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張培忠 | 做潮州文化的耕耘者
更新時間:2021-11-09 作者:張培忠來源:潮州日報
今年10月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一周年??倳泴Τ敝菸幕某浞种匾?、高度評價和格外厚愛,是潮州文化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景象,是潮州文化之幸,也是潮州文化之機,將對潮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產生超越性、革命性的影響。我們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總書記反復叮囑而體悟潮州文化的重要性、呵護潮州文化的緊迫性、建設潮州文化的艱巨性。
潮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廣東潮州、汕頭視察期間,對潮州文化、華僑文化作出了精辟論述,這些論述,對于深入把握潮州文化的精髓和特質,按照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潮州文化??倳泴Τ敝菸幕钇澰谄潯T诔敝菀暡鞎r,面對牌坊街上熱情的市民,總書記第一句話就說:“潮州,我早就想來了?!痹诔敝萁诸^漫步時,偶然看到潮州特色小食蠔烙,總書記欣喜地脫口而出:“海蠣煎,蠔煎,這個是很好吃的。”蠔烙是潮汕的說法,福建廈門叫蠔煎,臺灣叫海蠣煎,一種特色小食,同在閩南文化圈,卻有不同的說法,總書記都熟稔于心。
總書記對潮州文化給予精確定位:“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笨倳泴Τ敝菸幕鐢导艺洌骸皬V濟橋歷史上幾經重建和修繕,凝聚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潮州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薄俺崩C、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總書記對潮州文化以高度評價:“潮州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彌足珍貴,實屬難得”“潮州這個地方有很多寶,我們要很好地研究她”“潮州菜在國際上是最好的中華料理?!?/span>
其次是華僑文化。總書記指出,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僑鄉,全國6000多萬華僑,潮汕約占2000萬。“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皟S批”產生的外匯對潮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收集“僑批”,搶救“僑批”文獻,意義非常重大。要保護好“僑批”,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并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總書記對文化建設、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一以貫之。早在1990年擔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就在《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一文中鮮明地指出:“有的人由于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家鄉可愛之歷史,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而只知道艷羨人家,從而失去自信心?!薄耙粋€地區的文化建設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從整個國家來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民族的延續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我們已經樹立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心,無論是在民族危亡,還是在民族昌盛時期,這種自信心都是我們民族精神中最穩定的成分。正是這種自信心,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有了令人敬佩的今天。閩東的文化建設也具有同樣的意義。我們有一個明確目標:通過文化建設,弘揚民族文化傳統,不僅增強我們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對閩東的信心?!?/span>
從31年前對閩東文化的論述,到31年后對潮州文化的論述,貫穿著一條紅線,就是總書記對文化建設和文化自信的高瞻遠矚、高度自覺和身體力行。
久久為功尋找挖掘一口深井
我是潮州饒平人,長期在省委機關工作,這兩年到省作協任職,本職工作十分繁忙,但因為熱愛,業余研究潮州文化,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這三十多年,我主要研究了兩個潮州人物,一個是張競生,一個是鄭成功;還選編了一本潮州文化讀本。
