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順德工業文學:扎根工業土壤,講好灣區故事
更新時間:2021-06-09 來源:廣東文壇
上世紀30年代,一位瘦弱的順德女子,依仗著帶有血淚的深刻體驗,以“草明”為筆名寫出了5萬多字的中篇小說《繅絲女工失身記》,刊登在《廣州文藝》創刊號。那時候的順德,正是廣東繅絲業發展的鼎盛時期,蒸汽機繅絲廠與手工作坊式繅絲廠星羅棋布,草明以繅絲女工的生活為題材,寫下她十分焦慮的憂患意識。1933年8月,出版了20多期的《廣州文藝》周刊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當局查禁,創始人歐陽山、草明逃到上海,參加了魯迅為旗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40年,歐陽山和草明在重慶參加中國共產黨,接著到了延安,他們一起參加了1942年5月2日在延安中央大禮堂毛澤東主持召開的文藝座談會,這對于草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1948年到1950年間,草明接連創作了中篇小說《原動力》《火車頭》,先后被翻譯成十多種外國文字出版。草明從順德走出去,從廣州、上海到延安,從東北三省到落戶鞍山鋼鐵廠,創作出版了30多部文學專著,她以心血和生命譜寫了屬于她那個時代的樂章,被譽為新中國工業文學的拓荒者。
1.工業文學是制造業之都的重要符號
近代順德,素有“南國之都”之美譽。晚清政府大規模發展新興工業,蓬蓬勃勃辦洋務的時候,發源于南海順德的繅絲廠,是當時支撐萌芽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重要支柱之一。2006年至2009年,順德本土作家吳國霖反映廣東繅絲工業文明的長篇小說《絲都尋夢》《絲綢大亨》先后創作出版。這兩本有連續性的作品,從一個宏大的視角透視順德人篳路藍縷,以蠶養農、以蠶養工、以蠶營商,創立了自己的絲綢工業,其發展規模一度超過江浙地區,成為“清末廣東首富縣”,寫出了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側面。這是廣東文學創作一個重要題材領域的突破。
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開始,大灣區就引領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草明家鄉順德,也一躍成為工業制造名城、產業之都。
順德與工業文學有著非同一般的淵源:一是順德籍著名工業文學作家草明為順德作家樹立了文學高標與可資借鑒的學習楷模;二是堪稱中國產業地標制造脊梁的順德,其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及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其多元、完善、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鏈,都為工業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及原型。
2013年6月,中國作協在北京舉辦“草明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指出:“草明是新中國工業文學的拓荒者和優秀現實主義作家,她的名字已經與中國當代工業題材文學創作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繼北京紀念活動之后,順德作協以緬懷本地先賢的名義,面向全國舉辦“順德杯”中國工業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大賽,此后,從2014年至2020年,先后舉辦了6屆“順德杯”中國工業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大賽。2017年11月,在征得草明家屬的支持下,又先后舉辦了兩屆“容桂總商會杯”草明工業文學獎。這兩個獎項的設立,不僅是對順德本土作家工業文學創作的大檢閱、大促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國工業文學創作活動的開展。
2. 文學創作呼喚“可怕的順德人”精神
廣東因地利之勢而領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處在大灣區黃金腹地的順德,總面積雖然只有800多平方公里,卻作為廣東經濟“四小龍”之一和長期躋身全國GTP首強地區之列,“可怕的順德人”和“順德制造”名揚大江南北、海內海外。順德人之所以成為一個辨識度較高的群體,我們不能忽略早在100多年前順德工商企業家的歷史影響及其當代價值。明清以來,隨著澳門開埠、廣州通商,國際市場的需求很快傳到順德,桑基魚塘的發展進一步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思想意識。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薛廣森、岑國華等依靠實業發展民族工業的先驅。
