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春風拂過暖心頭
更新時間:2021-04-14 作者:西籬來源:廣東文壇
2007年以前,我在廣東省文聯工作。新世紀初的那些年,省文聯每至歲末,都會在花園酒店舉辦文藝界的迎新晚會,從郊區剛收割送來的加拿大種玫瑰,花朵大,芳香馥郁,裝扮了整個夜晚,以及所有與會嘉賓,令人陶醉。音樂起,一個身形高大、頭發卷曲黢黑、相貌英俊的男人,攜舞伴猶如從天而降,滿臉盈盈笑意,率先旋轉到大廳中央。旁邊有人立即輕聲介紹:王俊康,作家。
我調到省作協工作,在辦公樓走廊與他相遇,他老遠就大聲喊我的名字,讓我感到驚喜、親切。無論熟悉還是陌生,他均熱情相待。他的朋友遍及文藝界,每個人都叫他康叔。《周易》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說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這四字常見于名人題詞,因人間稀有而被懸掛于高堂正廳。每每見康叔扶助作家、教誨孩童,擔當文學義工,我從心底里覺得,他就是“厚德載物”,是這般稀有君子。只要他走進廣東文學藝術中心,樓上樓下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似乎整棟大廈的氛圍都被他帶動而洋溢著快樂。
2012年初春,大自然的生命由喜悅的萌動進入到蓬勃的生長,廣東文壇也在寧靜中迎來佳音:一級作家王俊康的童謠《小酒窩》,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童謠征集活動一等獎,填補了廣東兒童文學創作的空白。
我應該不是第一個向康叔道賀的,卻是為《新世紀文壇報》第一個采訪他的人。走進康叔的辦公室,看到有一整面墻上,貼滿了他揮毫抒寫的一幅幅書法作品:“沒有童詩相隨的童年是不完美的童年”……詩書胸臆,言為心聲,簡樸的文字里,蘊涵著老人一生積淀的哲思與感悟,表達他誠摯純凈的情懷。
他19歲讀師范期間開始創作,寫下540行樓梯詩,歌頌祖國。這部稚嫩的處女作里,藏著一份無比飽滿而強烈的激情。當時,除了詩歌,他還寫劇本。他改編的話劇《紅巖》在他的母校上演十分轟動。
康叔被公認為廣東兒童文學創作的領軍人物,他是個多面手,特別是兒童文學創作文體眾多。2005年,團中央《輔導員》月刊全年每期都發表一篇他的校園朗誦詩,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節日、不同的場合而描寫呈現出日月變化的美麗風景與美妙氛圍,一篇篇詩中躍動著童心,閃爍著新世紀新校園新少年的思想之光。特別是《春日少年情》中明亮的少兒視角、活潑的擬人手法、濃釅的少兒深情,樸素而真摯,看似簡單,卻是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讓人讀后難忘。
2008年元月,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文藝報聯合主辦的王俊康兒童文學作品研討會在東莞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作家,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先生贊他“以其澎湃的激情、誠摯的真情和爛漫的童心,贏得了廣大小讀者的青睞。”原浙江師范大學校長、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共同會長蔣風教授也用詩一般的語言稱贊說:“他的詩句像智慧的清泉,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靈;他的詩句像明亮的燈塔,指引著每個孩子的前程;他的詩句像激昂的號角,激勵著每個孩子永遠奮進!”著名作家、詩人金波認為,王俊康的校園朗誦詩大氣、激情、陽光,以一種沖天飛舉的姿態張揚陽剛之氣。
康叔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兒童詩,那是他靈魂和品性里的率真、優美、智慧、灑脫的自然流露。藝術的力量在于征服人心,在康叔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之前我們在藝術前輩的作品中才能找到的經典兒童文學的精神:以堅定的聲音激勵兒童,以柔美的聲音撫慰兒童。
創作兒童文學作品,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聽,用孩子的心靈來感受和思索,用孩子的嘴巴去朗誦。兒童文學作家要有一顆天真和童真的心。不但要表達兒童的內心情感,還要讓自己的作品有時代脈搏的跳動,有民族精神的張揚。這就要求作家要將自己的生命灌注進去,讓文字中有自己的血脈和氣息。音樂美和形式美在康叔的作品中非常突出。他的校園朗誦詩,在藝術上講究押韻、句式和節奏。押韻方面大都一韻到底,韻位頻密,聽起來格外悅耳;句式方面,多用對偶句或排比句,或兼具對偶與排比之長,具有一種歡快、逗趣的語感。他還十分注重詩歌的節奏,往往通過單、雙音節有規則的調配,音調上的調諧,使詩作行歇得當,整體上呈躍動之勢,富有音響美感。特別是《窗前春雨輕輕下》這樣的詩歌,藝術上達至了圓融的高度,是真正的“長了翅膀的、飛起來的詩”,是具有生命動感和力度的詩,是能夠征服人心的詩。
熟悉康叔作品的讀者都會留意到,他的校園朗誦詩中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是“陽光”、“生命”、“春天”、“希望”、“青春”、“微笑”、“綠葉”、“芳草”、“鮮花”、“熱血”等。這些詞語會激蕩起一股生命的熱情,是對生命的激越、信念的堅定、童心的純真的最好表達。這些表征著青少年昂揚精神與積極進取風貌的字眼,是光閃閃、亮晶晶的,像暖流一樣注入讀者心胸,讓讀者和著青春的步伐一道跳躍!
文學的責任,在康叔心里份量很重。他天性熱愛兒童,曾經是一名優秀教師的職業經歷,讓他一生對孩子們難以割舍。可以說,他的文學事業不僅屬于他自己,更屬于孩子。從學校到少年宮到報社、雜志社、作協,他從沒有離開過孩子們。文學離不開社會實踐,除了工作、寫作的時間,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參加學校的活動、給孩子們講文學和創作……長期以來,康叔用作品影響少年兒童的人生理想、人格、審美觀念和情感意志,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少年兒童的心靈美,使他們成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他播送陽光和美,也把人生最初的審美觀、價值觀播進了稚嫩純潔的心田。
被譽為“少數民族的巴金”的蒙古族著名作家特?賽音巴雅爾曾說:“王俊康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和審美視角,賦予了兒童文學以強烈的時代感和新的內涵,為新時期的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甚至是為整個中國兒童文學開辟了嶄新的天地。” ?
讓孩子親近文學,讓文學在孩子們的成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所有兒童文學作家都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文學不能沉默、不能冷漠。康叔的一些詩歌中,充滿了對弱勢兒童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比如留守兒童題材的《撿塊泥巴捏只狗》,孤兒題材的《我請風兒去傳話》,教育減負題材的《大書包變大面包》,富二代題材的《我要祖國富萬代》《爸是爸,我是我》,單親家庭題材的《我給小霞畫媽媽》等等,充滿童趣和幽默,富于想象力,同時又讓人讀后沉入深深的思考,甚至含淚而笑。他用溫暖的詩句,給那些不幸孩子蒼白、灰冷的童年涂上彩色,給他們以鼓舞,為這些孩子以后成長為堅強、樂觀、心中有愛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晚輩,有機會寫下些許對康叔的印象,是這個冬天溫暖的事項之一,猶如春風拂過心間。無奈筆拙才疏,所述不及康叔美好之萬分之一。唯有祝福久遠,祝福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