先說張競生。我和張競生是饒平同鄉,他在山之南我在山之北。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談論張博士(家鄉人均以此稱謂張競生)曾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是一個神奇的人物。第一次聽到張競生的名字,是1982年在讀饒平師范二年級時一節班會課上,縣文化館的老師給同學們講黃岡丁未革命,當時張競生在黃埔陸軍小學讀書,未參加這次革命,卻受到家鄉此次暴動的洗禮而萌發了革命的種子。1988年,我在大學圖書館閱覽室讀到《自學》雜志連載的李洪寬撰寫的介紹張競生的系列文章,對這位既是革命家、又是學問家的家鄉先賢張競生產生強烈興趣,并開始積累資料,展開研究。大學畢業后,我到省教育廳工作,后來又調到省委組織部工作,不管工作如何變動,我始終咬定青山不放松,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業余時間全部傾注到張競生研究中。在張競生博士次子張超先生的協助下,廣泛搜集張競生有關資料,并得到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教授和時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陳春聲教授將我的張競生研究納入其主持的“潮州文化的特質與內涵”合作項目,兩次親自到中大圖書館特藏室為我辦理閱覽證,方便我查閱資料;陳平原教授則對我的研究多加指導,建議我抓緊做口述歷史,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當事人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多年的研究、考辨,我發現,長期被民眾以訛傳訛地視為“性學博士”“民國文妖”,被學術殿堂斥為異端的張競生,其實是20世紀自由知識分子的精神范本,性學是他的底色,烏托邦的哲學思想和美學體系是他的亮點,為農民代言和為農民鼓呼是他的使命。他特立獨行,狂放不羈。除了性學研究外,他還是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鄉村建設運動的先驅。性學研究只是他的一個研究領域,其地位就像他十個手指中的小拇指。本人研究、創作張競生長達33年,深感張競生是一座被學界、人們忽略了的學術富礦,因此,本人用長達40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文妖與先知——張競生傳》,用30集的長篇電視連續劇《鐵血兄弟》(由《文妖與先知——張競生傳》改編,由第五代導演何群擔任總導演,由青年演員朱亞文主演,于2013年8月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播出。第一部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渴望》的總導演魯曉威讀了《文妖與先知——張競生傳》后曾對本人說:“《張競生傳》是十部電影的題材”),用十卷本的《張競生集》來呈現張競生,還原張競生,復活一個曾被歷史的煙塵覆蓋、曾被時代的釉彩涂抹的張競生。
次說鄭成功。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難得的具有海權意識的人物,他是一個時代先驅,更是一個民族英雄!他的思想及其作為,對于今天中國解決臺灣問題、處理南海局勢問題,具有強烈的啟示意義?;仡櫄v史,自朱元璋開國,就認為貿易特別是海外貿易會導致沿海民眾經常脫離政府管制,因富而生異心,因遷徙而生離心,危害政權的統治,頒布了“片板不得下?!钡暮=?,以后,隆慶帝曾被迫部分開關,到崇禎帝又重新鎖上國門。鄭成功遠比農民出身的帝王更能看出四海通商的大趨勢及遠景,組織起大規模的武裝海商集團縱橫東西洋,直至從武裝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手中奪回臺灣。我潛心研究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長達11年,得出鄭家有潮汕血統的結論,即鄭成功的曾祖母譚氏媽是澄海縣澄城鎮港口村人;另一方面,潮州地區曾是鄭成功招兵、征糧、籌餉、據守的要地;此外,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任南澳副總兵長達八年,成為后來鄭成功赴南澳招兵的主要動因,因此,本人將鄭成功作為潮州歷史上的人物進行研究,允稱淵源有自。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海權戰略——鄭芝龍、鄭成功海商集團紀事》,獲廣東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3年中國報告文學十佳作品、新浪歷史好書榜等;40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海商與英雄——鄭成功傳》正在創作中。