人們領略到順德文化的特征、內涵和魅力,一定是文學作品挖掘出來的人文精神,企業家的內質、特性和風貌,以及人們敬仰、敬佩、敬畏的工匠精神。工業制造是硬實力,文學創作是軟實力,宛如兩條蜿蜒的蛟龍,把順德舞動起來。
在“順德制造”遍布全世界各個角落的同時,順德人的文化、精神生活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每年超過100場的文化沙龍、工業現場采風、讀書會、新書分享會,創作活躍,碩果累累。自2014年以來,南方報業集團主辦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永久落戶順德。“順德杯”中國工業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大賽與“容桂總商會杯”草明工業文學獎適逢其時,這些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活動,是順德人家國情懷與鄉邦意識完美結合的體現。
順德在開展工業文學創作、征文大賽的同時,先后舉辦“廣佛作家工業文學創作采風行”,“廣東工業文學創作筆會”,“廣州?順德工業文學創作研討會”,“鞍山?順德工業文學創作研討會”,“尋找原動力——中國工業文學萬里行”,“順德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采風行”,“南海?順德工業詩歌創作座談會”等40多場活動,不斷豐富多種形式活動的蓬勃發展。
順德工業題材文學創作活動,活躍了順德的文化氛圍。既是順德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又是吸引、留住高端人才與打造文化軟實力的關鍵路徑。二者互相反哺滋養又輝映發展。
3. 順德工業文學的破題突圍
客觀地說,草明先生的工業文學高標與順德雄厚的產業經濟基礎,并不等于順德已經取得了與之交相輝映的工業文學創作實績。需要指出的是,順德工業文學創作與順德產業經濟的地位與實力,實際上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不協助局面。
順德最為顯著的精神特質是創新務實、合作包容、敢為人先。這是一個適合生活、創業的地方,文學創作必然有許多新的元素。然而,順德許多作家的敘事方式仍然停留在陳舊的語境,也就是停留在農耕時代老生常談的書寫經驗里。
在工業化進程的啟動期、初中期,產生了大量的打工文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記錄和描寫底層工人灰暗彷徨惆悵的打工生活。順德工業文學最大的鮮明特征,就是從反映底層工人苦難生活為主轉向現代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國工匠精神為主,跳出“打工文學”的角度,挖掘和講述工業化進程中多姿多彩的創業故事,以更為宏大的視角反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16年8月,羊城晚報副刊《花地》以“順德工業題材小小說”專版形式,推出朱文彬《工業時代的愛情》,吳國霖《工程帥》,馬曉紅《接班人》,王虎《女組長的秘密》,方五四《老宮》等5篇作品,獲得文學界廣泛好評。同年12月,《順德小小說選粹》出版,精選112位順德作家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及獲獎作品147篇,其中不少是工業題材經典之作,如朱文彬的《卡布奇諾》,黃偉濤的《優化整合》,王虎的《經理辭職》,黎尊乾的《老板真笨》,王茂浪的《二維碼》等。
與此同時,順德工業題材長篇小說也取得重大突破,吳國霖的《廣府人下南洋》《石破天驚》,董春水的《下廣東》,王虎的《帶著理想愛世界》先后出版,體現了工業生活描寫的新嘗試。在詩歌創作方面,先后涌現了一大批新內容、新形式的作品,如《聽工業發芽的聲音》《機器人餐廳》《順德智能制造生產線》《工業鷹》《螺絲釘》《模具師傅》等。實力派詩人羅桂根、王崇山、肖志勇歷時半年,八易其稿,聯手創作出工業長詩《順德詩頌》,共570行,6700字,從大氣派大格局進行抒寫,唱響工業詩歌的主旋律。
曾經創作過一系列工業題材小說的著名作家蔣子龍,他在出席參加順德工業題材作品頒獎活動時說:“順德是工業制造重鎮,同時又著力開展工業文學創作活動,這讓我對順德心懷敬意,對工業文學充滿期待。”蔣子龍對獲獎作家與順德作家寄予厚望,希望大家沉下心來,講好工業故事。
4. 著力培養產業工人作家隊伍
