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啟動半月收到近萬篇投稿!2022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再赴“詩歌之約”
更新時間:2022-09-18 作者:黃楚旋來源:南方日報
詩歌是童年里的螢火蟲,照亮孩子們純真的夢想。在廣東,有一場延續了13年的“詩歌之約”,至今已陪伴了無數孩子揮灑詩情、度過快樂童年。
2010年,首屆“廣東小學生詩歌節”揚帆起航;2019年,廣東小學生詩歌節升格成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2021年,詩歌季投稿量超過10萬首,參與人數突破6萬,活動在南方+總瀏覽量近千萬。10余年來,已累計吸引超過3000所學校參與,上百萬孩子在這里放飛詩心。
今年9月,作為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專項活動之一,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如約而至,邀請灣區少年參與詩歌創作、線上詩歌教學、詩歌作品音樂會等豐富有趣的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襄詩意盛會。
培育眾多小詩人和經典詩篇的美育搖籃
小學生詩歌季自2010年創立之初,就致力于將最優秀的文化與基礎教育對接,用詩歌引導孩子們純真質樸的語感、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堅持“讓孩子真實自由有趣地表達”。
10余年來,賈平凹、舒婷、余光中、洛夫、賈樟柯、謝冕等文化名人都對小學生詩歌季給予了積極評價;詩人楊克、邱華棟、歐陽江河、于堅、鄭小瓊,以及文學評論家謝有順等人,也曾擔任小學生詩歌季評委。
每年參與活動的小詩人們,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浪漫的詩歌語言,在這個平臺上留下了許多廣泛流傳的優秀作品:2010年,首屆“廣東小學生詩歌節”舉行期間,年僅12歲的王薌遠參賽作品《夏天到了,春天還沒來》被組委會發上微博后,被眾多媒體、網友爭相轉發,還得到著名導演賈樟柯、詩人汪國真的轉載與推薦,王薌遠的詩歌才華和成長經歷,也被全國100多家媒體先后報道。
如今,王薌遠從北京大學藝術史專業畢業后,已經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詩歌創作的習慣卻從未中斷。他告訴記者:“我的生活離不開詩歌,詩歌讓我超越于生活,又能盡情享受其中的樂趣。”
另一名小詩人朱爾則用他兒童的真誠和純真感動了網友。“你問我出生前在干什么/我在天上挑媽媽”,這首2010年投稿的小詩《挑媽媽》雖然只有寥寥幾句,卻因其稚嫩的語言、有趣的想象力和真情實感在網絡上“一鳴驚人”,詩人楊克,作家沈宏非和許多網友紛紛在網絡上轉發推薦這首童詩。
10余年間,無數精彩詩篇從詩歌季的平臺中誕生,許多小詩人也通過這一平臺實現了更大的夢想。其中,2015年度廣東小學生詩歌季現場總決賽的6首特等獎獲獎作品登上《人民日報》副刊頭條、11首2021年小學生詩歌季的獲獎作品在權威詩歌雜志《詩選刊》刊登,掀起廣泛熱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曾播出小學生詩歌季的獲獎作品,廣東本土知名音樂人帶頭為優秀作品譜曲,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有詩歌相伴的童年,很幸福!”
得益于孩子們靈性的賦予,小學生詩歌季成為孩子們揮灑詩情、傳遞心聲的舞臺。今年,小學生詩歌季以“喜迎二十大 童心向未來”為主題,詩歌大幕再度拉開。半個月內,已收到近萬篇來自大灣區內外的投稿,點燃南粵大地詩情童趣。
《天上的畫家》《我的鼻子里》《回南天真調皮》……在這些作品里,孩子們“吐槽”回南天的調皮淘氣,也關注到四季風物的美好有趣;既有親人的溫暖形象,也有對知識學習的思考聯想。詩歌里的千般滋味,以精致唯美的狀態與孩子們相逢,進而成為滋養其成長的精神寶藏。
據悉,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還將于近期舉辦“人文灣區青少行”以及“大灣區小學生云端詩會”等活動,線上線下同步發力。
詩歌季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詩歌季將廣泛發動組織在內地就讀的適齡港澳小學生和內地港澳同胞適齡子女參加,征稿范圍已覆蓋近10間學校。其中,“人文灣區青少行”活動將探訪、介紹大灣區的地標建筑、人文景觀、知名企業,同時對這些探訪過程的優秀成果進行征集、展示和傳播,搭建大灣區青少年兒童公益交流橋梁,持續促進大灣區青少年兒童交往、交流、交融。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詩歌季評委楊克表示,詩歌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對詩歌的鑒賞與寫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育童真詩心。每年活動舉行期間,大賽組委會都通過佳作展示、詩歌講座、展演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安排,讓來自各地的小朋友共同交流,一起成長、進步。
來自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容里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李一諾,2021年憑借詩歌《小菜一碟》,在超過10萬首的投稿詩歌中脫穎而出,獲特等獎,成為當年入選《詩選刊》的11名小詩人之一。
李一諾回憶,自己讀一年級時,就在老師廖宇娥的引領下,進入學校的小鈴鐺詩社學習。那一年,她首次參加小學生詩歌季,就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如今,她已創作有500多首詩歌作品,作品集《把耳朵叫醒》正在籌備出版中,還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之一。“詩歌是我的良師益友,讀詩是一種享受,寫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詩歌相伴的童年很幸福!”李一諾說。
“兒童的詩歌,或許不如成人那般恢宏大氣、氣象萬千,但卻別有一方小天地,這方天地內,風清月霽,鳥語花香,春色依依,青荇柔軟。”正如楊克評價,童詩沒有華麗的辭藻、艱澀的意象,卻有著奇妙的洞穿力。10多年來,詩歌季經過百萬小學生的創作實踐,充分展示了年輕一代獨特的情懷和詩性,讓詩情詩意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