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灣區今宵月正圓 ——評謝顯揚長篇小說《大灣戀曲》
更新時間:2022-03-21 作者:王培楠來源:廣東文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粵籍唐朝宰相張九齡寫下這一深情吟唱,這奇麗無比的壯闊景象,便成為珠江灣區的千古絕唱。乘改革開放的東風而來,踏著新時代的鼓點,粵港澳大灣區橫空出世。這龍騰虎躍的波瀾壯闊、企業崛起、英雄輩出、新風拂面的景象,令不少作家為之感動,而欲一吐肺腑之言。廣東作家謝顯揚的長篇小說《大灣戀曲》,正是當中的一曲明月笛聲,情深之至,韻味悠長。
灣區文學的出現,是有歷史必然的。據世界銀行數據,全球60%的大城市坐落在灣區,而灣區經濟占世界的75%。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造經濟總量超11萬億元,與意大利、加拿大、韓國不相上下,甚至超過舊金山灣區,這相當于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2%的GDP,超過一個中等國家經濟體,可入列全球十強。根據最近發布的2021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共有99家企業總部坐落全球四大灣區,數量創歷年新高。粵港澳大灣區已與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以及日本的東京灣區并駕齊驅,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極。
正是在這樣的一幅歷史大背景之下,我們跟隨謝顯揚的《大灣戀曲》,在“千年古月照今人”的人文風情之中,漫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這方熱土之上。人流、物流、資金流,把科技的最新成果帶進灣區,形成許多經濟新形態。在這里,我們相遇了留學歸來的新一代,全國各地涌進的“新移民”,還有本地而又與世界各地有千絲萬縷關系的華僑先祖與后人。在作家筆下,有智造車間的工匠技師、激活嶺南江海人文源流寶庫的導游、智慧農業工程里的種養能手、美食坊中的烹飪廚神、家政服務的高級雇員、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在謝顯揚這部顯然帶有紀實色彩的長篇小說中,一個個經歷不同的人物形象輪番出現,盡顯“遍地英雄下夕煙”的風采。
厚重的歷史感,是《大灣戀曲》的亮點。謝顯揚來自粵北山區,因而對張九齡開鑿南雄古道而暢通南北的歷史特別熟悉。所以,在他筆下盡情展示了嶺南與中原關系的歷史變遷。在他筆下,秦始皇越秦嶺、逐中原、破百越、征嶺南,一統華夏版圖;漢武帝南征北戰,統一秦末分崩的南越疆域,再奏中華民族大團圓的主旋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粵籍大唐風度賢相張九齡,開啟南北暢通的歷史源流;而更多的歷代貶謫嶺南的中華風流人物,如承前啟后將中原文化注入嶺南文脈的蘇軾,生發“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嘆。鴉片戰爭以降,珠江文明傳承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基因,領“西學東漸”風氣之先,孕育出更多撬動中國近代史的風云人物,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乃至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時期的南粵仁人志士……無數叱咤中華大地的南國英雄兒女,為尋求救國真理,把生命釋放于長天大地,將理想貫穿于歲月長河,譜寫悠遠而凝重的華夏傳奇,璀璨中華文明史冊。
濃郁的“粵味風情”,是《大灣戀曲》的另一亮點。謝顯揚獨特的工作經歷,使他對廣東的風土人情極為熟悉。在《大灣戀曲》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原汁原味”的“老廣市井風俗圖”。都說灣區創業者龍精虎猛敢闖敢干,這顯然又同喜歡“生猛海鮮”有關。在小說中,我們可以暢游“魚躍白蕉·鱸游四海”為主題的旅游文化節;入席百人海鱸宴,品嘗“十全十味的白蕉海鱸魚”;在歡快的粵樂聲中,參加熱鬧非凡的“燈籠沙水上婚嫁”;隨旅行團來到與白蕉廣府人、客家人、疍家人遷移源脈相關的粵北武江、湞江、連江,乃至西江支流,參加山水人文生態尋根之旅。
謝顯揚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作家,他長于散文式的抒情。在《大灣戀曲》中,他有意追求紀實性的文本風格,以散文敘事貫通穿透故事情節,但愿他的這一大膽探索嘗試,能收獲讀者的體驗共鳴。粵港澳大灣區在跟蹤世界科技潮流中,正在斬關奪隘,而“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又使灣區經濟錯綜復雜。對灣區的戰略走向,眾多經濟專家尚且爭論不休,我們不能苛求作家,對灣區經濟有更深刻的闡述。但凡一個深刻的大變革時代,總會有歷史性的文學高潮出現。謝顯揚的《大灣戀曲》,無疑是一次“吃頭啖湯”的可貴探索。灣區今宵月正圓。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作家關注灣區,為粵港澳大港區的騰飛,而獻上自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深情吟唱。
(作者系廣東省政府原參事、南方日報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