再說編讀本。花了2年時間,選編潮州文化讀本《欹枕聽潮音》。潮汕文化博大精深,典籍文獻汗牛充棟。為綿延千年的潮汕文化編一本老少咸宜的讀物,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我從歷朝《潮州府志》及潮邑各縣志到《潮州耆舊集》《井丹詩文集》《潮中雜記》等典籍中探尋潮汕文化的淵源,從丘逢甲、溫廷敬、鐘敬文到張競生、秦牧、饒宗頤等近現代學人作家中觸摸潮汕文化的脈絡,甚至為了一篇文章,專門從上海古籍出版社郵購兩巨冊的《丁日昌集》。在大量閱讀、充分比較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形成了選本的基本框架,綜合地緣、歷史、政經、文化、民俗、人物、風物、情懷等因素,初選出100多篇文章,反復斟酌后,敲定72篇文章,最終精選了30多篇文章,包括韓愈《祭鱷魚文》、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林大春《請嚴禁貪酷疏》、林大欽《廷試策》、丁日昌《上李宮保論潮州洋務情形書》、丘逢甲《創設岒東同文學堂序》以及國學大師饒宗頤、著名作家秦牧、歷史學者陳春聲、文化學者陳平原、原廣東省委書記林若、中山大學教授林崗的文章等,輔以按語、注釋和作者簡介,成為潮汕文化一本鉤玄提要的讀本,在潮汕歷史上,似乎也不多見。該書從歷朝歷代的潮州文獻和學人作家中梳理潮州文化的脈絡,其所呈現的聲音,既是潮水的聲音、眾生聲音,也是潮人的聲音、時代的聲音。
潮州文化博大精深,這里的潮州文化是一個大潮州文化的概念,是饒宗頤先生在《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所包括的范疇。如何選擇研究課題,我個人的原則:一是研究對象要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鑒古才能知興替、知當今、知未來。譬如,張競生是中國現代哲學家、美學家、社會學家,他第一個向社會征集性史以開展性史研究,第一個在中國提倡計劃生育,第一個在大學課堂上講授邏輯學、性學,第一個提出美治主義。張競生著作中蘊含的獨特而深刻的哲學思想、美學體系、性學理論、文學價值、鄉村建設的當代意義都值得深度探究與挖掘,其畢生致力于鄉村建設運動,修公路、育苗圃、建農校,為發展鄉村經濟文化作過積極貢獻,研究張競生的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對當下正在推進的鄉村振興國策意義十分重大,極具借鑒作用。我始終堅守“非虛構”文學的責任與使命,通過文學的方式對張競生進行還原和重構,挖掘其現代價值,突顯其現實意義。今天,當我們把有關海權的話題置于我們的領土權利、海洋權利在東海、南海,在世界不少的地方受到挑釁的時刻,事實證明我堅持以“緊扣時代主題,唱響藍色夢想,喚醒海權意識,勿忘海上國恥”的主調,從喚醒人們的海權觀念和行動的視角研究鄭芝龍、鄭成功的海商集團,從全球戰略、國際貿易、民族矛盾、文化沖突等多個層面全方位地刻畫鄭成功形象,從戰略管理的理論層面揭示鄭氏海商集團的全球意識和商業意識,具有現實的迫切性和思想理論價值。特別是鄭成功當年以一家之力,排除萬難,從外敵手中收復臺灣,為中華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勛,為今天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二是研讀文獻、田野調查、口述歷史三管齊下。在研究張競生的過程中,本人在張競生博士次子張超先生的鼎力支持下,廣泛搜集張競生的直接史料與背景材料,先后踏訪了饒平縣浮濱鎮大榕鋪村、三饒鎮琴峰書院、黃岡鎮楚巷居委、樟溪鎮廠埔村,以及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實地考察張競生當年活動的遺跡,廣泛采訪知情人,搶救歷史資料,并拍攝了大量照片,甚至從法國里昂大學圖書館找到張競生的哲學博士論文,自費請法文教授翻譯成中文。借助現代通訊工具,把張競生曾經生活或居住過的地方如廣州、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潮州、汕頭、饒平等地的各種相關資訊鏈接起來,為我所用。為了寫好鄭成功,我專程到臺灣的臺南考察,兩次到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戶踏勘,對鄭成功在廣東、福建、浙江活動的地方,都利用節假日,前往現場做田野調查,獲得真實感受;并從全球范圍搜集鄭成功的史料,托朋友從美國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查找鄭成功史料,自費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研究生從日文中翻譯鄭成功史料,作為研究創作的參考。我始終認為,近現代的廣東,包括潮州有很多寫作的好題材,是一座文學的富礦,作家應該成為一個誠實的、聰明的礦工,找準自己的方向,然后鍥而不舍地挖掘,致力于打一口文學的“深井”,要有自己的發現,在學術上才有價值,在文學上才有特點。也正因為我對鄭成功的歷史有了自己的發現,我才有了寫作的沖動,不然前人包括洋人已有汗牛充棟的研究,根本難以下筆。根據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真實,并考證了西方“海盜”這一概念的沿化流變,我認為“海盜”其實是具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膽”的“海洋型人物”,他們集海盜、海商、海軍三位于一體。由此生發開去,歸納出一種“海盜精神”,即冒險的精神,主動進取和勇于開拓,舍生取義的精神,以及堅定的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而這樣一種“海盜精神”,正是當下的許多中國人所稀缺的精神。三是長期堅持窮盡可能。我作為一名公務員,長期堅持一份艱辛而又頗有意義的業余創作,這種創作只能在深更半夜家人熟睡之后,才忙里偷閑,積累資料,積累素材,積累情感,積累思想,憑著一種還歷史本來面貌的愿望和熱情,花了33年時間研究張競生、寫作張競生、編輯張競生、評論張競生。先出選本,再出傳記,然后改編影視,最后會同孔令彬、肖玉華等拾遺、編校,由陳春聲、陳平原、林崗擔任顧問,出版十卷本《張競生集》。而鄭成功的研究,則還在路上,還在過程中?;仡欉@些年的業余鄉邦文化研究和文學創作,深感任重道遠,更感意義非凡!
