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謝 冕 | 平常中見不平常
——讀吳錦雄詩歌感言
更新時間:2021-09-09 作者:謝 冕來源:廣東作家網
平常心平常事
眼下讀詩常有困惑,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隔”。許多作者都在追求“深刻”,他們的“深刻”就是讓人不明白他究竟想說什么。這種不明白,甚至包括作者本人。這就是人們感嘆的“言不及義”。讀吳錦雄的詩,第一印象是樸素,清澈,甚至有點稚拙,卻是直抵人的內心,讓人感到親切。這就是不“隔”。讀他的詩如同親人相見,他向你展開一幅幅平常的生活畫面,這些畫面帶著家常的氛圍,泥土的氣息,炊煙的氣息,親切而自然。鄉村紀事中對著煤油燈反復尋找雞蛋中的白點的母親,趕集途中遇見兩人打架時父親的評說,幼年“偷”吃外公醉棗而醉臥酒壇邊的詩人自己,以及爺爺變幻多端的手影,等等。身居城市,依稀中打開記憶的閘門,不知不覺涌出的都是舊日的平常記憶,絲絲縷縷編織著現代城市人的鄉愁。
吳錦雄講述這一切,用的是非常樸素的語言。他極少裝飾,基本不用華美的詞語。“我是鄉下地里旱不死的蔥”,“早冬的菜葉滿是晶瑩的冰凌”,“桌上一盞昏黃的油燈”,平常得讓人感到就是鄰家發生的人和事。他幾乎杜絕了多余的修辭,用平常話講平常事,寫平常人,但卻不缺飽滿的意蘊和情感。不可諱言,隨之而來的亦留有言辭拖沓、不夠精煉的缺憾。但可貴的還是這種堅守了親切自然的素樸之美。
從詩歌創作的歷史看,寫得簡約較之寫得繁麗的難度要大些。詞有剛柔,詩分濃淡,各擅其長,無關褒貶。以詩言,李賀李商隱濃艷,陶潛王維淡遠,前者“濃得化不開”眾人競而仿之,后者“清水出芙蓉”卻難有及其境者。我的意思不是單項肯定詩的自然平常,只是覺得能于淺中見深,言淡而旨遠的,是最為可貴的詩學境界。
平常的人生不平常的道理
其實,寫人生的日常狀態也易于落套。當下一些詩總是瑣瑣碎碎,用語是極其平常了,但卻不是詩。這些所謂詩的用語沒有經過詩意的“篩濾”,當然更談不上“鍛造”,不僅混同于日常,甚至它的淺白和粗糲還不及于日常。記得有一次在北大開詩學論壇,陳超批評當下詩歌寫作傾向,脫口而出的是,“今天我去找你,你媽說你不在”,引得舉座歡笑。如何在“日常”中堅持并凸顯詩的品質,這就是我所感到的難度。
在盛唐,詩者如云,而王維只有一家。王維詩中的禪意與佛境,一般人學不來、也達不到。能夠于平淡中見厚重、于淺顯中見悠遠的,就一個字:難!話回到現在,口語化也好,“零度寫作”也好,如何在詩與非詩之間予以切割和判別,更是難上加難。詩的意境,需要從日常中提煉和凝成,不是陳超批評的那種“張口就來”的隨意性。
為了印證這一點,我愿意舉吳錦雄的鄉村紀事中母親通過油燈尋找雞蛋中的白點為例。無疑,這是詩人從遙遠的記憶中檢示出來的一個細節。母親認為那個白點是一個未來的生命,是“萬萬吃不得的”。一個細節揭示了一個農家婦女的慈愛之心。這正是詩人對于瑣碎的生活素材的“擇取”。不僅這些,還有對于這種“擇取”的延伸(詩人不曾明言,應該是母親的信念)——
再餓也不能煮谷種
再缺柴火也不能燒書本
我整個小學的每一本課本,每一本作業簿
都被母親碼得整整齊齊
收藏在老家重漆斑斕的柜子里
