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章以武丨腳有泥土,心有真情
——讀林迎散文集《文海帆影》
更新時間:2022-06-07 作者:章以武來源:南方日報
記得十年前,于廣州,省文學創作會議上結識了林迎。他相貌堂堂,待人謙和,言語親切。他熱情地邀請我去陽江走走,為那里的作者講課。我一口應承:講課太隆重了,與文友們交流文學創作的心得體會吧。從此,微信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天涯若比鄰哩。我不僅結交了一位漠陽江邊才華出眾、熱心文事的好友,而且有機會讓我了解一線文友的創作甘苦,以及他們最需要什么樣的精神食糧。
秋光里,微雨中,讀他的散文集《文海帆影》,好生歡喜。我想能穿越時間與空間的作品不會是別的,一定是寫在大時代節點上的,閃爍著時代光芒的,與時代脈搏一起跳動的。這樣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林迎深悟此理,他滿懷對革命先烈深深敬意,書寫了《追尋紅色光路,閃爍理想光華——記中共陽江縣支部首任書記敖昌骙》。烈士的凜然正氣,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烈士的寧死不屈、滿腔浩氣沖霄漢的精神,絕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去,他會沿著先輩開辟的這條紅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作者早年讀書生活在陽西,文中對描述陽西故土的人物傾注了深深的情感。在這本散文集中,林迎著意在作品中書寫人性的光輝,因此格外地撼動我們的心靈。林迎是個書生,他愛讀書,會讀書,讀懂書。他覺得小說家筆下的散文特別感人,因為咬緊人物的人性來寫,盡管是一兩個細節的勾勒卻能抵達人性的層面,如魯迅、林語堂、賈平凹、鐵凝、池莉、遲子建,他們寫的記人為主的散文,至今都留下了高山流水般的回響!
林迎在他的《塞北雄風在?大漠永留芳——粵蒙作家千里邊防行拾萃》中。對“青冢”昭君墓形象畢肖的描述,對歌曲《敖包相會》《美麗草原我的家》動情的寫照,對蒙古額吉都貴瑪收養3000名上海孤兒的充滿人性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有大愛情懷的抒發!即使對雕塑家許鴻飛的速寫,也是把著力點放在“抗疫”這個最能表達人性美的大背景中著意表達的,寫出了許鴻飛這位漠陽江畔的優秀畫家的高尚人品。當我們的頭頂疫劍寒光閃閃之際,我們的藝術家該如何面對挑戰,如何踐行“筆墨當隨時代”,如何與萬民同心抗疫,奮不顧身地投入這場空前的戰斗?作者以酣暢之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畫面。
晨光熹微,清風陣陣,竹露晨霧,草木青青。林迎,你在故鄉濱海的小路上款款而行,你雙眼閃動著深邃的光澤,是構思陽江作家協會發展騰飛,還是靜靜地蓄意著浩然之氣,開篇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你啊你,林迎,你是一位腳有泥土,心有真情的作家!
? ? (作者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廣東省作協原副主席、廣州市作協原主席、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