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建軍考察調研潮汕文化
更新時間:2021-06-10 來源:廣東文壇
4月21日至23日,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建軍,在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的陪同下,赴潮汕開展潮汕文化專題考察調研。
4月22日上午,李建軍、張培忠一行在潮州考察調研,先后參觀全國廉政教育基地韓文公祠、饒宗頤學術館,并與潮州市韓愈紀念館館長李春座談交流。在調研過程中,李建軍表示,韓愈被貶潮州,卻始終堅持儒家積極用世的精神,延師興學、關心農桑、惡溪驅鱷、釋放奴婢等,治潮八月作出功勛卓著的業績,與潮州結下萬古之緣,對潮州文化產生深遠影響,使潮州“山水易姓為韓”,讓人由衷佩服、心生敬仰。李建軍認為,饒宗頤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學術的執著追求令人心生敬意、為之折服。潮州能夠在饒老先生早年讀書處修建風格典雅秀麗、充滿翰墨書香的饒宗頤學術館,展示饒老先生生平事跡、學術成就、藝術造詣,足見潮州對文化的重視、對文化名人的崇敬。張培忠指出,潮州“崇韓文化”深遠而厚重,這是歷史賦予潮州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也是潮州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之一,我們在弘揚“潮州文化”的同時,應注重利用好潮州韓愈文化資源,講好韓愈治潮為民故事,讓韓愈愛民、勤政、清廉的精神品質在古城潮州一代代傳承下去。
4月22日下午,李建軍、張培忠一行到達汕頭,先后參觀“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建筑群、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在調研過程中,李建軍表示,潮汕文化是海內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園,作為世界記憶名錄的僑批檔案,是連結海內外潮人的情感紐帶,更是華僑血濃于水、篤誠守信的有力見證。僑批文化是潮汕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了濃厚的家國情懷,是一種寶貴的創作資源,要認真挖掘,切實講好華僑故事、中國故事。張培忠表示,陳慈黌故居古建筑群展示了豐富的潮汕文化和深厚的僑鄉文化特色,應繼續發掘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共有成員約440人,廣東籍的“左聯”作家有60人左右,其中潮汕籍的就有近20人,包括洪靈菲、馮鏗、戴平萬、許美勛等著名“左聯”作家,在紅色革命文學中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張培忠強調,“左聯”聚集了以魯迅為旗手的革命作家群體,其中潮汕籍作家陣容強大,為創立革命文化、豐富革命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珍惜這種寶貴的資源,深挖“左聯”紅色文化資源,推動“左聯”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資源和廣大群眾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左聯”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作用。?
在潮州、汕頭調研期間,李建軍、張培忠一行還滿懷崇敬的心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汕頭時的足跡,參觀了潮州的廣濟橋、牌坊街和汕頭的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新擔當新作為深挖紅色文化、潮汕文化,講好潮汕故事、廣東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推動黨史題材、紅色題材、左聯作家題材文學創作,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
調研期間,李建軍、張培忠一行還專程到揭陽市普寧市流沙西街道赤水村,參觀了著名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家、中國人民大學原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傳才先生的故居。調研結束時,李建軍感慨地說:“潮汕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此次潮汕之行,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印象豐富而美好。同時,對陳傳才先生之精神氣質和文化品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調研活動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文聯、作協的大力支持。汕頭市委副書記、市長曾風保、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邱奕輝,潮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文森,普寧市委副書記、市長黃銳亮分別會見了李建軍、張培忠一行,汕頭市文聯主席鄭鶴齡、市作協主席陳坤達,潮州市文聯主席程小宏,揭陽市作協主席楊協亮、副主席張丹青等分別陪同調研。(謝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