起而行之努力講好潮州故事
總書記對潮州充滿深情厚意,寄予殷切期待??倳浿赋觯骸耙Wo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薄耙羁填I會黨中央戰略意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主戰場中選準自己的定位,發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薄耙鶕碌膶嶋H做好‘僑’的文章,加強海外華僑工作,引導和激勵他們在支持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薄拔覀儛圻@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希望潮州廣大干部群眾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總書記這些重要指示,為潮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堅持把握機遇,致力打造潮州歷史文化名城。潮州是歷史上潮州民系的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潮文化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人才輩出,是歷代郡、州、府所在地,曾是粵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嶺東首邑” “海濱鄒魯”之美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積淀,淬煉了潮州這座城市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潮州人優秀的意志品格,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廣濟橋、開元寺、韓文公祠等景點更是聞名遐邇。全市共有文物古跡72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革命遺址遺跡284處,其中革命史跡及紀念設施267處,其他遺址17處?!皺C者如神,難遇易失”。我們要切實把握總書記來視察的機遇、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機遇、建設文化強省的機遇,全力以赴打造好潮州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
二是堅持提高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總書記視察潮州、汕頭、深圳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導潮州文化的研究、傳承與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繼承黨的優良傳統,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文明的生存智慧,將我黨關于重視運用優秀傳統文化以推動黨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實踐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傳統文化觀。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潮州文化是產生于潮州并歷經幾千年沉淀而形成的,有中華民族共同優秀品質和鮮明地域特色的價值觀和精神氣質,是嶺南文化的重要支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把潮州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全面加強潮州文化精神內核研究,高質量做好古城保育活化和非遺保護傳承,保護好令人“一見傾心”的老建筑、老街區和老手藝,抓好潮州語言文字和經典文獻的保護和傳播,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形成禮敬守護和傳承發展潮州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和現實環境。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構建潮州文化話語和敘事體系??倳浽诮衲晡逶氯罩醒胝尉旨w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和“七一”重要講話中,深刻地提出要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為世界大同做出更大貢獻的非凡抱負,我們要以此來觀照潮州文化話語和敘事體系的構建。潮汕民諺云:“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對我們講好潮州故事、傳播中國故事是一大優勢。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對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深刻性、獨特性、預見性、形象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積極推動潮州文化走出去,在融通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中有所創新和突破,更加強調信息的含量、思想的容量、情感的力量,增強主動塑造和傳播中國形象的自覺意識和行動能力,在國際輿論場上彰顯中華文化軟實力,塑造中華民族和平崛起、偉大復興的大國風范和大國形象,為構建新時代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作出新貢獻。
四是堅持統籌謀劃,高位推動潮州文化的整體開發。潮州是一座文化之城、英雄之城,潮州文化的開發利用與傳承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潮州市委、市政府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確立文化強市、產業興市的發展理念,統籌謀劃,全面布局,高位推動。其中,潮州紅色文化享譽全國,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同潮州有深厚的淵源,“潮州七日紅”“茂芝會議”均為中共黨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事件,左翼文化運動“潮州六杰”在中國文學史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我們要把實現總書記賦予的“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發展目標作為最大任務,推動潮州文化的全面開發。譬如,結合“中央紅色交通線”等遺跡遺址保護,開展饒平麒麟嶺、潮安婆姐嶺等南粵古驛道修復及活化利用;串聯分散全市老區蘇區紅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南昌起義部隊挺進潮州、中央紅色交通線、東江縱隊抗戰、紅色軍事文化展示、包括洪靈菲、馮鏗、戴平萬等在內的“潮州左聯六杰”文化之旅等旅游線路。配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挖饒平縣上饒鎮永善村、饒平縣東山鎮湖嶺村、潮安區登塘鎮世田村等紅色村莊紅色文化,既盤活紅色資源,又為鄉村發展注入紅色動力。
