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評粵好 > 觀點·爭鳴

林培源 | 地方風物與“新南方”小說

更新時間:2022-07-23 作者:林培源來源:《廣州文藝》

“南方文化風物”與文學的關系其來有自。古代詩文里的“嶺南”,是蘇軾被貶時所感慨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的嶺南,也是韓愈飽含悲愴的“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嶺南。在這樣的詩句中,嶺南既是盛產名果(荔枝)的樂土,又是瘴氣橫行的蠻荒之地。然而,詩句中的“嶺南”(南方)在千百年的吟誦中早已固化凝結為某種“意象”,其背后活生生的文化地理被有意無意地遮蔽了。相比詩文,小說在敘述和表現地方文化風物上更有優勢。在近年興起的“新南方寫作”中,地方“風物”是如何進入小說的?又如何成為“新南方寫作”的標識物?

“風物”,語出陶淵明《游斜川》詩序“天氣澄和,風物閑美”,顧名思義,指的是一個地方的地理風貌、自然風光以及飲食、特產、物品等。風物進入現代小說敘事,肇始于清末民初的文學啟蒙思潮,具體體現在“五四”時期“鄉土文學”(或“鄉土小說”)中。正是在這一時期,現代小說對風物的敘述得以成型,影響了其后百年的文學。

魯迅為《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1935年)所寫的《導言》中談及:“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來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僑寓文學的作者”暗合了這樣的判斷——蹇先艾、許欽文、王魯彥、黎錦明等新文學作家對故鄉(風土人情)的敘述端賴于一種緊張對立的審美距離。換言之,只有借助“他者”的目光,風物才能進入小說。魯迅小說中的未莊、魯鎮、S城等,無不是在這樣的認知結構中被凝視和書寫的。但此時的“風物”無疑是啟蒙的產物,是帶著寓言性質的文學地理空間——譬如《風波》開篇對“臨河土場”的描寫,呈現的是遲滯、凝固的鄉村風景,其意圖,在于寫出底層百姓對政權更迭(“張勛復辟”)的畏懼和孤陋寡聞。

茅盾在《關于鄉土文學》(1936年)中一語道破了鄉土文學和“風物”的關系:“關于‘鄉土文學’,我以為單有了特殊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只不過像看一幅異域圖畫,雖能引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只是好奇心的饜足。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之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于命運的掙扎。”茅盾用的雖是“風土人情”,但不妨礙我們在其界定中理解“風物”之于小說的意義。風物只有和“我們共同的對于命運的掙扎”聯系起來才具有普遍性,否則只會淪為滿足讀者“好奇心”、缺乏生命力的“異域圖畫”。魯迅和茅盾的論述,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小說中渲染和描寫的風景不只是單純的地理和自然概念,而是一種“認識論裝置”(見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在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中,自然風景常常作為時間、季候的標志附著于整體文本,疏離于敘述者和人物的主體意識;直到“五四”時期,經過新文學作家對地方風俗和鄉村風景的刻畫,“風景”才因敘述主體審美意識的注入而具有獨立性。

對“風物”的描寫,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解放區,以及華北、東北淪陷區的小說及其討論中,逐漸從魯迅所強調的作家和敘述對象的距離,轉變為對鄉土和地方性這一特定客體的描寫。而在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當代文學”中,“鄉土文學”籠罩在國家計劃經濟所支撐的“工業題材”“革命歷史題材”等文學話語之下。新時期以降,在汪曾祺、阿城、韓少功、莫言等人筆下,風物得以“翻身”,成為新的啟蒙解放精神映照下的“活物”。

梳理“風物”與現代小說的關系,是為了在文學史的脈絡里審視“新南方寫作”。“新南方寫作”召喚的是一種對“南方”(嶺南、粵港澳大灣區、海南乃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南洋”國家、地區)現實經驗的新的想象和敘述,也是對舊的文學秩序打破和重塑(林培源:《“新南方寫作”的經典如何可能——關于黎紫書〈流俗地〉》)。楊慶祥以“地理性”“海洋性”“臨界性”“經典性”四點來界定“新南方寫作”(楊慶祥:《新南方寫作:主體、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而其中的地方文化風物,不啻為除了文學語言以外,最值得關注的元素。

以“粵港”(或粵方言)為例子,葛亮新近關于粵港茶樓文化史的長篇《燕食記》以及書寫“古籍修復師”和“粵式理發師”的《書匠》《飛發》等小說中,“風物”與“技藝”(廚藝、古籍修復、“飛發”)有機融合,構筑了生動豐富的“小說地方志”,更是通過對人物心史、記憶的挖掘,寫出了粵港一帶的歷史變遷、世相流變。此時的“風物”,更多帶有文化史和精神史的意味;和葛亮《燕食記》同期問世的林棹長篇小說《潮汐圖》,走的是一條魔幻現實的道路,在粵方言的狂歡、變形和再造中,虛構了一只雌性巨蛙游歷十三行、珠三角和澳門等地的傳奇,將“風物”以亦真亦幻的方式,融合在小說敘事的河流中。

