拿大華文文學作家張翎、陳河和曾曉文在線上參與了討論。張翎以“母語和外語寫作的碰撞和互動”為題講述了自己在海外進行華文創作的心路歷程,介紹了正在進行的創作計劃及寫作內容,特別談到了自己進行英文寫作的感受和期待。
陳河的發言題為“不要孤獨,不要庸俗”,講述了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身居海外所感受到的生活困擾,介紹了其新作《天空之境》的寫作動機,并對其關注歷史記憶書寫的創作意識進行了闡述。
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申霞艷表示,作為海外華人作家,陳河的寫作形成了有別于內地作家的風格,廣闊而陌生的敘事空間帶來豐富的意義空間。
曾曉文以“身處敘事現場的移民書寫”為題講述了移民生活體驗與其創作之間的緊密關系,對加拿大華文文學的“在地性”與“世界性”特征進行了解讀。
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白楊表示,對海外華文文學的研究,人們常常將北美華文文學從整體性的角度進行綜論,忽視了文學內部的差異。“實際上,張翎、陳河、曾曉文等作家的作品,在現實思考、書寫歷史記憶以及對人性復雜性的呈現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樣態,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加華文學的豐富性”。
此次會議上,與會代表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深入討論了新世紀以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發展面貌,探討了推動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的路徑與方法。(文/孫磊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