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希望更多佛山年輕人參與詩歌創作
更新時間:2022-08-29 作者:白樺 王蓓蓓來源:南方+
2022南國書香節佛山分會場系列活動持續進行中。8月25日,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來到佛山,與佛山市作家協會主席張況展開了一場關于“新時代詩歌寫作的自覺和期待”的對話。
佛山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底蘊的城市,功夫、飲食、粵曲等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但從文學寫作上看,兩位作家都表示,佛山作家對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還不夠。
楊克表示:“希望佛山更多年輕人參與詩歌創作,拿出更多優秀作品,展示佛山人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
佛山作家要盤活本地資源
張況認為,佛山功夫經常被拍成武俠題材的影視作品,但鮮見文學作品。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佛山承擔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責任,這片土地上擁有非常豐富的寫作素材。
“作家對土地熱愛的高度決定了其文字的高度。”張況建言,佛山作家要多思考、有擔當、挑責任,盤活佛山的歷史文化資源,將其融入文學創作中,提升佛山城市美譽度。
至于如何激活佛山歷史文化資源?張況說,作家需要更接地氣,去貼近、撫摸、研究佛山這座城市。同時作家也要有文化自信,“昂首挺胸,面向世界,用文字把嶺南文化包容與奮斗的核心精神展示出來。”張況說。
詩歌要在共性中尋找不同
人類的歷史從農業文明走來,經過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再進入今天的信息時代。“詩歌記錄的是當下的感受。”楊克表示,詩歌始終保持著與時代的同步脈動。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之下,詩歌如何煥發新活力?楊克認為,大灣區各地文化一脈相承,詩歌創作要在地域文化的共通性里,找到不一樣的特點。他舉例,“海洋文化”是大灣區其中一個顯著的特色,創作者把“海洋文化”包容開放的精神融入新時代詩歌的創作中,不僅展示出大灣區的特點,還能夠填補中國古代詩歌在“海洋文化”上的空缺。
此次活動吸引了不少佛山本土作家、詩人前來交流。張況認為,對于作家而言,既要把握好地域文化的共同性,又要提煉出異質性,寫出來的文字才會讓人眼前一亮。
談及詩歌的發展,楊克表示,每個時代都有其文化特色,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篩選,應當尊重這種文化發展規律。對年輕人來說,不要因為當下寫詩的人少,就不去寫,要遵循自己內心,只要熱愛詩歌就可以去寫。楊克鼓勵更多的佛山年輕人參與到詩歌創作中,拿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展示佛山人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