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余作強|廣州貪泉,誰暢飲?
更新時間:2021-02-22 作者:余作強來源:廣東作家網
白云山綠蔭百邑,珠江水潤澤萬家,終年繁花似錦的廣州,春的氣息總是滿盈的。游覽羊城北麓山光水色,有一處令人浮想聯翩的地方,名叫“貪泉”。一泓清冽甘甜的泉水,細看也難以有別于其他名泉,何以盛譽若許?只因一千多年前有位廣州知府曾經來此一訪,遂留下一段佳話。晉朝時,此泉被當地鄉民視為“貪泉”,斷言誰若飲了此泉水,必成貪婪之輩。履新的廣州知府吳隱之聞知,專程前往察看,即命取泉烹茶,欣然品嘗之后,慨然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改心。”吳知府以古代賢士伯夷叔齊自況,表達了其廉明公正從政的決心。他在其任期內也確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是老百姓心眼中的清官。此后,貪泉成了警誡官史的寶鑒。慕名而至受到教益的政界人士不勝其數。
廉,或者是貪,自古及今都是判別忠官或惡吏的重要標尺。見錢眼開的公務人員,向來為老百姓所鄙視。時至今日,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之后,隨著改革逐步向縱深發展,對公務員高度強調“廉潔奉公”的要求更是首要之務。習近平總書記教導:“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公務員維系著國計民生,國家利益、企業利益、群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樁樁件件盤根錯節,稍為疏忽,很易失誤,甚至掉入泥淖。緊抓廉政建設,遵循黨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摒棄那些庸俗的、低級的、動物性的欲念,做一個對黨忠心,對人民盡心,讓家庭放心,令自己稱心的公務員。
汲泉烹茶品飲,講究時令、火候、步驟。廉政建設也然。廉政教育目的在教,不在懲。防微杜漸在先,應當作好源頭性的工作,根據不同的認識層次、崗位特點、個體的原有水準加以“因材施教”,分別對待,有所側重。“文以載道”,廉政之道也須以“文”的姿態形式加以演繹。運用并融合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使其文采斐然,感染力和滲透力自是事半功倍。如利用網絡平臺,通過短信和視頻等多種多樣形式。或促進“親情助廉”活動,倡導家屬當好“賢內助”和“守門員”等等。文風所及,“貪、庸、懶、傲、敗”之弊必定消遁。而廉潔、高效、公道、正派的公務員必定日增,深受世人的稱贊和尊欽。
啜飲“貪泉”沖泡的佳茗,憶起古往今來諸多興亡盛衰的故事,希望正在為中國夢的實現而拼搏的公務員,切實踐行習主席的箴言:“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一齊歡快地步吳隱之的后塵,暢飲白云山麓的“貪泉”,享受珠江水的潤澤。