2017年6月11日,順德作家協會產業工人作家分會在聯塑集團舉行成立儀式,來自區內20多個企業50多名的產業工人作家、文學愛好者見證了這一盛會。
順德是中國制造業重地,平均每秒鐘有2個電飯鍋下線,每分鐘能產100臺微波爐,每小時能生產273臺洗衣機,每天能生產超2萬臺冰箱,擁有2家世界500強企業,這僅僅是順德工業發展史中的“冰山一角”,這些產業集群滋養了近150萬的產業工人,還有一大批“識做、搞掂、好嘢”的企業家。
我們可以在詩歌《順德智能制造生產線》觀察到工業現場的震撼。“像是萬馬奔騰的戰場/機器人揮動著神奇的臂膀/把智慧嵌入產品的靈魂/沖壓、冶煉、淬火、奔放/把昨天、今天、明天的構思融合/用編碼連接五千年的文化力量。”“洗腳上田的農民子孫/優雅地站在操作臺上/坐地日行八千里/悉心營銷大灣區產品/巡天遙看一千河/密切注視海內外市場。”這些詩歌大氣磅礴,把追夢逐夢的精神風貌和可歌可泣的拼搏記錄下來。
在順德一次工業文學創作的研討會上,曾經有學者提出,工業文學創作是產業工人寫的作品,還是作家寫產業工人的作品?今天若再來討論這個問題,顯然太狹窄了。我們迎來了一個既是紛繁復雜,也是花團錦簇的大時代;既有傳統觀念的,也有變革創新的。無論是產業工人、文學愛好者、還是作家,我們生活在其中,參與、建構、嬗變、發展,這是一種新的形態,也是順德工業文學新的特點。
東菱凱琴集團屬下的新寶電器廠,有許多熱愛文學的青年,他們每天都在生產第一線,集團黨委書記張寧因勢利導成立了新寶文學會,這可能是大灣區企業并不多見的產業工人文學會。
珠江商報副總編輯馬志良在新寶文學會座談會上說:“有三個最直接的感受,一是他們說話都很短,簡單直接,言簡意賅,謙和平淡。二是大家都很忙,生產緊,任務重,但人的精神狀態都很好,累并快樂著;三是對疫情狀況、國家戰略、世界局勢都很關心,很敏感,很在意。與此同時,家國一體的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也不斷增強。”
事實上,這一切體現在生產與管理的日常中。當問及張寧書記成立新寶文學會的初衷,他笑著說:“只要年輕人覺得好玩,我們就盡能力去支持,文學會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我們要讓工人安心留下來,確保完成生產計劃。”2019年,新寶電器廠銷售額91億,2020年10月底已經超過了120億,這一讓人揚眉吐氣的成績,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情況上,顯得十分難能可貴。
新寶電器公司的廖若楠在《我與企業共成長》一文中說,她們已經不是“打工詩人”筆下的女工,那種把女工變成編號交給生產流水線的狀況一去不復返了,工人與企業的關系不斷在調整改變。新寶電器文學會會長孔德旗喜歡詩歌,他的許多詩歌都是直接寫工廠的工作生活形態,他說,詩歌要表達廣大產業工人的生活情感,要有工業現場的溫度。塑膠模具公司楊平說:“工作,本身是一場修行,我們正值青春,正值最好的年代,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青年工人梁志永參加了順德文聯“金鳳展翅”育才計劃文學創作培訓班,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寶企業文化部辜芳磊說:“企業文化的提升,增強了的產業工人的活力、公司形象的影響力,讓我們都成為新時代的追夢人。”
5. 工業文學萬里行,尋找創作原動力
2019年5月3日,順德12位作家在作協主席吳國霖的帶領下,遠赴東北遼寧老工業城市,沿著順德籍女作家草明走過的足跡,啟動“找尋原動力——中國工業文學萬里行”采風活動。
順德作家從廣東順德酒廠出發,從中國家電之都到“共和國長子企業”鋼鐵之都,不遠萬里來到沈陽、鞍山、大連,深入社區采訪老作家趙郁秀、草明的學生鄧洪文、《沸騰的群山》作者李云德,采訪草明的女兒歐陽代娜、吳納嘉、外孫女田海藍,介紹家鄉順德的巨大變遷;他們走進鞍鋼集團,與曾經叱咤風云的產業工人作家親切交流;他們深入煉鋼生產車間,親眼目睹鋼鐵工人生產作業,零距離感受鋼鐵工人的生活;他們走進鞍鋼集團博物館、大連當代博物館,撫摸斑斑銹跡的“工業遺產”。
在鞍鋼博物館召開的“找尋原動力,爭當火車頭,乘風破浪講好工業故事”鞍山?順德作家工業文學創作座談會上,草明先生的女兒、82歲的吳納嘉老師專程從北京趕過來參加座談會、捐贈草明手稿。鞍山市作協主席卜慶祥在會上發言說:“鞍山與順德,兩座城市遠隔萬水干山,一座在北方,一座在南國,卻因為一個人,交匯、重疊、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個人,就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工業題材作家草明先生。”是的,感恩草明先生,她用600萬字的工業文學作品為兩座城市牽引紅線,為中國工業文學開山引路。
