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鐘聲 | 陳彥儒散文的真實與厚實
更新時間:2021-10-08 作者:李鐘聲來源: 中山日報
最近,知名作家陳彥儒君要出版散文集《浪漫珠?!覐墓糯鷣怼罚雵谖覍懫颍f,這是市里的計劃,也是自己出的第五本書,時間比較急。?
和陳彥儒君素未謀面,只是通過珠海市興寧商會會長張遠華先生介紹,得知2019年加入中國作協的陳君愛好寫作,十分刻苦、嚴謹,是客籍作家的驕傲。待我翻看了他的目錄和數十篇文章,覺得內容挺豐富的,又吸引我細心地讀了若干篇章。娓娓道來,材料豐富,有深度,寫作范圍從他家鄉興寧的鄉村,到四望嶂老礦區,再到他如今生活的珠海,到萬山群島,從他熟悉的各地朋友,到他接觸過的著名專家和文人余光中、洛夫、李敖等,陳君寫下眾多的文字,花了莫大的心血。
尤其難得的是,陳君還善于思考,不盲目崇拜權威。他在饒宗頤“生前唯一一部親自審定的傳記”中,看到饒宗頤說過一句話:“人類之中,中國是最不懂什么是‘死’的民族,連研究死的問題的勇氣都沒有,可見人的靈性差別之大!”
面對著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饒宗頤,陳君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撰文提出饒宗頤是否沒讀懂中國經典中的有關“死亡”的文化論述。他列舉儒、釋、道三家的“生死觀”,PK饒宗頤津津樂道的埃及《死書》以及波斯詩人有關死亡的詩句。但陳君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巧妙地聯想到“如果給我一個欄目會如何干”——陳君從思考的角度跳出來,聊到策劃案,再談到如果給自己機遇,就會在珠海的多個海島中開展“生存大冒險”之類活動,比如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全國召集儒、釋、道三家代表人物,赴海島拍攝“儒、釋、道三家荒島論生死”的篝火論壇,以此為契機,拍攝一系列超越國內眾多電視千篇一律的節目,打造一款紅遍粵港澳甚至國內的新欄目。此設想可謂大膽了。
一本散文,內容豐滿、厚實??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是一本頗具功力而內容扎實的書。
這本獲得第四屆蘇曼殊文學獎的散文集,有溫度,有高度,也有廣度,作者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字和夢想,而且還從特區思維反思當前一些傳統媒體的弱勢格局,展現敢想敢干的勇氣!作者在書寫現實的同時,還時常領我們去回望歷史,這就使他筆下的敘述動人而結實,并且同一般的散文寫法不同,顯示出獨有的個性和特色,給人印象深刻!
陳彥儒君的散文用真切的細節和翔實的材料記述,顯示其價值。像記述上世紀廣東工業建設初期的四望嶂煤礦歷史,靠充實的細節和故事,靠作家的父老鄉親的回憶,靠一件件看似小事、實則重大的記述,向我們還原了當年的歷史——共和國工業艱難發展的歲月。??
由此,我想起了偉大的《史記》,想起了司馬遷。在這里,我并不是把陳彥儒與司馬遷相提并論,把陳彥儒的寫作與《史記》相提并論,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當代作家,用散文和其他紀實的形式,把我們的歷史,真實、有趣、有血有肉地記錄下來,留給后人。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呵!?
像寫四望嶂這一類的文章,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之所以重點提及,是因為這些年來,我覺得這類文章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又太不引人注意(特別是文學評論界)之故。這些年來,隨著寫作自由度的增加,我們的作者寫的散文,雖然題材范圍擴大了,抒寫看似更加自由、放松,但是文學散文也出現了一個傾向,忽略了去關注大的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內容,忽略了對這一類問題的抒寫和議論研究。如現今農村所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如何對此作出我們自己的思考?比如,梁鴻的從梁莊看中國——《中國在梁莊》這類好文(紀實性散文——包括田野調查這類)。這里,我始終認為,有良心有責任感的作家,要跟隨時代的發展,更為關注我們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與我們的父老鄉親、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一句話,跟隨時代前進。做時代的真實代言人、記錄者。這是何等光榮、何等有價值的任務呵!? ??
在這里,我們并不要求每個作家都得去寫什么題材,什么內容,但陳彥儒君從封閉落后的粵東北山村,投身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珠海經濟特區,他做過很長時間的記者,由此去回望、去思考和總結這類題材,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其他題材的作品,如客家歷史和文化、美食、珠海的人文、名人交往等等,都寫得具體、生動、好讀。
感謝陳君的眼光,初讀本書,使我得到很好的精神享受。我想,這類文章,作為文學性的散文,如能更精練,做更多更高明的取舍,就會寫得更精粹更集中一些。另外,作為文學性的散文,可以更多地運用一些文學創作手法,以增強其文學性,以求更好讀、更吸引人、更有味。
這是一個作家一輩子的任務了。? ? ? ? ? ? ? ??
作者簡介:李鐘聲,資深報人,高級編輯,中國作協會員,曾任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兼南方日報出版社總編輯,廣東省政府參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