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王焱丨章以武的散文:“苦心經營的隨便”
更新時間:2022-05-16 作者:王焱來源:羊城晚報
章以武,文學界、影視界和學界的三界元老,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的人生畫卷堪稱“廣州的清明上河圖”。章教授的創作力不是一般的旺盛。他常說:“人不管多大年紀,都不能閑著。”從18歲寫到84歲,章教授發表了300多萬字,除了被刊發的300萬字,他還寫了另外沒有被看見的300萬字。耄耋之年的章教授,依然精神矍鑠、文思如虹,筆耕不輟。2020年,他的短篇小說集《朱砂痣》被評為“書香羊城十大好書”。2021年,他又完成了《遇到你,好福氣》等兩部作品。
章教授操十八般武藝,是個多面手,小說、劇本、散文、理論文章,樣樣拿得出手。這次即將出版的《風一樣開闊的男子》是章教授的散文集。
章教授是以小說家揚名的,我喜歡看小說家寫散文。如果說,小說是小說家虛擬的宇宙,那散文則是他的真身和內心檔案。他在散文里,要面對自己內心的最高真實。散文有其獨特的文體美學標準——透明。小說家如何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世界,都會在他的散文里坦露。在散文中,我們能夠捕捉到他本真的脾性和人格。
散文集分為三輯,題材豐富,天高海闊。第一輯為人物素描。這一輯除了第一篇寫的是母親,其他的均為對文壇友人的描繪,這些人都是他生命中重要而絢爛的人物,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第二輯為生活寫真,多為章教授親歷的或創作的時代剪影。這一輯里,鮮活的生活氣息穿越時空,撲面而來,馬鮫咸魚、做頭、紅色高跟鞋、卡拉OK……廣味非常濃郁,他“春江水暖鴨先知”般地感知到南國大地的春涌潮動,并對都市生活的時代脈動、五光十色、陰晴變幻進行了舉重若輕的呈現。第三輯為創作心得,多為章教授文學創作的理論提煉,又有著濃濃的泥土氣和煙火味。文學創作“是一個人的上天入地,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一個人的張燈結彩”,要“心向上、腳向下”,要“扛著舢板繼續尋找河流”等金句,都是其文學創作的法典秘笈。
《老娘的清蒸臭豆腐》是散文集中第一篇亮相的散文。章教授是上海人,喜歡吃上海的家常小菜——清蒸臭豆腐。文章描寫了章教授的母親為他找臭豆腐、做臭豆腐、看兒子吃臭豆腐。文筆克制沖淡,卻動人至深。這篇散文在《羊城晚報》發表后,賺了好多讀者的眼淚。
節制,是章教授散文創作的一個特點。煽情的散文家大有人在,七分的情感,恨不能鋪張渲染到十分,不免讓人覺得虛張聲勢。而章教授則要收斂到五分,另有五分就如同引而不發的弓弦,讓讀者自己體會其間的張力。章教授寫他去見他已患嚴重老年癡呆的老娘、而老娘卻認不得他的那段,幾近白描,但內心的沉痛,卻像蒸汽一樣在讀者的心中彌漫。
汪曾祺曾說:“我以為散文的大忌是作態”。“二三十年來的散文的一個特點,是過分重視抒情”“容易流于傷感主義”,應該“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我覺得散文的感情要適當克制。感情過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寫情書一樣,自己有點不好意思。”汪曾祺乃散文大家,深諳散文之道。抒情,就像做菜用的調味品,不能多放。一個好的散文家,不僅要知道哪些該寫,更要清楚哪些不該寫。章教授的散文,食材用料天然考究,生命之火雖熾熱滾燙,但風火掌控到位,所以回味真醇。
章教授喜歡用第二人稱的“你”,來指稱他要描述的對象。仿佛要寫的那個人就端坐在他面前,而他正在用畫筆畫他。他一邊與人漫不經心地聊著天,一邊聚精會神地畫著。聊著聊著,他已經畫龍點睛收工了。可別小看這風拂一般的隨性書寫,其中有深厚的功力,用汪曾祺的話講,這是“苦心經營的隨便”。
章教授寫散文還有一個特點,這也是小說家寫散文的長處,那就是貼著人物寫。他對花鳥蟲魚、鑼鼓聲聲等環境描寫往往一筆帶過,而對人物卻咬住不放。《土炕相親》?這樣一篇處處浸透著人物、人物呼之欲出的佳作,講述的是他初次相親的往事。二人相親時,你一言我一語,夾雜著極簡主義的形象勾勒和坦誠活脫的心理描寫,男方的沖動與清醒,女方的主動和憨真,寫得絲絲入扣,讓人唏噓不已。人性的真實,多少讓人有些心痛,卻也閃耀著光芒。
章教授向往的是海,是風。他說:“我從‘海風’中走來”,他被稱為粵派文學的一張名片。曾有評論家說,要想了解上世紀80年代的廣州,就看章以武的《雅瑪哈魚檔》,要了解90年代的廣州,就看章以武的《南國有佳人》。我想說,如果要領略什么是“海風一樣的開闊”,那就來這本書里看看章教授不老與不羈的靈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