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家鄉的味道
更新時間:2021-05-20 作者:海湛來源:廣東文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家鄉,而家鄉的味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或許會是不一樣的,卻又是記憶猶新。
我在世上活了半輩子,已到花甲之年,走南闖北,五湖四海,或多或少品嘗過不少各地的美食。這些都只算得上我個人有口福,一次又一次僅僅停留在舌尖表面的味覺體會上,如同蜻蜓點水一樣一閃而過,終不能抵達我記憶的深處。說實話,那些美食美味只屬于它的產地或者發源地,它們的味道再鮮美,歷史再悠久,都與我沒有關系,也與我的童年無關,更與我的家鄉無關。
家鄉的味道來自舌尖,始于味蕾,記憶卻深深嵌入靈魂。那么,如果要問我家鄉雷州是怎樣一種味道?我可以自豪地一一告訴大家。
身為一名雷州的原住民,雖然離開家鄉有幾十年了,但我還是能夠如數家珍般細數出一長串帶有雷州味道的本土小吃,客路的白斬狗、英利的燒豬肉、烏石的甜酒糟“三大特食”早已名聲在外,更有我從童年起就品嘗過的雷城白籺、酸辣青瓜、葉搭餅、箕粽、麻蛇炮魚、清蒸花蟹、油焗土魚,再比如豆腐腦、空心粉、油蝦餅、甜薯粉……這些市民常見的喂養了我、也喂養了一代代雷州人的風味小吃,至今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雷州古城的城內城外的某條小巷、某條老街角落的小攤或餐枱上品嘗到。它們猶似人類的遺傳基因,早已成為這座城生生不息、永不泯滅而滲入血液里的記憶密碼。
每逢過年的特定時候,我從湛江港城回到雷州古城,都會情不自禁地行走到北門的古石巷,我的記憶突然被激活,并快速幻化成一縷縷熱氣騰騰的田鴨湯飯的味道。50多年過去,但這種香濃厚道的田鴨湯飯味道一直在我的味覺記憶里彌漫,似乎從未淡去過。
那是春節前的一天,天灰蒙蒙的,下著微寒的細雨。十歲的堂哥帶著4歲的我,頭一回像大人一樣體面地走進北門古石巷的那間聞名全城的鴨湯飯館。兩個少年一次脫離大人監管的擅自行動,使我既興奮又感膽怯,一路上總是伸出凍麻的雙手緊緊攥住堂哥的衣角,直到進了鴨湯飯館坐下才松手。這是古城一條為食街,印象中的鴨湯飯館與咸菜雜味店、小籠蒸包店、九哥雞飯店、國營的大眾飯店等什么的連成一條街,人來人往,很是熱鬧。這家鴨湯飯館與城里其他幾家國營飯店一起構成雷城人心目中無限向往的美食圣殿。鴨湯飯館之所以吸引人,是飯館的田鴨都是產自海邊鄉下,是吃淺海小魚蝦長大的走地鴨,鴨肉厚實有肋道,鴨湯鮮美清香。那時候,是全國人民都在挨餓的計劃經濟年代,每次進食機會都會看作一場戰爭,餐具被賦予武器的象征意味。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你隨時可見不少人都會把金屬湯匙和筷子擦得錚亮發光,且像別鋼筆一樣隆重,神圣地別在上衣口袋上,那些露在外面的餐具光澤如鏡,在陽光下折射著一張張因營養不良而顯菜青色的臉龐。
我們家住在古城北門的黨校舊址。從小就很熟悉北門街道上不時飄飛的鴨湯雞香味。稀奇的是,我至今想不起4歲前的任何一段往事,偏偏這件事的過程和細節記憶猶新。那天,堂哥領著我走到鴨湯飯館左邊的柜臺前,儼然一副大人派頭,從長衫的內層口袋掏出一把一分兩分的硬幣,放在油光亮潔的柜臺上,穿著沾滿油漬的白圍裙的女服務員抬起頭,用懷疑的眼光盯了我倆一眼,似乎想問什么又忍住了,她掃了柜臺上的一堆散錢,數了數,麻利地用左手把硬幣呼地掃進裝錢的抽屜,翹著蘭花指從抽屜的另一格拈起一枚暗紅色小竹牌放在柜臺上。我記得很清楚,油膩膩的小竹牌依稀用鉻鐵鉻著明顯的線型符號,我滿腹孤疑卻不敢問,也來不及問,滿屋的田鴨肉湯香味已讓我的口腔分泌出津津垂涎。
我跟著堂哥走到光線昏暗的堂口與廚房之間的出菜口,堂哥把那枚小竹牌放在出菜口的臺面上,我踮起腳伸長脖子看見混雜著柴火味和鴨肉湯香氣的廚房灶臺旁,一臉橫肉的肥佬師傅瞪了我堂哥一眼,抓起小竹牌,隨手將它當啷一聲準確地扔進灶臺邊那只裝著半缸小竹牌的搪瓷大茶缸,用長把鐵瓢從大燉鍋里舀了一瓢鴨肉湯,盛進早已放好調料的大瓷碗里,一只手把它遞出來,黑著臉吼了一聲:“接著!”堂哥趕緊伸出雙手接住那碗熱氣騰騰的鴨肉湯,就近選了張桌子坐下來,把我抱上長條凳坐好,又抽給我一雙筷子。兩兄弟立刻你一筷我一勺地狼呑虎咽起來。沒等我細細品味,鴨肉很快吃完,我們捧著碗開始你一口我一口輪流喝湯,那加了胡椒、生姜和蔥花的鴨肉湯吸進嘴里,一股濃稠的香味立刻像陽光下的雪花一樣融化于口腔里,濃烈的胡椒香氣麻酥地在我的味蕾上狂舞,在腸胃里歡唱。
我記不清我們兄弟倆是怎樣走出飯館的,只記得那一場飄蕩著田鴨湯味的細雨如此暖意融融、沁人心肺。它如同一顆遙遠的星辰,帶著愛的光芒照亮了我經歷過的那些苦難的歲月。
近些年,在港城生活,很少去家鄉古城,也就很難品嘗到家鄉菜,我便留意起港城何處開有家鄉特色菜的飯館,好就近去感受家鄉的味道。開春后,我得知老鄉梁養從深圳回到湛江創業,在麻章開了一家小漁魚美食園,專營湛江家鄉海鮮特色菜肴,便時不時邀上親朋好友去他的美食園大快朵頤一番,解一解家鄉菜的口涎。梁養家鄉在遂溪樂民,我在雷州北和,都是岀生于北部灣畔的小漁村,兩村僅隔著一條海灣,衣食住行同一個味道,共一樣的風景,僅是海產品的吃法,都是一樣的講究天然原味,口感鮮美。這不,梁養主持這家美食園,都是親自掌勺,所用海鮮食料都用瓦罐、瓷鍋、銅煲來烹飪,不加任何色素佐料,以保證每道菜肴都有海的原味、泥土的醇厚,口感純正鮮美。從此,我每每想起家鄉的味道,就抽空去一趟美食園,好好地享受一下家鄉菜的口福,一解悠悠鄉愁。
不論過去還是現今,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很難準確而具體地描述出家鄉的味道,但是它就像空氣之于生命,或許你平時不會留意到它的存在,可是你永遠也無法離開它、淡忘它。
走在出身地上,感悟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呵,就是童年的味道、愛的味道、鄉愁的味道,永遠記憶在我們的腦海里,手揮不散,彌久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