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心里種花,報告春天的消息
更新時間:2021-05-20 作者:章以武來源:廣東文壇
日照朗朗,花木扶疏,綠蔭匝地的陽江日報社大門口,我結識了該報黃仁興社長、總編輯。那是五年前啰,我們邊喝茶邊聊天。“陽江,是畫壇大師關山月的故鄉,歡迎您來這里采風講學!”他口氣自豪而又親切。我笑瞇瞇地打量著他,這是一位模樣朗闊干練的中年人。言談中,他沒有官腔、套話,對世間人情冷暖的識別有著記者特有的敏銳洞察力。對陽江的山山水水熟門熟路,如數家珍。我眼前仿佛閃動著他敞開衣領,大步行走在海邊、田野、村寨、社區、工地的身影。而一說起改革開放以來陽江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更是激情滿懷,那一串串美妙的數字,從他帶著時光風沙的嗓子里蹦跳出來!所以,當2021年早春的深夜,在蘭花的馨香里,讀著他的散文《撿起沙漏的碎粒》感到格外親切!
讀仁興散文,深感有思想光芒,有大愛的情懷,有深邃的雙眼,亦使得他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發現、捕捉、提煉出有深度的、樸實的、生動的藝術形象。我們會看到一個在半咸半淡海邊農村中生長的孩子,唱著家鄉的童謠《白鶴仔》迎面走來。也會看到一位少年坐在海邊的巖石上,凝望碧波萬傾的浪濤,憧憬著長大之后成為海軍戰士,保衛祖國海疆的夢想。我們會見到他雙腳踩在革命老區表竹村的熱土之上——那是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濱海總隊恩陽臺獨立大隊的根據地之一——傾聽當地老戰士講述激情燃燒歲月的革命往事,他熱血沸騰,更加堅定了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神圣使命。其實,文學創作,短期看機遇,中期拼實力,長期靠人品。一個作家思想品格的良莠,決定著作品境界的高下。這在散文中尤其明顯。與小說還有點不同。小說是虛構的,通過人物命運的波瀾起伏、次第展開,而散文以第一人稱,記述的是真人真事。散文大多通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哲理思考與對生活判斷的解釋能力,形象地表述。所以,散文思想品格的高低往往一目了然。有的散文通篇錦繡,漫天花雨,美是美了,總感輕飄,原因就在缺少思想的有力支撐。而在仁興的散文中,看不到小打小鬧的“杯底風波”,即使趕墟吃豬腸碌,也是吃出鄉愁與民俗,小情調里有大情懷!
讀仁興的散文,漠陽江畔,改革開放的浪花飛濺,那振奮人心的消息撲面而來,廣東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留下他的身影,這家企業榮獲德國慕尼黑IF設計的金獎。那是國際包裝設計界的“奧斯卡獎”啊。綠色能源可為綠色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海上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是國家能源供給側的重大革新。中國開發風能資源,體現了大國擔當,大國氣象。于是號角聲聲,鑼鼓陣陣。“創力”“華天龍”“宇航58”“海龍興業”等風電建設單位都來此安營扎寨。打響了陽江海上風電的“藍海會戰”!那科學縝密的藍圖,那熱火朝天的氣勢,在仁興的散文中都是情感飽滿灑脫的描繪!作家的創作應該是“心向上,腳向下”的!所謂心向上,即作家要把準時代信息萬象的脈搏,所謂腳向下,作家要義無反顧地深入生產第一線,將石破天驚的中國夢,及時形象地傳遞給讀者!仁興做到了!
仁興的散文,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的。陽江,人杰地靈,英雄奇人輩出,舉幾個例子,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教授,他的赤子情懷,至今感動著無數后學者。中國美術理論界的翹楚陳醉教授,他是中國現代裸體藝術的拓荒者,始終認為故鄉漠陽特色文化是他藝術的根。曾慶存院士獲得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獎、201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以身許國顯大氣!關山月,國畫大師,家喻戶曉的“人民藝術家”等等,這些可敬可親可愛的大師,出現在陽江,并非偶然,正是漠陽大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氛圍孕育的結果!而仁興作為晚輩,與這些前輩巨人亦師亦友,素有交往、聆聽、學習的難得機會,受到這樣那樣的精神沐浴與陶冶也是必然的。仁興之所以被前輩巨人賞識,這與他真誠、修為、學養是分不開的。
搞文學創作需要聰明的腦子加笨功夫。創作的核心是寫人,分析的是人,判斷的是人,塑造的是人,沒有聰明的腦袋行嗎?!然而,笨功夫更是不易了,創作的提高就是下笨功夫,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熱愛它,不放棄,敬畏它,有毅力。仁興做到了。想想仁興公務十分忙碌,多年來還能鍥而不舍地爬格子。夜闌更深,在書房里,一個人的上天入地,一個人的奧林匹克,一個人的張燈結彩!何等不易!于是,寫這篇短文表達我對他的敬意!
(2021年早春于廣州大學桂花崗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