時任鞍鋼集團紀委副書記穆鐵健,他在百忙之中抽時間與作家交流,他誠摯地說:“期待兩地加強聯系,共同為工業文學發展繁榮做貢獻的意向能成為現實。”
吳國霖在接受新華社主任記者王炳坤采訪時說:“鞍山和順德,作為中國不同時期、不同類型工業城市的典范,兩座城市的作家都創作了大量工業題材的文學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這次中國工業文學萬里行采風活動是一次新嘗試,我們不但要找尋工業文學創作的原動力,還要書寫新時代新征程的新活力。”
6.工業文學剛性“齒輪”下的柔情人性
2020年9月18日上午,報告文學《中國產業脊梁——疫情下順德制造業困境與突圍》在順德工業發展館首發,順德工業文學研討會同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作家、書評家、學者和媒體人參與見證了這場盛會。
作為佛山市文聯重點文學工程項目之一,順德作家協會產業工人作家分會主席梁樹華以企業管理者、作家的多重身份,從大格局、大視野來考量“中國制造的產業力量”對整個中國疫情戰局的重要影響,真實細膩地描寫疫情之下順德制造業的困境與突圍,從微視角描摹、折射產業經濟發展等時代大話題。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產業脊梁》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而不是表面的、空泛的記錄疫情或蒼白的抒情。作家梁樹華把這座城市、產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如何蝶變突圍,進行了大量的實地的調查、采訪和研究,獲取了豐厚的第一手資料,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樣一個作品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情況下出現絕不是偶然的,這與順德作家協會長期挖掘工業文學題材的努力密不可分。
《中國產業脊梁》用紀實文學的手法,以“順德方案”書寫中國產業的力量。全書分為“城內城外”“困境自救”“重啟‘齒輪’”“蝶變突圍”四部分,真實細膩地描寫了疫情突發順德企業的無私捐助、困境中的崛起、重啟產業“齒輪”、自我變革成就未來,并深刻揭示突圍成功的內在動力——政府的服務意識、責任擔當,以及企業、企業家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
面對疫情,出版界短時間內推出大量與疫情相關的書籍,能夠以工業文學記錄、反映疫情影響的并不多。《中國產業脊梁》這本書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及較短的時間里創作并出版,與作家對順德產業、人文的熟稔了解,及長期扎根在一線有關。從某種程度上說,作家的這種體驗、經歷,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及其敏銳的洞察,深邃的思考,可能比很多人都更深刻和專業。這也許是這本書能夠以速度、深度、廣度打動人心的根本原因。
2019年11月30日,廣東省作家協會在廣州舉辦“順德工業題材作品研討推介會”,邀請專家學者為“順德工業文學的當下態勢與發展”把脈、診斷,可以看到的事實是,一個新穎的工業文學之鄉正在構建之中,一種清新的文學形態正在崛起。
2020年9月,順德文聯收集順德作家近年來的文學作品300多篇,編輯出版《順德文學作品選粹》叢書,分別為短篇小說、小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等4冊,共計120多萬字,這些作品緊緊圍繞順德的主題,直面當代工業的偉大變革,以全新視野來展示順德制造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順德一批有實力的作家筆耕不輟,有潛力的作家脫穎而出,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短篇作品有吳國霖《遠去的轟鳴》,周鐵株《補丁》,張戰峰《等風來》,陳翠《灣區逐夢》,鄧永娟《破繭》、刁小東《出軌的趙工段》,田乃林《天亮了》,陸湘敏《匠心如許》,伍麗燕《血染香云紗》。報告文學有朱文彬《順德“村級”親歷記》,肖志勇《工業文學為順德村改鼓與呼》,朱佳發《總有一種力量讓順德向上》,王茂浪《五把鑰匙五個回答》,梁曉茵《追尋工業文學拓荒者草明的足跡》,呂旭茂《龍江村改日記》等作品。
順德工業文學創作活動的蓬勃開展,離不開中國工業大步向前的發展,離不開省、市作家協會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工業文學的道路曲折崎嶇,我們要腳踏實地,在艱難的前行中,努力構建一個活躍的工業文學之鄉。(文、圖:楚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