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馬忠|探索一種新的生態審美詩境
——讀華海生態散文詩集《紅胸鳥》
更新時間:2021-04-19 作者:馬忠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詩人華海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生態詩歌創作、批評,先后出版生態詩集、生態詩評集、生態散文集等9部,在詩壇引起較大反響。最近,他又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生態散文詩集《紅胸鳥》。
這部散文詩集共分“鳥語”“山居”“火焰”三輯,借助于大自然的各種意象來表達個我的思維與情緒。作者在自序中寫道:“紅胸鳥,可能只是一個人的玄想或虛構,但它確實與我們當下的生態狀況和精神生態相關聯……這本書還寄寓著我的一個愿望:希望紅胸鳥不僅在那片想象的樹林里出沒,它也能飛近你——我的讀者的居所和生活,飛進你的心靈?!边@是華海的內心獨白,他的散文詩是從內心自然流淌出來的。沒有做作、沒有矯飾,渾然天成。這些發自肺腑的內心獨白,恰恰是他生態散文詩創作的真實寫照。對大自然的深層理解與熱愛,對生態夢想的追求,構成了《紅胸鳥》這部散文詩集的主線,是這部散文詩集的靈魂。
一個優秀的生態文學寫作者,不僅是自然生態的觀察者和展現者,而且是生態理念的思考者和傳遞者。散文詩集《紅胸鳥》的每一首詩里,都少不了大自然的意象,所有的篇章,都是大自然的暢想,是作者在“行走”之后對大自然的一次特殊拜訪、對大自然的一次特殊巡禮,他的關注點始終不離開大自然中的物象——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物象、大自然中每一個細微的季候變化,都成為他思想的一部分,成為他重新認識世界的一個角度、一個契合點。
華海的生態散文詩帶有明顯的個人辨識度,其異質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他生活的粵北清遠地域生態出發,在探索一種新的生態審美詩境的同時,也努力表現清遠文化的“別一性”:面對湟川河,詩人“沉靜下來,如一面鏡子”;在靜福山,他“又一次聽到時光的腳步,它在心底、在山崗低低地回響……”;江心島上的書房,“總讓人想到江水之上打開的一本藍封皮的書”。二是他的自然審美觀建立在個人的生態觀之上,從“生命共同體”的整體視角,以散文詩的方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詩意棲居。從生活現場論,環境保護已成為全人類在當下時代的共同責任;從文學自身看,與自然緊密相關的生態文學漸成潮流。在此背景下觀察,華海的寫作自有其意義。
首先,華海的作品中充滿對自然萬物由衷的熱愛。如各種鳥類,及各種普普通通的自然之物,都被作者描寫得生機盎然,擁有獨特的品格。其次,詩人對自然的熱愛,緣于對自然的尊重。作者筆下的花草生長在自然環境中才會獲得生命的活力,而人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更能體驗到本真的存在。最后,其詩歌作品中不乏對自然與人的哲學思考。作者并不僅僅停留在生態寫真的表層,而是在暢游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地拷問人類的行知方式,思索生命的價值。立足當下現實,反思生態行為,追問生態問題根源,這一創作思想在詩集第三輯“火焰”中得以集中體現。華海的詩歌再次提醒人們,即使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我們對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依然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散文詩要在狹小的方寸之間,去展現一種對生活的哲思和生命的體悟,以及揭示深邃的精神探求,并非易事。散文詩更重要的任務是呈現,而非說教,然后讓讀者去解讀,讓讀者的靈魂與作品的靈魂產生碰撞。請看《紅胸鳥》:
“它胸前的一束紅火苗把山野瞬間點燃,那些楓樹、火炬樹、槭樹、烏桕樹都舉起了紅色的火焰,山崗上的風也吹響了一支牛角號和一支蘆笛。
就是這里,停下一個季節的漂泊吧,在紅胸鳥神秘消失的樹林,在彼此默默對視的眼眸深處,我們找到一脈寧靜的泉源和安居之所?!?/span>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華海努力打破傳統詩歌的抒情和修辭模式,《紅胸鳥》這種倔強的內心吟唱,體現在審美效果上,是以幽微含蓄的通感、暗示、寓言等隱喻性手法,在語篇的層面上獲得整體的有機性和完形感,來表達詩人的生態夢想。
在《紅胸鳥》這部散文詩集里,雖然充盈著樹、葉、花、草、鳥、蟲、風、夕陽、月光、流水等意象,但其實詩人觀照的對象永遠是自身,或者說是自我意識,自我和世界的關系等。
在閱讀華海的生態散文詩時,我們會發現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種詩意的環境,各種繽紛的動植物被收納于散文詩之中,并被詩人賦予一種對愛與生命的思考,而且多種審美體驗交織,如《重回筆架山》《潭嶺九章》《南嶺》等所描述的人與自然親切相處時的身心放松狀態,在這個審美層次,是自然給予人的一種感官的輕松和美好。而在《臨河而居的山城》《江心島》《林中》等作品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親、對自然萬物的愛意,則使得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生物性上的和諧生存、精神情感上的相互支持,從而體現出人類從精神層面達到生命體驗的自主性。
人類也許永遠都參不透自然的一切奧秘,因為自然有自身的規律和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如“最早感知秋風的,應當是一只蛐蛐,它在野地里鳴叫,嗓音里已有隱隱的涼意?!保ā堵犌镲L》)這是蛐蛐對季節變換的感知,也是詩人的感知。昭示著生命的尊嚴,展現了生命的力量。因此,對宇宙之中的一切事物,我們都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給予平等對待。我們終有一天會老去,生命總有一天會消逝,但只要我們能放下一切成見,去體會生命更深層的意義,就能發現生命的奧秘。
如果我們從生態美學的角度來看華海的散文詩創作,關注其作品中的生態審美意識,我們就會發現他散文詩溫暖人心的深層原因,那就是人在自然生態中能夠汲取的力量,生態的平衡會幫助我們找到心態的平衡。從這一層面看,華海的《紅胸鳥》無疑是情感寫作技巧性很高的一部生態散文詩,對于當下散文詩的創作不乏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