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作家代表團認真討論中國作協工作報告
更新時間:2021-12-16 來源:廣東作家網
12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主持會議。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代表九屆全委會作了題為《高舉偉大旗幟 全面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報告。工作報告由“過去五年的作協工作和文學事業”“新時代文學的使命任務和要求”和“奮力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三個部分組成。報告號召,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偉大的時代一道前進,與偉大的人民共同奮斗,開辟新時代文學氣象萬千、群峰聳峙的壯闊境界,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磅礴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天下午,廣東作家代表團認真討論了張宏森同志所作的報告。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
張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濃墨重彩地勾勒未來五年文學發展藍圖,是一個鼓舞斗志的好報告,也是一個出新出彩的好報告。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學習貫徹理論上有新的闡發,對新時代文學事業使命任務有新的布局,對具體工作落實上有新的舉措,為全面推進文學高質量發展制訂了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對此,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充滿信賴、倍添信心,必將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堅韌意志,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文學力量!
廣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
張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從八個方面對新時代文學的使命任務和要求作了充分的闡述,使我們明了新時代文學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應該達到什么標準、怎樣去達到這個標準。創造高質量的文學、以創新意識去拓展文學空間塑造文學新形態、以具有龐大中國氣派中國風范的文學為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和價值引導,成為新時代文學的重要內涵。我們要好好領會這個報告,以報告指導作協的工作,創造廣東文學的新局面新高峰。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蘇毅:
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既是對習總書記開幕式重要講話的精準解讀,也是對中國文學目標任務的清晰描繪,彰顯了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堅守初心使命、牢記“國之大者”的強烈政治擔當和創新精神。廣東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國作協的工作要求,做好文學事業頂層設計,以攀登十八盤的奮勇,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嶺南文學事業新篇章。我們要乘著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東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拼搏和奉獻,將文學驕傲寫在新時代的趕考答卷上。
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秘書長劉春:
宏森書記在工作報告中對作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他指出,要緊扣著做人的工作,作協的職能之一是要更好地團結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畫出一個最大的同心圓,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這幾年省作協提出“小作協,大協作”的概念,與宏森書記說的要打開門辦作協、開門辦文學事業是一脈相承的。作協就是要起到這樣一個紐帶的作用,把文學做強做大,做好服務。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中山市政協原主席丘樹宏:
宏森書記從八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文學的使命任務和要求,用七個“始終”提出了“奮力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措施辦法。我將繼續堅持黨員作家、黨員詩人的政治站位和角色定位,積極組織和參與文學活動,為文化強國提供文學貢獻。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原副巡視員李國偉: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聽后更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讓我們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為我們的孩子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根鑄魂。
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
總書記深刻指出,文藝創作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練就高超藝術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專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為功。一是要扎扎實實深入深入,從深入到深入,將生活素材轉化為創作精神資源。第二是要下真工夫,練真本事,求真務實,如此才能傾注心血,進行藝術創造,真正的藝術創造。三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要自覺的塑造自己的靈魂,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人格境境界。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北師大珠海分校教授陳繼明: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宏森書記的講話,都提到了“文化自覺”和“中國故事”。作為作家,有沒有文化自覺很重要,首先則是能否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而中國故事應該是把中國歷史和中國現實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文明的語境下去觀察、去思考、去書寫。書寫中國故事,表達中國氣派,是中國作家的當然使命。
廣東省統計黨組書記、局長楊新洪:
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體現過去五年中國作協工作與文學事業之實,形成中國文學新征程的恢宏氣象。聯系本職本崗工作有三點收獲:一是寫好精品力作,以數據描繪新時代。二是堅持守正創新,發現與吸納統計文學工作者。三是追求知行合一,面向大數據需求,謳歌統計故事,鑄就中國文學新征程上的新輝煌。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二級巡視員熊育群: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提到“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十代會報告提出:“將個人的感受、思想向著宏大的歷史運動敞開,獲得全面深刻的總體性視野”,這是向作家發出的帶有創作方向和路逕的歷史召喚,是宏大敘事的創新和回歸,也是對個人化敘事的一種框正。新時代文學的主流必須是凝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新時代文學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根本立場和方法,這是文學創作的不二法門。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梅:
這兩天聽了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其中提出了文學是以人民為中心。我是搞創作的作家,我覺得作家還是用作品說話,能留下來的只有作品。我們要貫徹新時代的要求,我自己最近的一個長篇,比以前的創作更加稍微接地氣的,努力把這部作品寫好。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珠海市作協主席盧衛平: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文學是什么、文學創作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我覺得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中也把文學是什么、寫什么、怎么寫說得非常清楚。文學最大的敵人就是陳詞濫調。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如果是有抱負一定要寫下去,必須有海量的閱讀,必須有堅持的閱讀,閱讀的這種能力某種意義上講決定了你的鑒賞力,而鑒賞力就決定了你的創造力。?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深圳作協副主席吳君:
