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兒童文學就是要傳遞愛和溫暖
——讀吳依薇《二十二張匯款單》
更新時間:2021-05-21 作者:李朝全來源:廣東文壇
? 目前,兒童文學界探討描寫中國式童年,絕大多數的兒童文學作家開始有一種懷舊、回憶的意味,他們所寫的中國式童年大多是回望童年,或者回首童年的寫作,而吳依薇立足現在,書寫當下兒童的日常及成長。吳依薇的教師身份是她寫作現實題材兒童文學的優勢。她每天面對的是深圳一群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深圳的孩子大部分跟隨父母移民而來,吳依薇能夠近距離甚至零距離地接近當下一線城市中小學生的生活。她面對鮮活的、當下的童年,或者說她就生活在一群孩子的童年中,這是吳依薇寫現實主義作品獨特的優勢所在。教育工作者教師和文學工作者作家都是靈魂的工程師,都承擔著培根筑魂的角色,看起來是分離,但實際上又是統一的、相互促進的。
《二十二張匯款單》是兩條線索的書寫,一條是燈燈“我”的視野,“我”是一個失聰兒所看到的一切,他聽不見,只能通過看人家寫的文字看這個世界。另外一條是燈燈看不見的世界,因為他視角有限,有很多他看不見的地方,如父親的故事,杜安的故事,因此很多描寫,通過燈燈的想象來理解這個世界,這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是成功的。吳依薇在后記里寫到,看到表哥家的孩子因為醫療事故失聰變成聾兒,這個事故引發她很多的思考,這個故事是一起醫療事故所引發的一場家庭的悲喜劇。主人公燈燈本來是非常優秀的小提琴手,熱愛音樂,他的夢想是成為音樂家。但是現實生活用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摧毀他的夢想。燈燈從開始剛失聰時暴躁、情緒不穩,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后,慢慢接受生活,跟生活和解,跟自己和解,最后教他的媽媽識字認字,最終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他的夢想依舊在。
在《二十二張匯款單》里,作家筆下寫到兩個世界,一個是成人的世界,一個是兒童的世界,成人的世界里有父親、母親、有醫生杜安,有杜安的姐姐小菁,兒童的世界有燈燈、張躍躍一群孩子,無論是成人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作家都努力傳達溫暖的、有愛的世界。
在大人世界里,父親看到兒子變成殘疾兒童,一氣之下把杜安醫生打傷了,后來又被自己所在的藥材公司懷疑是貴重藥材的盜竊者而受到追捕,到處奔逃。但是作家最后寫到父親就要回來了,可能這是孩子的一廂情愿或者他的向往。這個結局就像《邊城》的結局,總有一天這個人會回來的,這是孩子的一種愿景,但是也可能是現實的寫照。借助兒子燈燈的視角我們也看到,他父親可能是被冤枉的,就像孩子的想象,他是一個追贓的英雄。這樣的父親有父愛、有大愛、顧大局。母親很偉大,忍辱負重、培養殘疾兒,四處張羅給小孩治病,還要索取賠償,都是一個人扛起來,讀來令人動容。
杜安醫生人物形象塑造很成功。這起醫療事故是杜安造成的,杜安是名校畢業生,因為犯了低級錯誤導致燈燈失聰,他想盡辦法靠自己的努力挽回錯誤,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贖罪,他希望孩子早日手術,讓孩子能夠聽見。杜安的贖罪、懺悔,作者寫得非常感人,寫出了人性里面有光芒、有光彩的東西。因此杜安也正是作品的超越性所在,就像作者在后記寫道:我們不僅要接納生活,更重要的還要超越生活。生活并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么美好,社會問題是存在的,醫療事故也存在,但是作家就是要寫出生活中那種光芒和希望,讓人看到美好的東西。兒童文學作家尤其要傳遞給人這種愛、希望、光明和未來。
吳依薇的兒童文學世界是充滿溫暖和暖意的。在小孩的世界里,我特別喜歡張躍躍。這個小男孩非常頑皮,他在臺風來之前想把展板擺放好,本來想做好事,卻在推展板時把墻壁瓷磚撞壞了。燈燈向老師打小報告說張躍躍把瓷磚撞壞,張躍躍雖然頑皮淘氣,但他并不記恨。在一輛大卡車開過來即將撞上燈燈時,他勇敢地把燈燈推開,救下燈燈,導致自己門牙都摔壞,滿臉都是血。燈燈的母親帶著燈燈,要到他家里去道謝,被躍躍的父親誤以為是來告狀的,張躍躍的父親二話不說拿起門口的竹棍向張躍躍走去。最后作者描寫非常精彩,經常闖禍的張躍躍后來向燈燈描述說,“我父親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把他溫暖的大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而且還關切的問我疼不疼,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雖然這是非常小的細節,寫出張躍躍渴望父親的關注,渴望父愛,寫出父子之間隔閡冰釋的喜悅,也寫出了孩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暖意。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它就像我前不久寫的文章標題:兒童文學就是要傳遞愛和溫暖。吳依薇做到了這一點。這是一部有溫度、有夢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