在潮汕題材方面,厚圃(《拖神》)、陳崇正(《半步村敘事》)、陳再見(《出花園記》)、陳楸帆(《荒潮》)、林培源(《小鎮生活指南》)等潮汕小說家,以潮汕地理空間和方言為依托,關注地方的近代、當代生活,不管是《拖神》中的樟樹埠(樟林港)、《半步村敘事》中的“半步村”(潮州市庵埠縣),還是《出花園記》中的縣城(汕尾/海陸豐一帶)、《荒潮》中的“硅嶼”(汕頭潮陽區貴嶼鎮)、《小鎮生活指南》中的“清平街(鎮)”(汕頭市澄海區鹽鴻鎮),都是作者故鄉的虛構對應物——在這種意義上,這批潮汕作家對故鄉的書寫,和“五四”時期魯迅所界定的“僑寓者”文學異曲同工。區別在于,百年后的這批作家,面對的鄉土世界不同,其筆下的“風物”更多圍繞人物的塑造而生,潮汕平原的風俗(如“營老爺”“出花園”“普度”等)并非滿足讀者“好奇心”的“異域圖畫”,而是反思族群命運、歷史變遷(《拖神》),書寫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小鎮生活指南》)、青春往事和精神成長(《出花園記》)、批判工業文明和環境污染(《荒潮》),以及繪制鄉鎮文學地理(《半步村敘事》)的媒介。

此處值得一提的是厚圃的長篇小說《拖神》(作家出版社,2022年)。《拖神》中的“樟樹埠”原型樟林港為近代海運史上重要的港口。作為“紅頭船”的出海口,樟林港雖然沒落,卻成為“紅頭船”精神的發源地。在這部六十萬字的長篇中,作者厚圃以一種史詩性的筆法,敘述了陳鶴壽在蠻荒之地白手起家的傳奇,也將港口的歷史興衰鋪衍得氣勢恢宏,蕩氣回腸。“巨舟”“沉船”與“風禽命”的意象和隱喻,串聯起這位草莽英雄的一生;同時,將三個族群(畬族、疍家和樟樹村人)及其信仰(三山國王、天妃娘娘與水流神)之間的抵牾、融合寫得跌宕起伏——“拖神”只是幌子,真正的著力點在于俗世復雜流變的人心。更為難得的是,小說另辟蹊徑,將故事背景放置在兩次鴉片戰爭之間,民俗、歷史掌故、民間信仰、商貿、海運知識俯拾皆是,真正做到了以百科全書式的筆法,書寫了潮汕歷史文化風物。在鋪陳情節、塑造人物的同時,風物的出現為小說增色不少。

如果說《出花園記》《荒潮》《半步村敘事》《小鎮生活指南》對潮汕風物的書寫還停留在“淺寫”,那么《拖神》則以大體量和復雜、曲折的情節,注重在風物的書寫中,突出地方的歷史變遷,東西方的文化沖擊(本地民間信仰與西方天主教的傳播)、新舊傳統的捍格(舊式船運、針路圖與洋船大炮的對峙)及地方士紳商賈(順豐船行老板、閩南商人林昂)和草莽英雄(陳鶴壽)的權力爭奪。可以說,在這部長篇小說中,風物的“深描”,為人物的命運、精神成長,乃至以“樟樹埠”為中心的潮汕平原的近代史增光添彩,卻絲毫沒有喧賓奪主。在《拖神》中,讀者也領略到源自明清白話章回體小說(《金瓶梅》《紅樓夢》)的流風余緒。

“新南方寫作”當然不唯上述列舉的粵港、潮汕文學,廣西(林白、東西、朱山坡等人的小說)、海南(林森的海洋題材)、閩南(陳春成的《夜晚的潛水艇》)乃至馬來西亞華文文學(黃錦樹、黎紫書的小說),多有渲染地方風物的優秀之作。關鍵在于,“新南方寫作”必須以現代的、帶有反思和批判性的目光重審地方風物,在啟蒙退潮、國家敘事退居幕后的當代歷史中,賡續小說“說小”和“寫史”的傳統與優勢,淬煉出“新南方寫作”獨具一格的審美品質。

?(刊發于《廣州文藝》2022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黄色高清视频 |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 丁香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在线 | 久久www免费人成高清 | 两个人www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高清 | 黑人巨大vs波多野结衣bd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日韩99在线 |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 | aaa成人| 日本无卡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猛烈性xbxbxbxb |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真人一级毛片 | 日韩一区二区超清视频 | 99爱精品 | 视频一区 在线 | 国产成人99精品免费视频麻豆 | 青青青在线免费 | 国产视频第一页 |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 日本啊v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看片免费视频观看 | 欧美日韩性视频 | 黄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黄色18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 日本黄色a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99re免费视频精品全部 |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 国产三级理论 | 成年日韩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色 | 理论片 我不卡影院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