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與《白禾》的三次相遇
更新時間:2021-04-15 作者:崔雨竹來源:廣東文壇
《白禾》是青年作家郝周的最新出版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獲得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的佳作獎。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與回味的小說,每一次讀,都有新的認識與體會。如果生命是一條河流,白禾帶我渡水三次。
第一次閱讀時,小說里的人物命運牽動著我的心,我傷感于白禾是一個看不見的孩子。作者在一開篇就告訴了我們白禾的身世:一個鄉下孩子,在兩歲時因生病而壞了眼睛,大人又弄錯了偏方,從此眼睛徹底看不見了。在幾乎可以預見到的人生里,他因眼盲而不斷受傷,在家失寵、失怙,在外失學、失鄉,他的童年似乎注定苦難。然而,《白禾》絲毫不是一個販賣苦難與賺取眼淚的故事。正相反,小說里充滿了童趣的天真爛漫與田園牧歌的景致。在一種娓娓道來的輕松的敘述中,我們看著故事漸漸地推進,仿佛在和白禾的父母一起靜靜地等待白禾和小伙伴們的成長。
白禾雖然看不見,但他與所有赤子一樣,有著無盡的好奇心與對生命的熱忱。他在放牛的時候會隨口瞎編有趣的小調唱起來,還會和牛說話。白禾的爹最疼愛他,他會用孩子的語言幫助白禾認知這個世界:太陽就像湯圓一樣,圓圓的,熱滾滾的;月牙就是你碗里剩的半截彎彎的豆粑,一樣的細,一樣的黃;而滿月就是糯米粑,星星是散落在旁邊的芝麻……可惜,造化弄人,白禾失去了他的爹。
一個還不到十歲的少年,要如何化解他失怙的悲痛?他的寡母要如何照顧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一個無法上學的盲孩子日后將如何生存?他的小伙伴們又會怎么樣呢?白禾和書里的每一個人都鮮活立骨,仿佛就是我身邊的朋友。對于人物命運的關注,令我手不釋卷地讀下去,讀完一次還想再讀。
第二次閱讀時,作者的妙筆帶著我扎根于白禾的生活,我甚至慶幸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看不見的孩子。他因失明而有了更發達的感官,帶讀者進入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在描述白禾的感受時,作者總能設身處地地從這位小盲童的角度的出發。白禾的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知覺被充分而靈活地調動起來,作者借此描繪了他的所識所感,給讀者展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
聲音、氣味、觸摸和距離等知覺是白禾認識并且記住這個世界的方式。魚腥的味道是船,火糞的味道是岸邊;村口是出了家門第八棵泡桐左轉,再過了石拱橋;從師傅家通往柳林的路是五個手指的各個關節。在好朋友草葉的幫助下,白禾明白了天上的云朵是棉花團,鳥兒飛翔就像是蕩秋千的感覺,晴天的光線像一根根尖刺,陰天的光線像一根根絲線……白禾感受到的世界令人叫絕。
最令我動容的是那一次離別。在媽媽將與白禾分別的那天,白禾身體上的感知為讀者巧妙地展示出一個孩子難過悲情而尚不自知的心理狀態:早上,白禾在路途中聽到枯樹葉藤的搖晃聲、腳底板因露水打濕布鞋底而感受到黏濕、鼻子在進城后聞到了陌生的塵土與煤灰味——這些聽覺、觸覺與嗅覺幫助讀者感知了白禾對未知的忐忑;中午,當媽媽領著白禾路過鐵軌,火車從“滾雷般的悶響”到“哐當哐當”地沖過來,火車冒出的熱氣鉆進白禾的脖子里。白禾雖然看不到,但這些火車越來越巨響的聲音和脖子里熱氣的觸感將讀者和白禾的恐懼一同推向了高潮。在這次離別之后,當白禾終于與母親重逢時,他聽到了許多生機勃勃的聲音:自行車的鈴鐺聲、小販和顧客的討價還價聲、婦女叫喚孩子的聲音、鐵匠鋪里的掄錘打鐵聲、棺材鋪里的木匠拉鋸聲、小姑娘的沿街叫賣聲……作者沒有花費一筆一墨寫母子之間如何冰釋前嫌,卻以這熱鬧的煙火氣訴說寬容的喜悅與生命的真諦。
第三次翻開《白禾》,白禾已不再是一個看不見的孩子,他比很多明眼人看到的、懂得的,還要多。白禾,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孩子,他承載著人生種種苦難的可能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不僅背負著自己的命運,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那些簡單的人生道理。失明、失怙、被捉弄、被遺棄……白禾所經歷的每一次的苦難幾乎都有人為的因素,但為什么最終沒有一個人被怨恨?面對痛苦,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在白禾面對媽媽、面對草葉爹以及和小伙伴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獲得答案、撫慰心靈。故事雖然在白禾的童年戛然而止,但是在吳爹爹、童師傅、師娘、張先生、李先生、石先生和師兄們的身上,能讀到他人生的種種可能性。在每一個人物的經歷中,我折服于人性的善良與堅韌,更思索著生而為人的意義。白禾在師哥的啟發下,發出了他人生中第一個哲學拷問: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看不見這個世界,他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嗎?孩子并不因年幼而低智,優秀的兒童文學不會因面向兒童讀者便幼稚或敷衍。書中有著看似極其簡單的答案,卻蘊含著無限的人生智慧。
如果生命是一條河流,白禾是一條涓涓細流安靜而曲折地涌向未來,不急不躁。他在一路上與許多河流匯聚,又與許多河流分開,有時是因為一些河流的枯萎,他悲痛,卻只能步履不停繼續奔涌;有時是因為每條河流都有著各自的方向,他們揮別,期待著下一次的相逢。而我三次踏入這條河流。第一次,我在岸邊圍觀,看到風乍起,吹皺這池春水,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第二次,我赤身躍入河中,像白禾一樣用身體的每一寸,感知他的世界,河的底色是溫暖,水的脈動是寬容。第三次,眼、耳、鼻、舌、身、意,每當我的感知隨著水波蕩漾到更遠,迢迢不斷,漸遠漸無窮,水邊的山有多么偉岸,河里星的倒影就有多么璀璨。
如果生命是一條河流,白禾的故事載著讀者在一段過去的記憶里探索。伴著他唱的小調,我們漂向未來里廣闊的入海口,那里有無垠的天地,更有著照亮我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