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省作協“紅色文學輕騎兵”走進南雄、饒平、五華、豐順、大埔 舉行文學作品改稿會、講座等系列活動
更新時間:2022-02-28 來源:廣東文壇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號召,11月15日至22日,省作協“紅色文學輕騎兵”活動來到了中央蘇區縣韶關南雄,潮州饒平,梅州五華、豐順、大埔,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以舉行文學作品改稿會、文學講座、交流座談、考察紅色教育基地等形式開展系列活動,受到當地文學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15日至17日,“紅色文學輕騎兵”活動在南雄舉行。本次活動緊扣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主線,在全國率先探索邀請著名作家、評論家,在縣級作協有針對性地舉辦文學作品改稿會、點評會現場教學活動。
15日晚,陳至明長篇紀實文學《水口戰役》改稿會在南雄迎賓館舉行。鐘曉毅、艾云、黃國欽、榮笑雨四位專家充分肯定了這部作品創作的意義,作者選擇了值得書寫的好題材,作品的創作體現了作者敢于擔當的歷史使命感。希望作者能深挖該題材,從人物塑造、細節描寫、章節規劃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認真打磨,爭取創作出一部有高度、深度和廣度的紅色革命精品佳作。
16日晚,舉辦了南雄作家作品點評會。參與的點評作品有陳文的《愛看閑書的堂課》、陳長蓮的《出人間記》和包凱紅的《古塔人間》等南雄作家作品20多篇。專家們對作品進行了認真的點評,肯定了南雄作家的創作實力和水平,對作品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希望南雄作家們通過努力,能夠“花開南雄,盛放中國”。南雄作家紛紛表示,通過此次點評會,對如何進行改稿,提高創作水平很有啟發。
活動期間,專家和基層作者還進行了紅色資源的挖掘、調研學習,重走梅關古道、參觀水口戰役陳列館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本次活動由省作協主辦,南雄市作家協會承辦。南雄市文聯、作協領導、作協會員、文學愛好者90多人次參加了活動。
19日到21日,“紅色文學輕騎兵”來到饒平縣,邀請作家鐘曉毅、林淵液、陳培浩、姚中才等對張景潮長篇小說《劍走偏鋒——饒平之路》、饒平作家作品進行點評。本次活動由省作協主辦,饒平縣作家協會承辦,當地文聯、作協領導,文學愛好者60多人次參加了活動。
《劍走偏鋒——饒平之路》圍繞革命前輩過饒平縣境時兩天兩夜的故事而創作。專家們認為,作品融入了潮汕地區的民俗文化和方言進行敘述,是一部紅色文化與地方文化相結合的作品。希望作者從架構、故事情節、敘事方式等方面進行完善,使該作品成為一部反映潮汕大地精神魂魄的精品佳作。
專家們還對饒平縣十多位作者的散文、詩歌、小說進行了點評。
21日上午,“紅色文學輕騎兵”活動一行參觀“茂芝會議紀念館”,對饒平這片紅色土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0日至22日,“紅色文學輕騎兵”走進梅州,在五華、豐順、大埔縣開展系列活動。此次活動由省作協主辦,梅州市作協、中國客家文學院,五華、豐順、大埔縣文聯、作協協辦。當地文聯、作協領導及150多位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參加了活動。
著名作家、廣東省作協第九屆主席團成員,廣州市文藝報刊社原社長、總編輯鮑十在“小說諸元素”專題授課中,從小說主題、故事情節、結構方式、語言形態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他認為,小說創作離不開生活現場,對生活應進行多角度呈現,要以辯證眼光審視生活真實和文學真實。同時提出好小說應具備思想深刻、內涵豐盈、人物立體、情節動人、技巧新穎等特點。
著名作家徯晗作了“如何把握好主旋律的莊嚴與文學的優雅”主題講座。她在講授中指出,主旋律的莊嚴與文學的優雅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得益彰,作家要將藝術追求和時代責任巧妙結合起來,通過豐富飽滿的細節、生動形象的刻畫,不落俗套地進行主旋律書寫,讓作品富有藝術感染力。她提出,梅州作為全域蘇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文學創作者要善于挖掘這一寶貴的題材資源。
此次活動還舉行了文學座談會,鮑十、徯晗、黃金明、陳柳金、游子衿等作家與當地寫作者熱烈互動,針對他們在閱讀和寫作中遇到的疑惑,進行細致分析和專業解答。
期間,“紅色文學輕騎兵”一行還在五華、豐順、大埔三縣考察了紅色體驗館、璼公祠,堅真紀念館、集瑞博物館,三河壩戰役紀念館、中共南方工委舊址、百侯古鎮等紅色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基地。(社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