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盛慧 | 情懷是最好的才華
——《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創作談
更新時間:2021-05-17 作者:盛慧來源:廣東文壇
《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是張培忠書記帶領十二位作家共同創作的,生動記錄了廣東人民在小康征程中的艱難歷程,是廣東作家用筆書寫時代、記錄時代的一部巨作,在半年時間里,創作出這樣一部高水平的作品,殊為不易。這部沉甸甸的作品出版以后,好評如潮,中國報告文學副會長丁曉原老師就專門撰寫評論,并稱:“《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是一部奮斗者的精神頌,其中閃亮著追夢人普通而偉大的靈魂,讓我們心生感動”。
回想起來,在我的創作生涯中,這是一次特別難忘、特別有意義的創作。
我負責的是第三卷《攻堅克難》中的四章,分別為:“天下第一是蒼生”“戴口罩的春天”“人間有愛”和“把自己種在廣東”。具體內容分別是民生的變遷、抗擊非典疫情、志愿者和慈善事業,以及農民工融入廣東的歷程。
記得去年春節前,我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原計劃大年初一開始工作,但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只好改到大年初三開始工作。我首先開始“戴口罩的春天”這一章的創作,彼時,新冠疫情正在蔓延,不斷攀升的感染數據讓我揪心,一個個凡人壯舉令我十分感動,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常常淚流滿面,看了兩百多萬字的材料之后,我寫了四萬五千字,較為全面地展現廣東人民在抗擊非典中感人故事,但由于全書的體例原因,定稿時忍痛割愛刪掉了一萬五千字,很多人物和細節沒有寫進去,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心疼。
果實要飽含果漿,文章要飽含深情,要想寫好一部作品,必須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對我們的人民充滿深情厚意。隨著寫作的深入,我越發覺得小康的成就來之不易,越發覺得我們這項工作的價值。在非典惡魔在廣東大地最猖獗的嚴峻時刻,鐘南士院士主動請纓,收治病情最重的病人。身患重癥的叢飛,滿懷愧疚,與妻子相擁而泣。打工妹胡小燕第一次代表農民工群體走進人民大會堂,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謝紅芬從中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戶口簿,成為全國首個積分入戶的農民工。貧寒子弟唐小華自強不息,最終圓夢北大。“戰神”林偉光滿身傷痛,舉辦自己的婚禮……我看到了一個個凡人身上奪目的光芒,也看到廣東這片土地的可愛與可敬。
文藝事業是培根鑄魂的事業,作家是時代的最深情的歌者,我們有責任用手中的筆書寫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禮贊這些奮發有為的精神。當然,整個創作的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半年中,我沒有休息過一個周末,到六月中旬,我已經完成了初稿,是創作團隊中較先完成的。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起不了床,由于腰肌勞損嚴重,后背堅硬如鐵,差不多半個月才恢復過來。?
通過這次創作,我也更加真切地認識到,廣東這片熱土是文學創作的富礦,我目前正在創作《大灣的鄉愁——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一書,將對嶺南文化進行追根溯源,從建筑、宗族、祠堂、僑民、風物、習俗、美食等方面切入,由表及里、以點帶面地深入嶺南文化的肌理,找尋嶺南文化的胎記,為“人文灣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情懷是最好的才華,我相信,只有深深熱愛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才能創作出更多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