真理需要珍藏,應該用“重漆斑斕的柜子”來保存。看來輕淡的言說,卻是對于生活素材的擇取和濃縮。簡單的道理,樸素的言辭,傳達出我們世代相傳的偉大的民間智慧和良心。一個細節,引出一段記憶,母親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對于母親的由衷敬愛,以及對于我們民族世代形成的優良品質的傳承,悠遠的懷念和贊嘆,不用任何修飾,一切油然而生。留給讀者的是無限的聯想(即“再創造”). 這就是有別于普通說話的方式的、詩歌的方式。道理是無須“說”的,詩歌的說理靠的是意象的啟示、并“誘發”讀者的想象力,乃是從事另一番艱苦的再創造。
讀吳錦雄的詩,總能在他“無言之言”中找到這些不留痕跡的深層意蘊。再如,思鄉情切,鄉思情重,詩人在陽臺上種了瓜果蔬菜以慰遠思,他只用一句“除了家鄉都是家鄉之外”來概括此種心情,摒除了目下流行的口水泛濫的瑣碎,而出以令人感到意外的簡括和沉郁。
平常后面隱藏哲理
吳錦雄給我們的啟示可能不止于上述,他的特點是能于簡括中見繁復,于貌似淺淡中見深遂。平淡仿佛只是詩人的“虛擬”,他的意蘊恰如他的詩句所顯示的:“我如晨曦斜出,融匯在碧綠的世界間”,請注意,這里的晨曦是“斜出”,可見用語之考究。再如,他說“孤獨是一種常態”,這也是詩中常見,不覺新鮮,但當他說:
孤獨鮮活而頑強
同所有的喧囂一樣平常
就不同了,在這里,他把將”孤獨”等同于”喧囂”,這就是詩人的發現。這種發現就很“不平常”!我們讀吳錦雄,因為他總著意于出以平淡,我們仿佛是走馬平川,眼前突顯碧翠峰巒,便生一種驚喜。詩人能在看似平淡中見機巧,這就是一種“暗功”。因為語及喧囂,信手拈來他的另一詩句:“喧囂的鳥鳴讓我如此安寧”。這使我們聯想到古人名句“鳥鳴山更幽”。吳錦雄是否有意呼應前賢,不得而知,但說是異代同工,卻也近實。
前面的評述中我用了“發現”一詞。似乎尚不能精確表達我的意思。我以為詩人有異于常人之處在他的獨特,發現也應是獨特的,獨特的發現,獨特的感受,更為重要的,還應該是獨特的表達。回到前面引用的,父親看見路邊兩人打架,一強一若,強者贏,弱者敗,父親說:“打贏的人晚上睡不著覺了”。贏了反而睡不著覺?是何道理,父親不語,我也未問。詩人于詩中這樣回答:直到我長大了,才知道父親說的是真理。為何是真理?詩人不言,我們只能自己揣摩。這種表達就具有獨特性:不言而含深意。
無言之言,讓人產生聯想。吳錦雄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平淡,平淡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以平淡發掘深意。讀吳錦雄的詩不可輕慢,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了他的精彩。他的詩中不僅有深意,而且有哲理。例如他說自己魯莽潦草的人生,“上半生用來走出家鄉,下半生用來回歸家鄉”,這就是“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篇末贅語
我和吳錦雄素未謀面,知道他當過記者,辦過文化公司,中學時代開始寫作。出過散文集,出過報告文學集,也出過詩集。他的詩集《我愛過而又失去的女人》《短歌》得到很好的評價。“認識”吳錦雄,是詩人楊克的推薦。我感謝楊克,感謝他使我有機會讀到我所喜歡并認同的詩人和他的寫作,特別是使我在被疫情反彈的困頓和悲苦中得到詩歌溫情的撫慰。
祈愿疫霾早日消弭。祝福詩人,祝福詩歌,祝福世界和平,祝福人類友愛!
2021年1月20日,此日庚子臘月初八,大寒。于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