五是堅持整合資源,借力推動潮州文化的轉化傳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我們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指南?!半p創”方針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創造創新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轉化發展,堅持辯證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要以一體建設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抓手,深入實施潮州文化“雙創”工程和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入實施文化改革振興工程,因地制宜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潮州本土內外有許多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沉淀著數量可觀的民間資本,各級黨委、政府要善于搭建平臺,撬動民間資本,多元投入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以饒平為例,饒平全境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山區,蘊藏著十分豐富而獨特的資源稟賦,根據這些資源稟賦,引導、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饒平博物館群,如黃岡鎮大澳村早年曾是海盜出沒的地方,可建成全球獨特的海盜博物館;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之前十次武裝起義的第三次黃岡丁未起義在此舉行,直接撼動了清廷的統治,可在此建黃岡丁未革命博物館;浮濱的張競生文化公園,已有相當基礎,可改造提升為生命科學博物館;三饒的道韻樓是全國最大的八卦圍樓、土樓,可利用轉型建設成為土樓博物館;三饒的打破鼓是潮劇《柴房會》的原型地,可建設一個潮劇博物館;茂芝的全德學校是南昌起義失利后,朱德帶領800將士在此制訂“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直接促成了朱毛井岡山會師,可在此建設紅色革命博物館。這些博物館,要有得聽、有得看、有得住、有得買,甚至有得玩,以此直接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迭加,加快推動文化繁榮、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
六是堅持先走一步,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潮州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是文化生產與傳播的主要載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發揮好文化產業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實現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制機制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實現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的協同發展。潮州地處粵東金三角地帶,是聯結海西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連接點,是閩粵贛十三市經濟協作的聯結點,更是全世界潮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獲得中國瓷都、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民間藝術之鄉、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美稱,發展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據統計,2019年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全國是4.5%,全省是5%,廣州是6.28%,深圳是8.15%,潮州是8.11%,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潮州發展文化產業的強勁勢頭。而同期,北京占9.64%,上海占13%;美國則占31%,日本占20%,韓國占15%。與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省市相比,潮州市的文化產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潮州市要著眼于全球視野,著眼于先行一步,著眼于彎道超車,以非凡的膽略和氣魄,實行政府與民間聯動,海內與海外聯動,資源與資本聯動,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全方位發展潮州文化產業,把潮州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為潮州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趟開一條新路。比如,潮州工夫茶、潮州飲食、潮汕商幫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繡、潮劇、潮樂、潮汕工藝、潮汕木雕、潮州大鑼鼓、潮汕民居等等資源背后都可以做好對接文化產業的大文章,要讓獨特的潮州文化有形化、產品化、市場化,通過文化、文學、文博、文創、文旅等各種方式,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傳統文化在與科技、產業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推動潮州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當年賈島與韓愈心靈交契追隨至韓江盡頭。如今,潮州人民謹記總書記的諄諄囑托,重振嶺東首邑榮光,煥發千年姿彩,重整行裝再出發。邁向新征程,韓山嵯峨逶迤,韓江秀水長清,韓山韓水以其開闊的胸襟、奔騰的氣象預示著潮州文化必將奏響新時代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