作為一名廣東作家,我對廣東充滿了感情,省委宣傳部、省作協積極為作家搭建平臺,長遠謀劃,有詳細的施工圖,尤其是對作家的支持,是令全國的同行羨慕,令作家感到振奮,倍感溫暖。正是由于這種遠見與氣魄,努力與堅持,我們才可以看見一路走來,創作艱辛的廣東作家同行沒有松懈,而是抓住機遇書寫的一步步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龐貝:
習總書記說要“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這是一個很新鮮的提法。生動形象,饒有詩意,也大有深意。習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時代對我們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這個文藝生態該如何建設?就機制而言,這個任務主要應由各級文聯和作協之類機構承擔。作為文藝創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各級文聯和作協如何使用權力和資源,如何完善文藝類獎項的評審機制,如何為廣大創作者提供專業而有效的服務,這都是關乎文藝生態的重要因素。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陳璽:
總書記關于文藝思想的人民情懷是一脈相承的。對于作家來說人民性的體現最終還是作品,我們要將總書記的講話融入到自己創作來校正自己的創作。此外,經常困擾我們的名利錢跟精品力作的關系問題,怎么看這個東西?總書記講話我覺得講得很到位,很具體,對我們也是一個啟發。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
總書記的講話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哲理光芒,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為我國文藝界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將牢記國之大者,繼續強化歷史情懷、家國情懷,樹立大歷史觀,與全省作家一起,崇藝樹德,弘揚正氣,堅守人民立場,努力創作,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新篇章,以實際行動為黨的文藝事業增添新光彩,做出新貢獻。
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陳劍暉: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文藝要守正創新。創新必須立足于中國“文"的傳統,傳遞中華民族的感情訴求,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智慧,并與時代同行。作為廣東的文學工作者,我們要以文立心,以文鑄魄,守正創新,開拓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新格局、新境界,使大灣區文學呈現出恢宏氣象,與我們偉大的時代,與廣東的經濟發展相匹配。同時,我們還要增強“粵派批評"的朝氣和銳氣,發揮其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羊城晚報社副刊部主任陳橋生: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就像是一篇現代的《文賦》《文心雕龍》,張宏森書記的報告,便是其箋注本,或者說輔導讀本,我們的學習體會,就是對總書記講話的集解。這篇講話,對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所有問題,都進行了解答闡釋,是指引,是綱領。我有兩點較突出的現場感受:第一,更加認識到文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的極其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第二,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踐意義上強調闡發了文藝創作要守正創新。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潮州市作協主席陳培浩:
總書記從辯證的角度強調,如果僅僅是陳陳相因的話,傳承也談不上。我們在追求的是一種創新性的傳承,但是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也不能創新,這種創新又是一種更新式的創新。總書記通篇講話中都洋溢著這樣的一種辯證法的光芒。第二點就是人民性,因為我們是一個人民性的國家,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的文藝是人民性的文藝。而這次總書記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對人民性的內涵有了新的延伸,對我們新時代的生活有了新的拓展。
東莞市文聯原創作部主任詹谷豐: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五點希望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宏森書記在他的報告里也一直強調。我對這條感受比較深的,因為我自己是一個作者,也是一個讀者。一個作家如果沒有創新意識,那他的創作也走不遠。我認為,文學包括電影電視可能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新的文體,這些方面值得我們更加努力。
揭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王哲珠:
習總書記提到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兵,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我想如果以此為背景,將會站得更高,目光更加開闊,表達將會更加通融,我們的文字將會有更加有力的支撐。
自由撰稿人韋靈:
從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中,我都體會到了對文學真善美和溫暖的追求。宏森書記的講話里面,特別提到一個關于青年人才隊伍的建設這一塊,我也是特別關注。
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盛慧:
第一點是習總書記的講話我深受震撼,因為其實寫作是一個孤獨的事業,我們經常是在產前焦慮和產后憂郁中度過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困難。第二個就是格局,我覺得寫作者的格局其實要不斷的去打開的,然后青年這一塊我覺得特別的感觸,雖然我即將邁入中年,但是我覺得其實廣東作家在青年這一塊應該值得非常驕傲的。
惠州市文聯原副調研員申平:
習總書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這里的“守正創新,跟上時代”八個字,意味深長。什么是守正?守正就是守黨和人民之正,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正。創新,就是不斷更新創造講好中國故事的形式和手段。跟上時代,我理解是作家要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描摹當下這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東省作協創研部主任周西籬:
今天聽宏森書記的工作報告倍感親切,深受感動。我尤其關注其中的幾點,比如強調要確保方向,建設文學工作的領導機制和工作體系,打造文學的新力量。廣東的文學工作和中國作協是步調一致、同頻共振的。宏森書記在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和要求這部分,他說到要在文明新形態中塑造新的文學形態,這就給我們的書寫開了一個很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間。
自由撰稿人陳再見:
聽取了總書記的講話,受益匪淺。作為一個青年小說家,我會在今后的寫作中,繼續以自己的敏感和觀察,堅守人民立場,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做一個自愿自覺的時代講述者,力求把這個時代的經驗和現實通過藝術的形式得以呈現、深入和傳承。尤其是年輕一代人所遇到的問題,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生活的還是精神的,都力爭在作品里真實地體現,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中國形象,彰顯好中國精神。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網絡作家廖群詩:
今天的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各種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總書記強調,衡量文學家的人生價值最終看作品,作家是靠作品說話,作品的核心是內容,而內容離不開生活,離不開人民,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人民滿不滿意才是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
網絡作家江源:
總書記在講話中希望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開拓文藝新境界,我對此感觸較深,因為網絡文學是比較需要考慮讀者需求的這么一個文學形式,更新迭代是非常快的。總書記說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像網絡文學基本上就是每時每刻都在創新,而創新的基礎就是生活。總書記強調藝術始終來源生活,我們網絡作家就是要考慮如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