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顏秀飛丨從《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看廣東宣傳
更新時間:2022-05-30 作者:顏秀飛來源:廣東作家網
近期,我花了些功夫讀完《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四卷本,感慨良多,書中以編年體形式全景式展現了1978年以來廣東改革開放熱土上的歷史場景和人物畫像,生動又熟悉。不管你是梅州、潮汕、韶關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還是奮斗在廣州、深圳、珠海的新廣東人,書里都記錄著你的成長故事。也許有你父母在百端待舉改革開放之初勞作于“三來一補”工廠里揮汗如雨的身影;也許有你叔叔伯伯年輕時躲在宿舍緊閉門窗偷偷聽鄧麗君“靡靡之音”的新奇心境,也許有你躺在被窩里收聽電臺午夜故事的幽靜時光,也許有你在深圳義工聯、深圳大學生運動會做志愿者時的人生痕跡。而如今牽動全球經濟、科技領域神經的華為、騰訊、中興、華大基因、碳云智能等民族企業皆在廣東這片土地上誕生、成長、壯大著,也是老百姓餐桌上關注的熱點,也極大增強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書中用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真實人物故事史詩般的展現廣東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歷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熟悉的你我他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身影,也看到了奮戰在一線為時代勇敢發聲、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的一批優秀宣傳工作者的故事。他們在黨的領導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豐富的文化生活。新百年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新時代宣傳文化戰線的工作人員,從他們身上可以學習到很多。
一、堅持實事求是,感國運變化,敢于發時代先聲,譜寫時代精神
從書中不難看出,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宣傳文化工作者為堅持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先導和輿論支持,他們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和擁護者,具有敏銳的政治判斷力,能夠感知時代前進的號角,聽得見人民內心想要沖破思想枷鎖的心聲,并敢于為真理發聲。1978年,胡福明義無反顧,在《光明日報》刊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自此,展開一場席卷全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形成了一股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歷史潮流,促使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廣東正式拉開序幕。1991年,國家再次走到十字路口,當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對是否要繼續推進改革游移不定時,是“皇甫平”勇敢發聲,連續在《解放日報》發表系列評論《做改革開放的“領頭羊”》等文章,一掃當時輿論上對改革開放欲言又止的沉悶氣氛,打消了人民內心的擔憂,激情、鮮明的歌唱改革,夯實了改革的思想基礎。1992年,《深圳特區報》記者陳錫添關于南方談話的《東方風來滿眼春》,被譽為“在關鍵時刻結束‘姓資'‘姓社'爭論”的一篇報道,振奮人心、凝聚人心,也消除了改革的雜音,我們真正走上了義無反顧的改革開放之路。
如今的廣東,堅定不移的深化改革開放,積累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們有20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從無到有的改革探索經驗,90年代順德壯士斷腕率先開展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先河之舉,有外來打工妹、攸縣的哥扎根廣東的青春之歌,有華為、網易、騰訊、中興等互聯網行業的異軍突起,也有大疆、比亞迪、華大基因、東莞散列中子源研究中心等高新科技產業的蓬勃興起,共同塑造了廣東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時代精神,賦予了廣東人不怕苦、不怕累、敢闖敢干、自主創新、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精神的力量支撐著奮斗,創造了輝煌,是值得我們好好謳歌發揚光大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說: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廣東的土地上不缺昂揚奮進的時代精神,缺少更多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和靈魂。作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者,不管你是媒體人、思想研究者,還是文學家、藝術家,都建議好好學習胡福明、皇甫平這些老一輩優秀的宣傳文化工作者的優秀品質,勇擔新時代的宣傳工作使命,花心思花精力宣傳推介當代廣東精神、譜寫新時代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二、堅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宣傳推介廣東嶺南特色文化。
翻開《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你會發現廣東的文化自信應是有底氣的。占據改革開放前沿的天時地利,大批文化工作者懷著對時代深沉的熱愛以敏銳的嗅覺藝術的視角謳歌時代關照現實,在音樂、影視、報刊和時尚文化方面一直引領著中國流行文化走向。《濤聲依舊》《彎彎的月亮》《小芳》,陳小奇、李海鷹、李春波,《一封家書》寫盡了改革開放之后外出打工群體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文學精品有黃谷柳的《蝦球傳》、章以武的《雅馬哈魚檔》,帶著濃厚的嶺南文化特色,生動形象,反映了廣東百姓的柴米油鹽生活,深受人民喜愛。同時廣東電視臺和珠江電影廠堅持“反映廣東改革開放、反映廣東歷史、拍出廣味作品”的原則,先后將廣東作家優秀作品搬上屏幕,廣東影視與文學藝術強強聯合,掀起廣東文化狂潮,引發全國人民追捧著學粵語吃粵菜游珠江的廣東魅力經久不息。那個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文藝事業全面開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花城》《作品》《少男少女》為全國人民提供了豐富的新聞資訊和文化娛樂生活,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改善的同時,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
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不止步,如今我們恰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橫琴前海雙區建設機遇期,廣東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這里聚集了大量富有創新探索精神、求真務實的年輕人,誕生了一批踏實做事引領未來的優秀企業、組織,可以挖掘的文化宣傳題材有很多。我曾經聽個別詩人抱怨廣東人忙著賺錢做生意都不愛看書不喜歡文藝了,我是很不贊同的,我相信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文藝的熱愛未減分毫,但如果文藝工作者對這片土地沒有感情,對我們的人民沒有熱愛,講好廣東故事、做好廣東宣傳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首先對這個時代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愿意俯下身子深入基層愛民之所好、想民之所盼,挖掘大眾喜聞樂見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謳歌新時代、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
三、胸懷國之大者,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做一名忠誠干凈擔當、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宣傳文化工作者。
在我的認知中,宣傳文化工作是團結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支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橋梁和紐帶,宣傳文化工作者是反映人民急難愁盼的護花使者、讓大家了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信號傳輸塔,胸中無丘壑是做不來的。因此,一名合格的宣傳文化工作者首先是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以國家政治安全為大、以人民為重,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學出信仰信心、學出忠誠擔當,學出視野格局,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提高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要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習總書記說,文藝工作者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如果一位雜志主編只關注一己私利、每天謀劃的是如何提升職務提高待遇,為一己悲歡錙銖必較,喜歡盯著社會陰暗面悲春傷秋、對真善美視而不見,這樣的人如何能夠辦出人民喜愛、為黨加分的刊物?即使是有才氣的,也是無法服眾、德不配位的。對比之下,那些不顧自身安危、舍小家顧大家沖在抗疫一線堅守陣地的新聞一線工作者,滿腔熱情書寫廣東小康不問報酬、不分晝夜奮筆疾書的撰稿人,是可愛可敬的。
《覺醒年代》里《京報》創辦者邵飄萍指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是思想、立場和職業操守。過去百年,無數優秀的宣傳工作者堅持理想信念、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對黨忠誠,胸懷國之大者,為建設新中國前赴后繼,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引吭高歌。未來百年,作為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者,我們要繼承前輩們的優秀品質,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等7種能力,堅持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肩負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面對百年未來之大變局,牢牢守住意識形態南大門,不能辜負了廣東大地上“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不排外、不排他的包容精神,講規矩、守規矩的契約精神、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正如書中所說:廣東改革開放如火如荼,嶄新的人物事物如萬花筒般涌現,影視藝術作品對此若是緘默不語,或者反映無力,那是對時代的辜負,對生活的失察,對精神的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